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气血运行就像一条河流,需要上下游协调才能畅通无阻。中医上常说:肝随脾升,肺随胃降,火从寒起,气载血行。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首先是肝随脾升,疏肝健脾是关键。脾胃是身体的升降机,脾升胃降,脾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人呢就容易发脾气,头晕乏力,这个时候光疏肝是不够的,还要健脾,可以参考香砂六君丸这帮助脾胃运转。
其次,肺随胃降。胃堵肺也闷,胃以降为顺,胃把食物精华消化以后往下送,而肺呢就像一个疏通下水道的工具。如果胃堵住了,肺就推不动了,人就会引起胸闷咳嗽了,气短了,气喘了,所以保持胃气通畅,肺才能正常呼吸。

接着,火从寒起。有的人身体明明很虚寒,但却一直上火。很明显是中焦脾胃堵了,而食物无法及时吸收,就会积食上火。同时,心火与肾水的沟通也会被堵了。这时调理的重点在于疏通中焦,可以参考用丸归脾丸加减。

最后,气载血行。血虚手脚凉,气血相依,血虚的人,气就难以运行到四肢末端,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凉。单纯补阳气效果不好,必须气血双补,这时可以参考用八珍汤来滋补气血。
理解了这些气血运行的规律,就能明白很多身体问题的根源。调理时要抓住关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找到问题的源头来改善。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好历害的不传之一.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