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在这一天,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仪式。在这场举国同庆的盛会上,开国将领全都到场参与,而时任海军政委的开国上将苏振华也在其列。
庆祝晚会开始的时候,有一位舞姿翩跹的女孩,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苏振华也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了。
第二天,苏振华的助理便找到了这个女孩,希望能够和这个女孩见一面,碍于对方的身份,这个女孩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原本,这个女孩对对方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注很排斥,因为对方虽然是开国上将,但毕竟比他大25岁,而且家庭情况也很复杂。
但是,见面之后,这个女孩发现,这位传说中的海军上将比她年长二十多岁,但身材健硕,面容也不老,谈吐间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和幽默感。这让女孩大感意外。
在接下来的几次相处中,女孩逐渐被苏振华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心中生出了好感。但是,这段情感的萌芽却遭到了她父母的强烈反对。
他们担心这段年龄悬殊,背景复杂的感情会给女儿带来无法预知的未来。那么,这段感情是就此夭折?还是开花结果了吗?
毛主席称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邓小平则赞誉他为最能打仗的政委。他就是新中国开国上将苏振华。
1987年,一部由苏振华之妻陆迪伦和作家凌辉联袂撰写的《苏振华传》出版了,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一位鲜活,勇敢充满超凡智慧的新中国海军上将。
苏振华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传奇,而他的婚姻故事,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段传奇婚姻的另一半,便是比他年轻整整25岁,在他去世后,为他写传的陆迪伦。也就是苏振华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晚会上,一见钟情的那个女孩。
每一位杰出人物的背后,往往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家庭琐事,苏振华亦不例外。苏振华的陆迪伦相差25岁,这期间,发生的故事可就太多了。
陆迪伦并不是苏振华的第一任妻子,而是第三任。
苏振华出生于清末,自幼便和黄土为伴,自六岁起,就牧牛割草,攀山打柴,1926年,小小年纪的苏振华加入了儿童团,次年,他晋升为少年先锋队的一员。
1928年,他加入了游击队,并打算和大部队转移,但在家人的压力下,他在离开前,和同乡的女子余娇凤结了婚,余娇凤怀孕不久,苏振华就跟着大部队离开了,但是后来,余娇凤因为难产离世,苏振华的第一段婚姻就这么悲惨收场。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39年,此时的苏振华已在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后来在这里,经人介绍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孟玮。
孟玮是来自南阳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后来两人相识后不久便结了婚。孟玮不仅是苏振华的生活伴侣,更是他文化学习的引路人在孟玮的影响下,苏振华在学习方面进步很快。
两人在一起,生了7个孩子,除了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外,其他都顺利的长大了,但是后来,孟玮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了重创,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治疗不及时,导致她留下了伴随终身的后遗症。
但即便是这样,孟玮还是冒着极大地风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因为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所以孟玮对第二个孩子非常上心,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苏振华和孟玮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孩子抚养长大。
后来,两人又陆陆续续生了5个孩子,在所有人看来,他们的生命过得还算不错,夫妻恩爱,而且儿女绕膝,一家人在革命岁月中,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但是万万没想到,苏振华的第二段婚姻,结束的也是猝不及防,新中国成立之后,孟玮因为当初受过伤的原因,身体状况越发不好,而且后遗症愈发严重,1957年,孟玮的精神状况越来越糟,时而清醒,时而昏沉,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幻觉。
因为身体原因,孟玮的性格发生了转变,脾气开始变得暴躁,两人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的琐碎而发生争吵。
后来,孟玮的意识越来越不清醒,记忆也开始错乱,在一次精神恍惚中,孟玮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她说多年前,自己在河南老家奔赴延安途中偶遇了一位男青年,两人曾相爱。但是战乱让他们走散,而男青年至今未婚,始终在等她。而她则选择抛夫弃子,去寻找自己当年的情人。
苏振华苦劝无果,多次让医生对她诊治,但都没有效果,最终,孟玮向苏振华提出了离婚,苏振华数次挽留无果后,无奈含泪同意了她的离婚请求。
1959年,这段历经风雨的婚姻最终还是画上了句号,而此时的苏振华,已是一位47岁,结果两次婚,带着6个娃的中年将领。
离婚后,苏振华独自肩负着抚养六个孩子的重任,同时还要兼顾繁忙的军务,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身边人都劝说苏振华在找个妻子,但都被他拒绝,直到后来在庆祝晚会上,对陆迪伦一见钟情。
不过,苏振华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他也知道,陆迪伦只是个20几岁的姑娘,两人之间不仅存在巨大的年龄差异,苏振华还有了六个孩子,这样的家庭背景对于任何一个年轻女孩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当时,无论谁看来,两人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在周围人的劝说下,苏振华还是决定试一试。
两人逐渐熟悉之后,陆迪伦也有过犹豫,因为她要面对的是一位在海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还有他家里的六个孩子,要当6个孩子的后妈,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但是后来通过频繁的接触,陆迪伦和苏振华感情渐浓,陆迪伦也决心要嫁给苏振华,但是陆迪伦的父母却死活不同意。
说起陆迪伦的父母,也很了不起,她的父亲,是中国同盟会的早期成员之一,还见证过辛亥革命。而她的母亲周梦素,则是早年便投身革命的巾帼英雄,她曾参加过共产主义青年团,还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深造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梦素还来到了周总理的身边工作。
两人对这个女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到大,把她教养的十分出色,她小小年纪就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的文工团宣传队,随后又调入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她每次上台演出,来参看表演的,都是周总理和朱德元帅这种级别的人物。
尽管父母都不同意,但陆迪伦已经决心要嫁给苏振华,后来,两人为了能够顺利结婚,只好找到周总理,请周总理出面说合。
周总理在得知苏振华和陆迪伦的恋情后,便亲自出面,找到了陆迪伦的父母,耐心劝说,最终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同意。
1960年,陆迪伦和苏振华在周总理的见证下,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大婚时,周总理,贺龙,聂荣臻,罗荣桓,陈赓都纷纷到场祝贺,毛主席也为这对新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婚后的生活,对陆迪伦而言,既是幸福的开始,也是挑战的开始。因为苏振华的家里,还有6个孩子,她一嫁进来,就要面对繁忙的家庭生活。
刚嫁过来的时候,这6个孩子都被不认可她,还常常闹脾气,给她摆脸色看,但是陆迪伦还是把这几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来对待。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她亲手缝制孩子们的床单,如果有条件,她就给孩子们熬鸡汤来补身体。
后来慢慢的,这几个孩子都接受了这位“新妈妈”。陆迪伦和苏振华结婚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两个儿子,分别是苏陆一和苏陆二。陆迪伦并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而薄待另外的6个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紧着6个孩子,她的亲生儿子穿的衣服,也都是6个孩子剩下的。
陆迪伦的到来,让6个孩子感受到了难得的母爱,而他们对这两个小弟弟也疼爱有加。长大后,他们也非常孝顺。
好日子没过几年,苏振华就遭到了迫害,在那几年里,苏振华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即便是这样,陆迪伦都没有后悔过,她用自己小小的身躯,赚钱养活一家人,愣是把这8个孩子全都抚养长大。
后来苏振华得以平反,生活才逐渐有了改善。但是在1979年,苏振华因病离世,苏振华离世后,陆迪伦把他的遗产都分给了几个孩子,自己一分钱都没有留。
她还在之后的日子里,开始着手为苏振华写传,直到10年后,《苏振华传》正式出版。
一个比丈夫小25岁的女子,在那个思想并不开放的年代,顶着巨大的压力,做了6个孩子的后妈,又能在这段婚姻中,对孩子们视如已出,为家庭奉献自己的一生,她不仅仅是苏振华的妻子,更是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