农妇报案说军马吃她粟谷,石敬瑭:杀马后,找不到粟谷就杀了她

历史K先生 2025-01-18 17:58:33

人们对石敬瑭的认知,都停留在甘愿当“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上。

然而,实际上,石敬瑭曾经却是一个热衷于处理地方案件,“断案如神”的地方官。

当看到石敬瑭的判案方式时,百姓们无不啧啧称奇,胆小者更是不敢再犯。

石敬瑭究竟是如何判案的?抛开皇帝的身份,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割地求全

能够当上后晋的皇帝,石敬瑭实际上还是有些能力的。这一点李嗣源、李存勖都深有所感,早早便对其重用。

石敬瑭最喜欢研究兵书,尤其是一些冲锋陷阵的兵法,而这些之后都被他用在了对敌上。

在与后梁对战的过程中,石敬瑭多次拿着长戟出入敌阵,斩杀敌方士兵无数。其周身气势令敌方胆寒,根本不敢上前迎战。

若没有李嗣源,石敬瑭也没有大展宏图的机会,所以对其十分尊敬,并保护其左右。有一次,二人带着前去视察前方的阵地,突然遭到敌人的埋伏。

众将士惊恐不已,因为没有准备,只能仓促应战,结果短时间内无法攻克敌人。

眼见敌人直冲李嗣源而去,石敬瑭挡住几个人的同时,趁其不备,调转了长戟,将敌人斩于马下,仅用几秒的时间,成功救下李嗣源。

这一路走来,石敬瑭多次出手相助,李嗣源对其更加重视,随后称帝之后,更是任命石敬瑭多个重要官职,并将兵权全权交给他。

身边的其他大将对此羡慕不已,但却没有立场劝说。石敬瑭为报其知遇之恩,身先士卒,打完后梁的队伍,就迎战北方契丹、突厥的军队。

可以说,若是一直是这样的局面,石敬瑭不会作出那样的决定,只可惜不是人人都是李嗣源。在李嗣源死后,石敬瑭遭到李从厚、李从珂等人的忌惮。

而那些嫉妒石敬瑭的人也纷纷冒出来,为新一任皇帝出谋划策,制定杀掉石敬瑭的计划。

不过,石敬瑭可不是吃素的,皆将其反杀,对皇室不抱信任。

即便石敬瑭多次用行动表示自己对皇位没意思,李从珂却始终有疑心,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试探。为了收回石敬瑭的兵权,皇帝以降职做威胁,让其不得不上交。

“兔子被逼急了也是会咬人的”!更何况石敬瑭跟随李嗣源打了这么多场仗,早已不是当初的愣头青,所以暗地里决定造反。

当时北方的契丹部落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时常派遣军队到各处作乱,石敬瑭心思一转,决定与契丹合作,打败后唐。

于是,石敬瑭立马就给契丹的首领写了一封信,并说明具体原因,若是他当上皇帝,必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一切都为其服务。

见石敬瑭如此诚恳,契丹首领怎会拒绝?随后便派遣大军帮助石敬瑭,通过声东击西,让石敬瑭带领大军攻破后唐的都城,并成功称帝。

按理说,已经达到目的了,行事就不该如此卑微,石敬瑭却不这样,他时常给契丹的首领写信,甚至在信中自称“儿臣”,将大批大批的宝物往契丹送。

看着自家皇帝如此行为,一些大臣对此议论纷纷,百姓更是对其不屑。

不过,他们也就敢在私底下说说,毕竟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的人,一般心理都有些不一样。

其实早在当地方官的时候,河东的百姓就认为石敬瑭不一样,毕竟没人会那样断案。

让人不得不感叹,石敬瑭如此清新脱俗的断案,也是古往今来头一份儿了!

他究竟是如何断案的呢?

杀马取粟

某天,石敬瑭再次来到河东视察,看着街上一派美好景象,心情愉悦万分。

他照例来到了县衙,处理这里的事务,却没想到碰上了一农妇状告士兵的案件。

那农妇来到县衙后,就大声嚷嚷,说军马吃了她家晒的粮食,因为地上有马蹄印。

那名士兵却说,他只是牵着马路过,并未吃她家的粮食。况且她晒粮食的地方正好离马厩不远,很有可能是军营中的马偷跑出来吃的。

但那农妇却始终认为是这匹马吃了她家粮食,要求这名士兵赔给她钱。见农妇如此死缠烂打,士兵也不惯着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马没有吃。

到最后,他们就闹到了衙门,要求县衙给个说法,到底谁对谁错。

在县衙之上,农妇说的“有理有据”,反而沉默寡言的士兵没了理。但士兵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始终不肯认下这无妄之灾。

县衙的官员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若是轻易判定农妇有罪,可能会被百姓说成官官相护;若是判定士兵有罪,那就得罪了军营。

其实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证据,若是有证据,一切都好说。至于农妇所说的马蹄印不能当证据,毕竟这很有可能是几天前军营中的马的蹄印。

石敬瑭得知后,却一拍大腿,认为这件事很好解决,可以把马杀了,看看马的胃里到底有没有粟谷。

士兵一听这可不行,这马可是军马,少一匹都是要问他罪的。结果还没等农妇高兴,石敬瑭又表示,若是没有发现粟谷,那就把农妇杀了。

农妇顿时被吓得说不出话,冷汗直流,说什么也不告了。

石敬瑭却非得要断案,直接让人把马杀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没有发现粟谷。

农妇得知后立马绝望,士兵看着被杀的马也露出绝望之色。

最后,石敬瑭一声令下,农妇被拉了下去,直接就被斩首。而士兵也因为军马被杀获罪,也丢了性命。

围观的百姓们见石敬瑭如此断案,都害怕不已。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河东的治安好了不少,至少没有人敢到县衙报案了。

其实若是细究这件事的话,有很多人说石敬瑭判的过于草率。

毕竟农妇的粮食确实是被吃了,也确实有马蹄印,而且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马早早就消化了,即便是吃了也查不出来。

也有的人认为,石敬瑭这么做是为了杀鸡儆猴,不过是过于极端了一点。

但若是人人像石敬瑭如此判案,那得有多少个包拯,才能解决这些冤案?

不过,石敬瑭也有温和断案的时候,不过方式依旧是草率了些,也可以说是过于主观臆断。

有一对兄弟因为土地买卖的问题闹到了县衙,原因是弟弟想将一块地卖给哥哥,结果因为一个买主出价更高,弟弟便做主将土地率先给了买主。

弟弟便来找哥哥,说明情况。哥哥得知他的来意后,大骂他言而无信,自己已经定下来,绝对不卖。

弟弟大怒,毕竟买卖价高者得,虽然有些不厚道,但都是为了赚钱。哥哥不体谅就算了,竟然还阻挠。两人吵着吵着,差点没打起来,谁也不让谁。

到最后他们便闹到了县衙之上,结果却忘了他们的“青天大老爷”是石敬瑭。

这下好了,他们生怕因为某句话被处死,都不敢轻易说话。等将来龙去脉讲清楚后,就等着石敬瑭判定,心里都想着千万不要死罪。

没想到,这次石敬瑭如此宽厚,可能今天比较开心,他认为是哥哥有错,没有体谅弟弟赚钱的心情,应该打个几十大板。

而弟弟没有错,完全可以将地卖给其他人。如此弟弟高兴了,哥哥挨了几十大板,也不敢说话了,这也算皆大欢喜。

如此清新脱俗的断案,或许也就石敬瑭能够做出来了。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石敬瑭直接将家事与土地买卖割裂开了,着实不容易。

围观的百姓无不为这对兄弟松了一口气,幸好没被判死罪。

结语

若是抛开“儿皇帝”这个身份,或许石敬瑭可以一直当个地方官,至少当地的百姓不敢作恶。

可惜,石敬瑭的所作所为永远不会被历史抹去,他依旧是那个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的罪魁祸首!

0 阅读:0
历史K先生

历史K先生

揭开历史迷雾,用心讲解历史,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