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特朗普的一视同仁关税可谓是轰轰烈烈,就连老盟友欧洲也都没有幸免,不过虽然欧洲这些年有些唯唯诺诺,但面对这样的关税,也还是坐不住了,迅速计划采取反制措施,不过戏剧性的是,欧盟的反击清单在最后一刻删除了波本威士忌和葡萄酒,却新增了钻石、厕纸和牙线。
当特朗普威胁“对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却呼吁企业“暂停在美投资”,这场发生在盟友间的贸易战,到底会如何收尾,这次欧洲真的能硬起来么?

欧盟“精准打击”
欧盟的反制策略堪称“外科手术式打击”。
其4月7日公布的280亿美元关税清单,既包含钻石、摩托车等高端商品,也涵盖厕纸、牙线等日用品,直击美国中产家庭的消费痛点。

这种设计暗藏双重逻辑:民生痛点施压选民——厕纸涨价可能引发超市抢购潮,动摇特朗普的民调基本盘;
产业精准狙击——钻石瞄准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巨头,摩托车针对哈雷戴维森的铁锈地带工厂。
更微妙的是,欧盟刻意避开了波本威士忌和葡萄酒,既避免刺激法国、意大利的酒类出口商,又规避了特朗普对肯塔基州“红州”选民的报复威胁。
但真正让美国科技巨头脊背发凉的是“数字服务税”的布局。
欧盟计划对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征收专项税,并强化《数字市场法案》的执法力度,限制其数据垄断行为。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将美国科技巨头的欧洲利润空间压缩30%以上。
值得玩味的是,德国车企联合致信白宫警告“北美工厂恐裁员30%”,而法国则推动欧盟动用《反胁迫工具法》,允许限制美企参与欧洲2万亿欧元的政府采购项目。
这意味着波音可能失去空客供应链的订单,特斯拉将被排除在欧盟新能源补贴之外。
然而,欧盟的团结表象下暗流涌动。
意大利公开反对报复性关税,担心损及本国对美出口的橄榄油和奢侈品;爱尔兰因3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呼吁“克制回应”。
这种分裂被特朗普精准利用:白宫暗示可能给予意大利“单独豁免”,试图瓦解欧盟统一战线。

但冯德莱恩的危机公关展现韧性。
4月7日紧急召开钢铁、汽车行业闭门会议,承诺提供540亿欧元转型基金,暂时稳住了德国和东欧成员国的立场。

美国的“战略黑洞”
特朗普的关税豪赌,正在触发三重经济链式反应。
首先,通胀怪兽加速苏醒。
34%的关税使美国普通家庭年支出激增3800美元,而钢铝涨价导致特斯拉Cybertruck生产成本飙升18%。

更致命的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使F-35战机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军工复合体的游说集团已开始倒戈。
其次,金融霸权遭遇釜底抽薪。
欧盟加速推进与中亚五国的120亿欧元能源协议,并重启与印度、印尼的自贸谈判,美元结算占比从72%骤降至58%。
最后,科技霸权根基动摇。
台积电宣布暂停亚利桑那州工厂扩建,转向德国德累斯顿设厂,这意味美国半导体产业回流计划濒临破产。
特朗普的“谈判筹码论”更显苍白。

白宫宣称“50国求谈”,实则多数接触停留于外交辞令——日本要求豁免汽车关税被拒,韩国半导体企业未获供应链保障承诺。
而美股7日的V型震荡暴露资本市场的深层恐惧:早盘因“暂停关税”传闻反弹4%,却在白宫辟谣后再度暴跌。
这种波动反映资本对单边主义的信任破产,即便巴菲特增持500亿美元美债避险,也难以逆转外资撤离潮。
地缘政治的多米诺骨牌已然倒下。

4月7日,加拿大宣布加入欧盟反制阵营,对美征收铝制品惩罚性关税;
墨西哥暂停《美墨加协定》框架下的汽车零部件免税政策。
更危险的是,俄罗斯趁机扩大卢布结算范围,印度、沙特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俄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外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
这场关税战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世界的终极对决。
当特朗普用19世纪的保护主义对抗21世纪的全球化时,欧盟以“厕纸关税”撕开美国社会裂痕,用数字税动摇科技霸权根基,借《反胁迫工具法》重构贸易规则。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6%,而今美国正重蹈覆辙。

但不同的是,多边主义的力量已非昔日可比:从欧盟的280亿欧元反击清单,到RCEP国家的供应链重组,世界正在用行动宣告。
任何试图用关税铁幕分裂地球的野心,终将被合作共赢的浪潮吞没。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外媒:“从牙线到钻石”,欧盟准备对美“定向反制”》参考消息
《加拿大将反制美国关税》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