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战犯吴绍周提出2条妙计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嘉志阅览过去 2025-01-01 15:26:34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2年的秋天,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传出:战犯吴绍周被毛主席亲自下令提前特赦。

当时在功德林的战俘中,有许多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他们还没有被特赦。

而吴绍周,却因为对抗美援朝提出了两条建议,便成为第一个被特赦的战犯。

毛主席究竟看中了他什么?这两条建议又是如何在抗美援朝中起到关键作用的?

从常胜将军到战俘

吴绍周,出生在贵州天柱县的一个苗族家庭,父亲靠着开饭店和贩卖杂货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这让吴绍周在少年时期得以专心读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自小聪颖机敏,尤其热衷地理与历史课,曾立志成为一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领”,可谓少年志在千里。

1919年,“五四运动”的思潮也影响了吴绍周,二十岁那年,他毅然决定放弃继续深造文史的机会,投身军事事业,进入贵州学兵营学习。

后来抗日战争开始,吴绍周经过多年的历练,逐渐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路晋升为指挥千军的将领。

1937年,日军重兵压境,意图迅速拿下南口,为后续攻势打开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人数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吴绍周亲自站在阵地最前沿,指挥部队构筑防线,并利用天时地利与日军周旋。

当日军利用强大火力攻到阵地前时,他灵机一动,让士兵升起十几盏自制的“气象灯”,漂浮在夜空中。

这些灯具发出的光亮让日军误以为是新式武器,士气瞬间受挫,攻势也有所缓和。

趁敌军慌乱之际,吴绍周组织部队成功反击,击退了敌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南口最终因援军未及时赶到而失守,但吴绍周以有限的兵力坚守了整整半个月,让敌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场战斗不仅让他声名鹊起,更为他赢得了“四等宝鼎勋章”的荣誉。

随后,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吴绍周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发起阵地战与敌军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战后,他因此荣获三等麾勋章。

而在1945年的西峡战役中,他用假装撤退的战术,引诱日军进入设好的包围圈,随即组织南北夹击,大获全胜,歼灭敌军两千余人,俘虏三千多名日军士兵,缴获大量装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战役,让他斩获了“三等云麾勋章”,也被更多人尊称为“常胜将军”。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吴绍周选择继续效忠国民党,成为蒋介石手下一员重要干将。

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他担任第12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协助司令黄维试图突破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

但解放军在刘伯承和陈毅的指挥下,将黄维兵团,团团围困于双堆集。

包围圈日渐缩小,兵团内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粮草耗尽,士兵人心惶惶,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的惨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绍周对此深感绝望,多次试图劝说黄维投降,但都未能成功。

随着战局恶化,吴绍周的85军损失惨重,连最基本的突围也难以成行。

最终,在一次失败的突围行动中,他的坐骑坦克不幸坠桥,他也因此被解放军俘虏。

功德林中的“异类”

被俘后的吴绍周,被送往了北京郊外的战犯管理所——功德林。

与许多战犯不同,吴绍周进入功德林后,没有表现出顽固的抵触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吴绍周对共产党的思想并不熟悉,但在一次次的学习和讨论中,他渐渐开始产生兴趣。

他发现,这些课程不仅在讲解共产党的政策,还在分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双方的优劣势,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军事背景的职业军人,这些内容吸引了他的注意。

特别是在某一次的学习讨论中,主持人引用了毛主席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这让吴绍周回想起自己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经历,深深感到,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人民、不了解实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共产党能够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获得胜利,正是因为他们始终紧密地依靠群众。

他心中逐渐生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对共产党能力的钦佩以及对自己旧日所效忠政权的失望。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消息很快传到了功德林。

当组织前来征求战犯意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与志愿军对美军战术的研究时,吴绍周第一个站了出来。

许多战犯不敢相信,一个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居然愿意为共产党效力。

有人嘲讽他是“叛徒”,有人怒目而视,但也有人在他的行动下开始动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家的命运高于一切,”吴绍周对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说,“我不在乎曾经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我只知道,我们首先是中国人。”

他的坚定态度感染了更多人,一些原本沉默的战犯也开始加入讨论,最终,一小部分人站到了吴绍周的身后,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战犯研究小组,开始为抗美援朝献计献策。

两条妙计扭转战局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白天对志愿军的部队实施地毯式轰炸,甚至连小型补给队都难以幸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绍周通过多年与美军打交道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美军的优势虽然巨大,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短板——黑夜。

在夜间,缺乏夜视设备的美军,就像被蒙上眼睛的猎人,失去了最依赖的“视力”。

他提出建议,志愿军应充分利用夜晚的掩护,打破美军日间强势的节奏,在他们最薄弱的时间段主动出击。

吴绍周的建议传递到前线后,很快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在1950年11月的云山战斗中,志愿军指挥部果断采取夜战策略,利用黑夜的掩护奇袭美军阵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突袭来的猝不及防,美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仓促迎战,而志愿军却凭借灵活的战术迅速摧毁了敌人的防线。

这场战斗,志愿军成功歼灭2000多名美军,重创了对方一支王牌部队。

从此,志愿军在战场上开始大规模采用夜战战术。

吴绍周提出的第二条妙计,充分利用了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强调与美军进行“贴身肉搏”。

他指出,美军的作战体系高度依赖远程火力支援和精准打击,无论是远程火炮还是航空轰炸,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定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如果志愿军能够贴近敌人的阵地,美军害怕误伤自己的士兵,不敢轻易开炮。

而志愿军在贴身作战中可以灵活使用手榴弹和爆破器材,这些都能在近距离作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吴绍周还建议志愿军在阵地前方修建大量堑壕和掩体,这些设施既可以有效躲避敌人的火力,又能在接近敌人时提供隐蔽。

这一战术很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实践,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正是利用堑壕和贴身作战的策略,多次在夜间接近美军阵地,发动短兵相接的攻击,让美军遭受了巨大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绍周提出的两条战术,不仅仅是单纯的作战技巧,更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略智慧。

这种“扬长避短”的策略,成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制胜法宝。

吴绍周还和另外几名战犯共同撰写了一本名为《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书籍,这本书详细分析了美军的作战模式、兵力部署以及装备特点,为志愿军指挥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毛主席在阅读了这些战术建议后,不仅亲自批示将这些建议送往前线,还在随后的一次会议上说:

“吴绍周提出的战术很有实战意义,他的转变值得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久之后,毛主席便下令:提前特赦吴绍周,这无疑是对他在抗美援朝中所作贡献的最高认可。

特赦之后

1952年的秋天,吴绍周走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大门,从此他不再是阶下囚,而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普通公民。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

在功德林内,与吴绍周一同改造的战犯们感到难以置信;在外界,甚至有不少人质疑,为何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参与过对抗人民解放军的“敌人”,会被如此特殊对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毛主席的回答十分明确:“他提出的建议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性命,他是有功之人。”

走出功德林的吴绍周,并没有直接回到家乡,而是被安置在湖南省长沙市。

一开始,他被安排在长沙的一间织布社工作,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学习如何操作织布机。

他学会之后,还会帮助其他工人修补机器,会耐心地教新人如何操作设备。

他的温和与勤勉让人们渐渐放下了戒备之心,不再将他视为过去“敌对阵营”的一员,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邻居。

随着年龄渐长,吴绍周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他已无法胜任织布的繁重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当地政府安排他转岗,负责织布社的日常管理工作。

1962年,吴绍周被邀请担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他将自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历史素材。

1966年,64岁的吴绍周因病去世,他的遗体最初被安葬在长沙。

他生前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回到家乡贵州天柱县,与先祖长眠于同一片土地上。

得知他的遗愿后,他的侄子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终于得到了批准,将吴绍周的骸骨迁回家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迁葬的那一天,天柱县的乡亲们自发聚集在一起,为这位“归乡的英雄”放鞭炮,举行了简单却庄重的欢迎仪式。

吴绍周的一生,经历过战场的辉煌,也承受过战败的屈辱;他背负过沉重的历史责任,却也用自己的行动弥补了过去的错误。

从一名阶下囚到新中国的普通公民,他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他的内心,也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吴绍周的名字也许并不那么响亮,但他所代表的那份反思与改变,却值得我们铭记。

每一个愿意回头的人,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每一个认清自我的人,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6 阅读:2765

评论列表

退二进三

退二进三

3
2025-01-04 23:14

主要看的是态度。

嘉志阅览过去

嘉志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