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这种级别的人物,即使是出狱后没有工作,也是不会亏待他的。1981年8月下旬,他被特批保外就医,虽说是离开了监狱,但因为还处于服刑期,因此是没有工作的。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平台和作者洗稿,谢谢合作!
没有收入来源,组织上每月都给他200元的生活补助,那么,为何有了生活补助,陈伯达想吃水果都买不起呢?
这篇文章,我就简单的和你聊聊,陈伯达这个笔杆子出狱后的生活。
从入狱到出狱1971年的9月13号,这一天晚上,陈伯达吃完药之后就早早入睡了。到了凌晨时分,屋外突然响起嘈杂的脚步声,本来就睡得迷迷糊糊的他,被屋子外面陌生的声音惊醒。当这个老夫子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穿着军装的战士。
还不等他开口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两个小战士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一人夹着他的一只胳膊,把陈伯达塞进了屋子外的汽车里。
一辆小汽车,就这么行驶在茫茫的夜色当中,道路两旁很安静,只有月光洒在地面上,不声不响。
被塞进汽车里的陈伯达,心中充满了不安。他看着身边坐着的两个战士,那一脸表严肃的表情,就说明自己的事儿大了。
汽车行驶了一会儿,在一个高墙包围着的地方停了下来,陈伯达刚开始并不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城监狱,但是一下车,他打量四周的环境之后,心下就明了,这是个什么地方。
就是在这一天夜里,这个老夫子被正式转去了秦城监狱,正式过起了自己的牢狱生活。
陈伯达在监狱里默默生活了十年,在这十年的光阴当中,这个曾经每天都要出现在“两报一刊”的老夫子,就这么突兀的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关于他的传言,社会上也是传得杂七杂八的,有说他被秘密关押了,也有说他不在人世了。
一直到1980年的11月20号,陈伯达才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只不过,这次他是站在了被告席上,这一年,他已经76岁了。和他一起站在被告席上的,还有其余九名被告,而穿着一身老旧军装,戴着一副老式边框眼镜的陈伯达,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消失了十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大伙儿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还活着啊!
虽然,此时的他已经76岁了,看上去目光显得有些呆滞,也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但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头脑还是比较清楚,思维也比较清晰。经过近三个月的审判,次年的1月25号,最终的判决出来了,陈伯达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同时,对他的刑期也给出了具体的注释,也就是从1970年10月18号这一天,他被软禁的日子开始计算刑期。
当最终判决出来的时候,陈伯达的刑期只剩下七年左右的时间,截止到1988年的10月17号,他的刑期才算正式结束。判决下来的同年,过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陈伯达被特批保外就医,于八月下旬走出了监狱,安排在北京东郊居住。
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套两居室的屋子,位于在顶楼。本来陈伯达是想住平房的,因为自打他进入北京以后,住的都是平房,对楼房有着天然的心理排斥,再加上他年龄大了,上下楼很不方便。
但是,北京当时新建的都是楼房,平房都有人住了,因此,没有办法,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他不愿住的楼房。因为他还处于服刑期,所以,在陈家的对面住着的是一名老公安,大家伙都称呼他“老萧”。
出狱后的生活,连水果都买不起陈伯达有一个儿子名叫陈晓龙,这是他和第二任妻子余文菲的儿子。陈晓农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实是叫“小农”,这个名字,还是田家英给取的。当小农长大以后,觉得被人称为“小农”,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一直都想改名字。
直到父亲被特批保外就医之后,组织上安排他照顾父亲的晚年生活,因此,把他从石家庄调到了北京。于是乎,趁着户口被迁往北京的时候,他正式改名为陈晓农。
70年代,陈晓农被父亲安排去石家庄的一个工厂工作,父亲特意嘱咐,让他要低调过日子。而且,还让他从学徒工做起,因此,当父亲仕途失意的时候,远在石家庄的陈晓农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在石家庄,陈晓农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和厂里的一个普通女子张兰华,结为了夫妻。
当陈伯达出狱的时候,陈晓农和妻子已经有了一个上二年级的孩子,夫妻俩带着小孩,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和陈伯达居住在一起。
来到北京之后,组织上重新给陈晓农安排了工作,而张兰华就专心在家里照顾着一老一小,做着全职家庭主妇。考虑到陈伯达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在他保外就医的那段日子,每个月给他100元的生活补助。
那可是在1981年啊!100元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那个年代,一根冰棍也就一两分钱,一个大肉包子也是两分钱到五分钱左右,100块钱完全足够两个三口之家生活了。
但是,陈伯达却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水果吃,在他保外就医的期间,会有安置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来了解情况,同时也会询问他,在生活上还有没有其他的要求。
刚开始,陈伯达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后来询问的次数多了,他这才提出,可不可以再给一些钱,让自己买水果吃。
这个要求,说实话并不过分,但也是让工作人员有些吃惊,毕竟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补助不低了,为啥还买不起水果呢?
工作人员回复他,会把他的需求向上申请打报告,等了解实际情况以后给他回复。
经过了解,这才知道为什么陈伯达居然买不起水果吃了。因为他每个月的生活费,有一大部分都拿去买书了。每个月,他会固定拿出30多元来购买书籍,这一笔是雷打不动的开销。倘若遇到那些珍贵的古代线装书,他自己的钱不够的情况下,还会找儿子晓农来接济。
作为一个文人,陈伯达视书如命,这个老夫子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他唯一的嗜好,也就是收藏书籍了。当年,在他仕途正得意的时候,住在北京地安门大街的米粮库胡同,在这个宽敞的四合院里,他特意腾出来两间屋子,修成了书库。他个人的藏书十分丰富,总共有六万多册书籍,其中,另外一间书库专门用来存放珍贵的线装古书。
也无怪乎,即使在保外就医期间,每个月只有100元生活费的情况下,他也愿意拿出大部分来购买书籍。
组织上得知他的这个实际情况以后,不仅特批了一笔费用,专门用来给他购买水果吃。而且,还从1983年的二月开始,把他每个月的生活补助增加到了200元,到此。陈伯达不仅购买书籍的费用变得宽裕了,他的生活也变得宽裕了许多。
陈伯达的晚年生活,除了读书写作之外,最大的兴趣也就是看电视节目了。每天晚上的新闻是他必看的节目,除此之外,像京剧或者那些古装电视片也是他常看的节目,要说兴趣最浓的节目,就是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了。至于当下年轻人喜欢看的电视剧,譬如年轻人谈恋爱这一类的电视剧,他就没什么兴趣。
有了儿子和儿媳的妥善照顾,陈伯达的晚年是踏实的,也是幸福的。儿子和儿媳对他的照料也是尽心尽力,因此,在陈伯达病逝之后,他留下的那五万稿费,经过家里人的商量之后,全都给了陈小农一家。
结束语陈伯达去世的那一年,是1989年的9月22号,这一年,他85岁,结束了自己这85年毁誉参半的人生。
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平台和作者洗稿,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