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沈阳机床曾代表着中国工业的骄傲,巅峰时期,德国、日本的同类企业,都被它远远甩在后面。
然而让人没想到是,后来的沈机,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累计负债高达789亿。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信源:沈阳机床厂曾力压德日企业成世界第一,后负债百亿破产,现在如何 2025-02-06 天下有闽商

新中国成立初期,彼时百废待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沈阳机床厂这个脱胎于日本三菱矿山机械修配厂的老厂,被历史选中,肩负起了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
“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苏联老大哥慷慨解囊,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和设备。

沈阳机床厂就此插上了翅膀,迅速腾飞,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仅次于苏联的先进机床厂。
1957年,14个产品品种,3411台机床产量,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工人的汗水和国家的期盼。
然而,依附于苏联模式的沈阳机床厂,注定要面临技术上的瓶颈,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技术封锁,阻碍了中国工业的进步。

即使是苏联,也不得不暗中从日本购买数控机床来生产精密零件,这种技术上的代差,在80年代愈发明显。
彼时,西方国家的机床早已迈入数控时代,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实现高精度加工。
而沈阳机床厂生产的机床,仍然停留在追求皮实耐用的阶段,生产出的零件精度不高,需要依靠老师傅的手工打磨才能达标。

这种差距,横亘在了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为沈阳机床厂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鼓励科研创新,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从1981年到1985年,58种新产品问世,填补了国家25项空白。

虽然沈阳机床厂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依然巨大,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关锡友,走进了沈阳机床厂。
1988年,关锡友从同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来到了沈阳机床厂旗下的中捷友谊厂。
这位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没有选择舒适的办公室工作,而是主动要求到基层车间,一干就是五年。

之后,他被派往日本进修,学习大型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机床技术。
在日本,他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高水平的工业生产,这让他深感震撼,也更加坚定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

回国后,关锡友将所学倾囊相授,并积极推动技术改进,他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并一路升至中捷厂厂长。
转型之路2002年,关锡友被任命为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肩负起了带领企业发展的重任。
当时,国家对沈阳机床集团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在数控机床领域实现突破,关锡友也把这视为己任,开始了他的“登顶之路”。

他考察德国工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在德国工厂5S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重新规范了企业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然而,关锡友心中始终放不下“数控机床”这个梦想,他知道,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他组建了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上海分公司,全力打造“上海团队”,决心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但数控机床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当时的沈阳机床集团还面临着收购德国西门子旗下机床公司带来的2000万负债,资金压力巨大。
于是关锡友顶住压力,四处筹措资金,甚至不得不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在巨大的压力下,关锡友和他的团队“死磕”了五年,2012年,i5数控机床终于量产成功。

这一消息,让关锡友和整个沈阳机床集团都为之振奋,同年根据美国加德纳公司的数据,沈阳机床集团以27.8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跃居世界机床行业第一。
关锡友和沈阳机床集团,终于登上了世界之巅。
然而这短暂的辉煌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危机,i5数控机床的研发投入高达30亿,加上其他费用,总投入约100亿元。

而机床行业的利润率极低,即使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实际盈利增长也难以覆盖巨额的研发成本和不断增加的负债。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关锡友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策略,将i5以极低的首付租赁给客户,客户可以按照使用时间或工件支付后续费用。
这种租赁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回款周期长,回款金额不确定,甚至可能产生坏账、死账。

同时,i5的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当时,国内外机床行业普遍低迷,i5的销售额甚至不如沈阳机床集团的其他普通机床。
高昂的研发投入,不成比例的市场回报,不断增加的资金杠杆,这一切将沈阳机床集团推向了深渊。

关锡友的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
2019年,沈阳机床集团的巨额负债被曝光,总负债高达789.36亿元,而总资产仅为185.89亿元,资不抵债,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
沈机的陨落沈阳机床集团的陨落,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记警钟。
它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核心技术的盲目追求,激进的市场策略,以及对风险的低估。

关锡友对数控机床的执着追求,固然值得敬佩,但也正是这种执着,让他在决策上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了企业的衰败。
他押宝i5,孤注一掷,却忽视了市场规律和风险控制。

破产重组后的沈阳机床集团,开始了艰难的重生之路。
2022年,企业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摆脱困境,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
未来,沈阳机床集团将聚焦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并提供智能制造、高端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沈阳机床集团的案例,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能脱离市场实际。
企业发展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切忌盲目扩张和孤注一掷。

同时,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高负债经营有着很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认为沈阳机床集团的兴衰,只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小插曲。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脱颖而出,屹立于世界之巅,那么对于沈机的经历,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