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觉的东风本田,记不住的S7

莫宇轩说汽车 2025-03-26 13:00:27

26万买台东风本田?你疯了吗?

这句话,大概会是不少人看到东风本田S7售价后的第一反应。  毕竟,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的时代,自主品牌卷得飞起,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就连造车新势力们也纷纷以价格战杀出一条血路。而东风本田,一个在燃油车市场享有盛誉的品牌,却用一款25.99万-30.99万元的纯电SUV,来挑战这个竞争残酷的市场,这勇气,要么是艺高人胆大,要么就是……有点莽。

让我们先来冷静分析一下。26万,能买到什么?能买到一辆配置拉满的特斯拉Model 3,能买到比亚迪海豹的高配版本,甚至能买到一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电动车。而东风本田S7,虽然号称高端纯电中型SUV,但它真的值这个价吗?

首先,我们得承认,S7在某些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它基于纯电平台打造,拥有4750mm的车长和2930mm的轴距,空间表现确实不错,这在同级车中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内饰也用上了不少高级材料,座椅加热、通风,甚至还有仿麂皮材质,摸上去质感不错,这在提升舒适度和高级感方面确实做到了。电池方面,S7选择宁德时代89.8度电芯,官方标称续航可以达到620-650公里,这在日常使用中已经足够了。底盘方面,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挂的组合,也保证了不错的操控性和舒适性。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件配置,看得见,摸得着。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硬件配置,真的是26万级别的专属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自主品牌,甚至一些合资品牌,都在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甚至更好的配置。自主品牌在技术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日益明显,他们可以将同样的配置甚至更好的配置,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再来看看S7的智能驾驶系统。虽然标配了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统,但这套系统在功能上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已经相当普及,很多价格远低于S7的车型也都配备了,这算不上什么卖点。更重要的是,S7的高阶智驾功能,诸如高速NOA等,居然需要选装!这在当下这个智能化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下,无疑是巨大的劣势。试想一下,消费者在购买一辆高端SUV时,却需要额外花钱来购买智能驾驶功能,这体验感无疑是下降了不少。

再者,S7的配置策略也让人费解。低配车型配置寒酸,只能说够用,而高配车型则将配置堆砌到极致,这导致了价格的极度拉升。而这些高级配置,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例如电子外后视镜,高级音响等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营销策略的失败。这种配置策略,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循序渐进的选择,而是简单粗暴地用价格来区分配置等级,这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不爽。

充电的速度和便利性,也成为了S7的一个短板。虽然电池容量不小,续航里程也够用,但30%-80%充电需要36分钟,这在快充时代,实在算不上快。而充电桩的建设,仍然是纯电动车的一个痛点,这都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用车体验。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东风本田似乎低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26万这个价位,消费者拥有太多选择。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的产品,虽然可能在品牌知名度上不如合资品牌,但在智能化、配置以及性价比上却具备更强的优势。  他们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来抢占市场份额,而东风本田S7,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么,东风本田S7的目标客户究竟是谁?是那些对品牌情有独钟的老客户?还是那些对配置要求极高,但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高端消费者?这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它不像特斯拉那样有着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形象,也不像比亚迪那样有着强大的性价比优势,更不像新势力们那样能够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S7就像一个夹在中间的尴尬角色,既没有吸引新客户的亮点,也没有留住老客户的理由。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数据。根据2023年汽车销量数据(数据来源需要补充具体机构和报告),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迅猛,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反观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小,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认可度仍然有待提高。东风本田S7的定价策略,无疑加剧了这种竞争劣势。

最终,我们要问的问题依然是:26万买台东风本田S7,值吗?  从产品力角度出发,它并不缺乏亮点,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它缺乏一个足以支撑其高价位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不会仅仅因为一辆车的空间大、配置高,就心甘情愿地掏出26万。他们需要的是性价比,是技术创新,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体验。

所以,东风本田S7,或许是一台认真的车,但它却并非一台成功的车。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最终可能让它在市场浪潮中黯然失色。东风本田需要重新思考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品牌积累,而是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盲目自信的定价和不清晰的市场定位,最终将会让努力付诸东流。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26万的价格,真的有太多更好的选择了。  与其选择一台缺乏明显竞争优势的车型,不如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市场,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车。  毕竟,买车是一件大事,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品牌,或者一些表面上的配置,就轻易做出决定。  理性消费,永远是购车的不二法门。  在购买电动车之前,不妨多对比几款车型,多考察几家4S店,货比三家不吃亏,这样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并且性价比高的车型。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购车理念,才能在这个市场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再强调一遍,文中所有数据结论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实际数据需要参考相关权威机构的报告,希望读者注意。  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7
莫宇轩说汽车

莫宇轩说汽车

莫宇轩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