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昨天从东京回来了。到底是出游,走路多,吃饭可能也不规律,才几天时间,感觉瘦了不少,看上去秀气了一截,我特别高兴。
她也高兴。晚餐老木头很快吃完进房间去了,我陪女儿女婿聊天。我说老木头下午修好了他们逛公园用的小拖车那只断掉的脚,琪说哎呀那要发个红包。我嗔她:你发红包你爹又不会收,他还怄着你的气呢!她切了一声:收不收是他的事,我的心意要到;再说,我也怄了好几天呢!神气间竟有点撒娇的意味。我心想,你平时跟你爹说话,要是偶尔用一用撒娇这一招,两人何至于动不动刚起来。
琪又说:你跟我爹说说吧,我这脾气,是随了他了好不好,他还怄什么气呀,但凡随你一点,哪会这样!我说:你终于承认你像爹了,知道像他,就要知道提前克制,这回的事,本来他完全是一片好心提醒一下充电,你莫名其妙就高门大嗓起来,冤枉惹一场气怄。
女婿这时才明白,在旁说:啊?还没消气呢?看你惹的这个事……
琪又两分耍赖:哎呀,亲爹,不要紧的……
老木头果然不收红包。他气性大不说,还面皮薄,怎么好意思就下台阶?他不收,女婿接着也发了一个,而且琪撺掇小木头进去要求帮家公收红包。小木头出马,真的一个顶俩,老木头果然交出手机收下红包。琪高兴地对我眨眼睛:我爹给我面子了,给个台阶,他下来了。我说:早知这样,以后就少制造矛盾。我们家是一个小团队,你是很重要的团队长,管理好这个团队,要耐心……她又嗔道:哎呀我做不了这个团长,你还是让你女婿做吧,他总是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女婿憨憨地笑。
为鸡毛蒜皮小事,因说话态度而起的一场大风波,到这算是终于由一连串的感叹号、问号画上了平静的句号。不知那父女俩如何,我是特别欣悦的。可能我从小到老都是害怕矛盾的人,喜欢生活在融融其乐的环境氛围里。
这几天,我不止一次想到“相敬如宾”那个词,它似乎常常用在夫妻之间。其实,我觉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各个家庭成员之间,哪怕亲如父子母女,也需要一定距离的“相敬”,也就是说话声气平和客气一点,会避免很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