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摊经济一词成了热词,多省市放松监管鼓励摆摊,让城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不过要说历史上最牛的小贩,当属清朝咸丰年间的卖馒头的小贩王库儿,因为他曾经偷偷溜进紫禁城卖馒头,搞“地摊经济”达两年之久!
在我们老百姓眼里,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别说人,就连一只鸟都别想飞进去。
但一个小贩去出入紫禁城达两年之久,在宫里大搞“地摊经济”,赚了不少银子发家致富,真是咄咄怪事。
话说这清朝咸丰年间,京城有个叫王库儿的小贩,顺天府宛平县人,出身贫寒,从小就跟父母在京城大栅栏卖馒头,十几岁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叫卖。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的一天,王库儿在紫禁城附近的一个胡同里卖馒头,忽然发现前面地上有个金光灿灿的东西。他赶快走过去捡了起来。
王库儿认识几个字,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是进出紫禁城的腰牌。
要是别的老百姓见了,胆小怕事,肯定会立即交给衙门。但这王库儿望着紫禁城忽发奇想:自己要是也去宫里逛逛该多好。
胆子包天的王库儿便拿着腰牌向紫禁城走去,脸不红气不喘的向宫门外的侍卫出示了腰牌,混进了宫去。
一连几天王库儿在宫里东游西逛,发现宫里居然没人摆摊。
他心想,要是自己去紫禁城卖馒头,让皇上、皇后们尝一尝,那该多好。说不定皇上吃高兴了,会赏自己一笔银子呢。
说干就干,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二十三日早晨,王库儿挑着两筐馒头来到了紫禁城外。
他向看门的侍卫出示了腰牌,侍卫看了看,没有盘查便放行了。
就这样,王库儿鬼使神差的走进来紫禁城,堂而皇之的在皇帝起居的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支了个摊子卖起了馒头。
隆宗门是进入乾清门前广场的重要门户,在当时被称做“禁门”。
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吃腻了御膳房的伙食,见王库儿摆摊卖馒头,先是吃惊,继而好笑,接下来一个个的跑过去买他的馒头吃。
王库儿颇有经济头脑,他知道宫里人有钱,便把馒头的价格提高了十倍。但因为王库儿的馒头非常好吃,又白又大,软糯可口,很受欢迎,不大一会儿就卖光了。
没买到馒头的宫女太监还叮嘱他明天早点来,多带点馒头。
发了一笔小财的王库儿第二天一大早就挑了两筐馒头进宫来卖,就这样他竟然来宫里卖了两年之久,和许多宫女太监交上了朋友,他卖馒头的事连许多嫔妃,甚至慈安皇后都知道了。
除了宫女太监之外,每天早朝的文武百官也是王库儿客户。
那些上早朝的大臣,每天半夜就要起床,来到宫里又饿又累。看到了王库儿在卖馒头,纷纷上前去买。甚至许多大臣以为王库儿卖馒头这是皇上体恤他们而专门派来的。
在宫里,王库儿也认识了许多朋友,有宫女有太监,甚至有王公大臣。
一次, 王库儿卧病在床,好几天没去宫里卖馒头,一个王爷知道了还专门派御医去他家里给他看病。
王库儿出继的哥哥张贵林见他短短两年内就发家致富,十分好奇,询问他发财的秘密。王库儿便把腰牌
的事告诉了他。
张贵林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死乞白赖的要借王库儿的腰牌去宫里逛逛。
经不起张贵林软磨硬泡,王库儿就把腰牌借给了他。
从此,张贵林便接替王库儿在宫里卖馒头,而王库儿呢,居然在宫里找了份差事!
原来因为他馒头做得好,被宫里御膳房的一位大师傅张春成收了徒弟,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做饭,包吃包
住。
后来咸丰下旨严查宫里的岗位和门禁制度,王库儿这种没有编制临时工就下岗了。
无奈之下,王库儿要回腰牌,又干回老行当,继续在皇宫卖馒头。
一次,慈安皇后和咸丰一起吃饭,随口说了句王库儿的馒头比御膳房的好吃。
咸丰一愣,问谁是王库儿?
慈安更吃惊,说在宫里卖馒头的小贩啊,都卖了两年了,宫里人人都知道。
咸丰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的皇宫大内居然让一个小贩随意进出,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幸亏他是个小贩,要是个刺客,就算自己是九头虫,自己的脑袋也不够砍的。
想当年他爷爷嘉庆时,就有一个刺客陈德在神武门外行刺。那是嘉庆八年(1803年)的事。
后来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从东华门和西华门攻入紫禁城, “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当时皇子绵宁(后来的道光帝)带领御林军奋战,击退了乱贼。
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起到警醒作用:“务必宽仁爱民,勿为“害民之虐事”。
一想到这些往事,咸丰汗都下来了。
于是他下令侍卫将王库儿捉住,要将他处斩。
这时候吃过王库儿馒头的嫔妃、大臣、王爷贝勒们纷纷前来求情,说这件事事出有因,主要责任还是在丢腰牌的人和守门的侍卫,王库儿虽然私闯皇宫大内,但并没有谋逆之举,只是想来赚点小钱罢了,罪不至死。
根据《大清律例》:擅入紫禁城杖一百,冒用他人腰牌混入紫禁城亦坐此律。
咸丰听众人说得有理,只好下令从轻处罚。
王库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给他的刑罚由处斩改为廷杖一百,勒令永不许入宫。
慈安皇后托亲信太监私下传话给刑部"执法队"的头儿,说下手悠着点,不要伤了他。
至于那块腰牌,原来是銮仪卫校尉袁士栋一次醉酒后不慎丢失的。袁士栋害怕被处罚,就把这事隐瞒了
下来,后来花钱买通托内务府管事的人又擅自制办了一张腰牌。
还有一种说法。袁士栋是紫禁城的一名负责膳房事务的校尉。一次,和他一起供职的一名差役出宫买菜,错拿了他的腰牌,在回来的途中又不慎丢失,因为怕上面责罚就伪造了一个假腰牌。
王库儿回家后养好伤,靠着在宫里卖馒头赚的钱,买房子买地,还娶了媳妇。
不过,他的生意仍然是卖馒头。
因为他去紫禁城卖馒头的事很快传开了,老百姓觉得皇上皇后都吃过他的馒头,为了沾沾贵气,纷纷来买。
这可不是我编故事,而是历史真事,记录在《清宫档案》之中。
参考文献:《清宫档案》《清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