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欧盟汽车业遭受重创,高层集体来华求帮助

黄教授 2025-03-29 13:47:48

图为特朗普

特朗普无差别攻击,对进口汽车加25%的关税,欧盟作为汽车大户再遭重创,相关官员纷纷来华找出路。那么,特朗普持续挥舞关税大棒,会带来哪些后果?

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关税,谁被打得最疼?欧盟高层来华除了改善关系,还有其他目的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关税这一话题说起,为你进行分析。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保护美国汽车工业,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强调“在美国制造的汽车无需缴税”。然而,这一政策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弹,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剧烈震荡。

第一个问题:特朗普持续挥舞关税大棒,会带来哪些后果?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并非孤例。从钢铁铝材关税到此次汽车关税,其逻辑始终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但历史经验表明,挥舞关税大棒往往适得其反。

图为冯德莱恩

首先,这样的举措,必将引发贸易战升级。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会招致相关国家采取反制措施,这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破坏全球贸易秩序。近年来,美国频繁使用关税作为贸易政策工具,已经引发了多轮贸易争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批评关税“对企业与消费者双重不利”。

比如,中国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同时,中国也对美国的鸡肉、小麦等加征15%的关税,对大豆,猪肉等加征10%的关税。欧盟委员会也在美国对欧盟进口的钢铝产品收取不合理关税,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反制关税等等。这种“以牙还牙”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若各国竞相提高壁垒,全球贸易秩序恐退回碎片化时代。

其次,加征关税会损害美国自身经济。加征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消费品。以汽车为例,25%的关税将直接推高进口汽车的售价,安德森经济集团测算,每辆汽车成本或因关税上涨3500至12000美元,导致新车均价逼近5万美元。这对中产与工薪阶层无疑是沉重负担,这会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而影响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

图为特斯拉

此外,美国国内的汽车装配厂和相关企业如果依赖进口零部件,也将受到关税的影响,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即便是特斯拉这类本土企业亦难幸免,马斯克坦言“关税对成本影响不容小觑”,因其零部件高度依赖全球采购。

最后,全球贸易的顺畅进行,利于各国企业共享技术、理念和资源,共同推动创新。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阻碍贸易合作,使得企业间技术交流受限。然而,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受到阻碍。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也受到限制。例如,欧洲车企13%的产量依赖美国市场,而美国车企75%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关税壁垒将割裂技术交流,延缓创新进程,最终损害全行业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关税,谁被打得最疼?

图为马克龙

关税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欧洲汽车制造商。欧洲是美国汽车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关税将大幅提高这些汽车的售价,降低其竞争力,损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润。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84亿欧元,政策公布第二天,欧洲汽车股大幅下跌。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跌幅超过 7%,斯特兰蒂斯股价下跌 5%,德国宝马股价下跌超过 4%,市值蒸发数十亿欧元。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关税“破坏供应链、推高通胀”,欧盟更将美国行为定性为“经济自残”。

而美国国内的汽车装配厂和相关企业同样难逃冲击,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2022年,全球总交付的超131万辆特斯拉,其中超71万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福特CEO吉姆·法利也指出,公司60%的车辆依赖墨西哥工厂供应,关税或导致生产中断与裁员。研究显示,即便在美组装的汽车,因依赖进口零部件,成本仍将上涨数千美元。这种产业链深度交织的现状,使得贸易保护政策往往变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

第三个问题:欧盟高层来华出了改善关系,还有其他目的吗?

图为谢夫乔维奇

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欧盟正加速调整对华策略。3月27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和法国外长巴罗同时访华,此举既为缓和贸易摩擦,亦暗含多重战略考量。

其一,欧盟车企担忧对美出口受阻,美国的汽车关税政策让欧盟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前景变得黯淡。2024年,欧盟车企对美年出口额超1020亿欧元,若关税长期化,转向中国市场成为必然选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为了平衡风险,欧盟车企可能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欧盟车企可以通过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推出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等方式,来弥补在美国市场可能失去的份额。而且,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推动汽车产业的开放和发展,为欧盟车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新能源车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超40%,这对受困于电动化转型的欧洲车企极具吸引力。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强调“对华脱钩不符合利益”,法国外长巴罗更率队访华,推动干邑白兰地等产品重返中国市场。

其二,联合应对技术壁垒与供应链安全。中欧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领域有合作空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欧盟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中国在市场规模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具有优势。欧盟希望中方放宽市场准入,同时推动技术标准协同,例如建立统一的充电桩规范或数据安全框架。这种合作不仅能降低对美技术依赖,还可加速欧洲绿色转型。

图为世界贸易组织

其三,欧盟试图联合中国等力量,制衡美国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框架。欧盟深知,单靠自身难以抗衡美国单边主义,故试图联合中国维护WTO框架。冯德莱恩近期表态“需培养深化对华关系”,欧洲议会更呼吁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凸显其制衡美国、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多极贸易秩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

总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可能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长期来看,将损害全球贸易体系,阻碍经济增长,最终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我们必须记住,贸易不仅仅是商品和金钱的交换,它也是思想、理想和友谊的交换。”贸易保护主义只会筑起高墙,阻碍交流,最终走向孤立。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0 阅读:38
黄教授

黄教授

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