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扶苏历经天下 2024-08-09 13:39:32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和疯子之间,其实仅仅只有一线之隔,隔过去了天才就还是天才,疯子也还是疯子,但如果没有隔过去让两者汇合,天才还是疯子就会令人难以分辨。

“史学奇才”这个称号大家听起来,第一印象肯定是那些文学泰斗,很难将它与一个相貌平常的高中生联系在一起。

来自陕西的高中生林嘉文,仅看外表就是那种非常普通的学生,把它丢在人群中,甚至一眼都不一定能找到,但他却是别人口中公认的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连着写出两本几十万字的著作。

这可不是互联网上那些天马行空的网络小说,而是切切实实的历史文学著作,一本讲的是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另一本讲的是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就这两个主题,找个大学生让他随意发挥,可能都说不出一百字与之相关的内容,但是林嘉文却能洋洋洒洒写出几十万字,从这就能看出林嘉文有着超越常人的知识积累。

一个高中生,能有如此惊人的历史积累,真的是非常罕见,能把历史吃透掌握,并分析出准确的观点,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就连宋史名家李裕民教授,对林嘉文也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林嘉文是他见过最年轻的学术研究学者,尽管高中还没有毕业,但是林嘉文的水平却已经超越很多文学博士,很多学历比他高的前辈都不一定比他懂得多。

有些人觉得林嘉文能写出这么厉害的书籍,肯定是一个偏科比较严重的学生,可能文科比较好,但是理科成绩并不怎么样。

而事实确是林嘉文不仅文学科目造诣高,在理科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原本他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就算之后没有什么新的成就,靠着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夸赞的天才,却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了自己,在高三最紧要的关头,林嘉文没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2016年2月23日晚上,林嘉文从自己的卧室窗户一跃而下,从此天空中又多了一颗璀璨闪耀的星星。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林嘉文有着如此美好的人生,前半生的经历都顺风顺水,为什么会想不开冒出自尽的想法?

没有人能了解到林嘉文最真实的想法,但在他最后一封遗书中,却已经留下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我不屑活着。

多少人拼尽全力还在努力的活着,林嘉文却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草率,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会害怕活着呢?生前林嘉文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经历?

1998年林嘉文出生于西安,从林嘉文母亲这一代往上数,三代全都是老师,一家人都从事教育工作,妥妥的一个书香门第。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以及家人的悉心培养下,从小林嘉文对学习就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真正让他第一次接触到历史并深深爱上,还是在他小学的时候。

当时一家人在看电视节目,别的家庭看的都是些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但是林嘉文一家却盯着《百家讲坛》看个不停,仅一次林嘉文就爱上了这个节目。

跟随节目主持人一起学习历史让他非常感兴趣,仅仅几句轻描淡写的描写,林嘉文的思绪仿佛就能够跟着穿越回当时的朝代一般。

如果说这时候只是兴趣,那么后来历史就成为了他的爱好以及生命的一部分,别人还在看动画片的年纪,林嘉文却看起了《资治通鉴》和《吕氏春秋》。

每当在阅读历史时,林嘉文的脑子里总会冒出许多奇妙的想法,一旦有疑问,林嘉文说什么也要把问题搞清楚彻底弄懂,然后牢记在自己的脑子里。正因如此,到了高中时林嘉文才会有着浓厚的历史积累。

林嘉文学历史并不一头扎进书里死板的学,除了了解历史之外,在课余时间他还非常留意那些文学大家参加的座谈会,那些前辈们的观点,对林嘉文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了解历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可能是看多了太多类似“伤仲永”的事例,让林嘉文对于年少成名有些抵触,在出版第一本书时,林嘉文就曾经强烈要求,拒绝任何宣传,并且隐瞒自己的个人信息。

其实他早已看清了会被媒体捧杀的可能,但是到了出版第二本书时,他不忍拒绝学校和出版社,最终还是出席了那本书的座谈会。

果然,年少成名才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掌声,也间接的把林嘉文给害了。

李世民说曾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林嘉文研究了这么久的历史,没想到自己却被困住了,这可能就是天才与他人的不同,虽然过早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天赋,但是思想却太过超前,以至于对任何问题都看的太过通透。

就是因为过早的接收到鲜花与赞赏,林嘉文为了维持自己的天才称号,需要做出成倍的努力,心里背负了太多的精神压力。

那些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最终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其实早在林嘉文自尽的前一年年底,他就已经检查出了严重的抑郁症。

只不过但是并没有人当回事,就连他的父母也是如此,对于林嘉文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否则也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结束生命。

其实从林嘉文的案例,最需要从中学习是反而那些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制造太多的压力,学习虽然重要,但分数并不能成为衡量孩子唯一标准,应该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位全面发展。

及时能够察觉的孩子的心里想法,并及时的做出梳理和引导,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类的悲剧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陕西省教育厅 - 2015年12月18日:西安中学学生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出版

浙江在线 - 2016年2月26日:是什么“杀”了史学奇才林嘉文 专家:悲剧须防重演

新浪网 - 2016年3月1日:自杀的18岁史学奇才林嘉文是谁?

1 阅读:68

扶苏历经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