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教练技术”激发个体积极的社交能力和自我发展?

品车闻百魅本人 2023-05-06 19:18:34

01

有学者对心理教练技术的核心技巧也进行了探索。认为心理教练技术的核心就是要聚焦五项技巧,分别是:提问、倾听、直觉、自我管理、确认,还对它们在管理中如何运用也作出了深入的解读。

运用心理教练技术时应遵守的五大行为准则:

信任、聚焦、好奇、正向、零建议。具体来看,就是要对被教练者无条件地接受及欣赏。

要聚焦被教练者想要达成的目标而不是探究当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被教练者保持期待、探寻、憧憬的状态。

永远去看被教练者身上正向积极的力量和价值,被教练者是自己的专家,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不给予被教练者任何建议。

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基于应用和实践,对心理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有了新的发现。

心理教练技术的两个核心理念:

(1)变“授鱼”为“授渔”,激发学生自我探索

(2)变“主导”为“引导”,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基于这两个核心理念,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心理教练的六大行为准则,分别是:信任、倾听、聚焦、好奇、正问和零建议。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还特别明确地强调了在心理教练技术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教练”指导的本质是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让人们可以找到它们,并通过帮助人们处理他们的经历来灵活地使用它们。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解释了教练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激发被教练对象的动力和能力,让被教练的对象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02

积极心理教练技术的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教练要从21世纪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一词说起,“积极心理教练技术”是将心理学领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合到教练技术之中,给心理教练技术创造了一个积极性指向的根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00年1月与奇特森克米海伊共同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概念,代表了积极心理学的诞生,积极心理学也作为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开始盛行。

自此,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直接将矛头指向过去主导了近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模式,与此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一门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事物,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提倡心理学的积极方向,采用研究幸福的科学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人们积极的心理,它注重的是人的健康、幸福以及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教练就是在教练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测量手段和实验方法。

从积极角度挖掘被教练对象的力量、美德等一系列的品质和潜能,形成目标明确、策略完善的方式方法,来指导教练过程的教练者。

积极心理学给心理教练技术创造的一个根基便是指向积极、成长和乐观,主要目的是促进被教练者的优势表现和心理积极与繁荣。

因此,积极心理教练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和技术,与积极心理学、心理教练、教练技术等理论和实践交叉。

目前在学术上并未形成一致明确的定义,但相关概念在心理学界和管理学领域都有一定的共识。

03

故而在研究者经过专家指导和查阅多方文献后,将“积极心理教练技术”一词的概念,具体界定为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和理论指导。

将教练技术融合运用于心理辅导活动的一种技术实践方法,是心理学理论和教练技术的有机结合。

积极心理教练技术的相关应用

积极心理教练技术相比传统的教育、管理技术,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其发展也是相当地迅速。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心理教练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行业,并且有着一定的行业规模。

紧接着,心理教练技术开始被带入中国,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多领域进行相关的积极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联合心理教练技术分别运用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和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或积极品质,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有部分学者把心理教练技术应用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具体说明了运用心理教练的核心技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唤醒心灵、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心理课的教学效果。

研究人员关注受教者的优势所在,注重培养其积极情绪来帮助复习,促进学习中的心流体验,滋养学生内在的幸福感和希望感,注重建立与他人的积极社会关系,还建设性提出了“积极伴同的家长教练”这一身份。

在教学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倾听、发问和掌握倾听等心理教练技术的技巧,使得教师与学生、家长形成教练同盟,以便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有效发现问题和帮助学生。

研究人员还将教练技术中的教练原则、教练思维、教练方法、教练态度、教练技巧和较为科学的心智模式运用在心理课堂教学、团体与个体辅导当中,来挖掘个体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投入,以实现个人和团队组织目标。

04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部分学者转变教师以往常规性的辅导观念和方式。

应用“强有力问题”、“漏斗式教练对话”、“换框”等教练工具,以及“闪光时刻”、“成功五问”、“快乐三问”和“生命平衡轮”等教练核心能力。

采用启发、引导等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自我觉察问题、澄清目标、扩展思路、调整心态,进而探寻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目前许多人员鼓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充当教练角色,将心理教练技术运用到过程中每一次问话机会中,明确被教练者信息根源,启发和引导被教练者。

结合在高校的教育实践,研究人员把教练技术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

关注学生和班级群体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注重够发挥学校心理教师的“教练作用”,帮助学生、家长、教师、班级和学校形成合适的发展目标。

以及在心理教练技术中运用倾听的技术与学生交谈,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心声,以积极的心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掘学生潜能,从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在学生工作中通过教练式沟通帮助受教者重新认识自己、利用自身的经历作为资源,清晰目标,进而做出改变,据此还提出了后现代心理教练的概念。

清华大学自2006年起就尝试把这种新技术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来,并 将其命名为“职业生涯教练计划”。

研究人员结合职业生涯指导的目的与过程,构建了T-GROAS教练式的个体职业个性化的生涯辅导模型。

还将心理教练技术应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作出抉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

这与心理教练技术的内涵完全契合。

研究人员强调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理念,对应用心理教练技术改进生涯规划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实现其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者们寻求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与教练技术之间的契合点,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激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认为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及其体系化的工作方法可为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和提升工作所借鉴。

进而基于教练技术,从工作理念、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践指导以及评估反馈等六个维度,构建了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体系。

0 阅读:11

品车闻百魅本人

简介:闻车市新动向,品味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