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为何只可结伴不可结盟?回望历史,三次教训还历历在目

世界解天下 2024-09-23 17:49:14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多个方面遭受了西方的打压与制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领域,这种打压无处不在,使得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步履维艰。

在普京上任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好景不长,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不但失去对自身极为重要的欧洲市场,甚至连能源管道都被西方国家炸毁了。

在经济领域,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金融制裁等手段,一直试图遏制俄罗斯的经济崛起。然而,这些措施反而促使俄罗斯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机会。

其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

现如今,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宣传中无端宣称中俄已结成同盟,然而事实上,我国并未公开表示与俄罗斯结盟的意向。两国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邻为伴,守望相助,密切合作。

那我国为何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呢?这源于历史上的深刻教训。过去,我们曾与俄罗斯有过多次结盟经历,然而每次结盟都带来了沉重的损失和代价。

第一次结盟,中俄密约

19世纪末,大清帝国已不再是昔日的天朝上国,而是逐渐沦为世界列强的殖民地。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遍体鳞伤。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作为新兴的列强之一,也开始蠢蠢欲动,企图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甲午海战。

在甲午海战之前,清政府曾试图通过洋务运动来富国强兵,北洋水师便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亚洲地区享有盛誉,被视为大清海军的骄傲。

然而,这场看似准备充分的海战,却以一种令人扼腕的方式告终,大清的海军力量几乎毁于一旦。

面对日本的威胁,清政府急需寻找外部力量以自保。于是,沙皇俄国成为了看似可行的盟友。1896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密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支持中国对抗日本。

同时中国允许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并享有某些特权。这一密约,本质上是大清在绝望中寻找的一根救命稻草,希望通过与俄国的结盟来抵御日本的侵略。

然而,历史的走向总是充满了变数。密约签订后,俄国并未能有效帮助大清抵御日本的侵略,反而在这场博弈中暴露出其真实的野心。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沙皇俄国作为其中一员,不仅未履行盟友之责,反而在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分得了巨额赔款和一系列特权,其中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进一步控制和掠夺。至此,中俄密约彻底成为一纸空文,大清不仅未能借助外力抵御外侮,反而因此丧失了更多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第二次结盟,中苏友好同盟

1945年8月,正值二战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刻,中国与苏联之间签订了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份条约,是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与苏联之间达成的。

彼时,中国已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民族苦难深重,国力衰弱至极。而国际上,法西斯轴心国的败局已定,与同盟国的力量对比悬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外部支持以稳定国内局势并重建国家。苏联,作为二战中的重要一员,其对华政策自然带有浓厚的战略考量。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表面上看似为中国带来了苏联的支持与援助,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不平等条款。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关于外蒙古的归属问题。

条约中明确规定,苏联尊重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及领土完整,但同时却确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这无疑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侵害。

外蒙古,这片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土地,就此与中国本土分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是中国在这场“友好同盟”中最为直接的损失。

此外,条约中关于旅顺、大连的租借问题,也让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苏联以“友好”之名,实则进一步扩张了其在远东的影响力,而中国的国家利益则成为了这种扩张的牺牲品。

可以说,我国近代史上大片领土的丧失,往往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其名称历经沙俄、苏联的变迁,但对领土的扩张野心始终如一,未曾停歇。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然而,那些曾经失去的领土却至今未能回归。

第三次结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前两次结盟,均建立在牺牲我国利益的基础之上,而第三次结盟,则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条约的诞生,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然而,最终中苏两国还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双方保证共同防御日本及与日本同盟国家的侵略,互相给予军事和经济援助,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以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磋商等。

这份条约的签订,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中苏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对保障双方安全、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该条约规定,我国成功收复了旅顺与大连两大港口,且苏联军队已全部撤离我国领土。与此同时,苏联承诺将向我国提供援助,涉及156个工业项目。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这些援助项目逐步得以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其试图控制我国的意图再次浮现。赫鲁晓夫提议与我国共同组建联合海军,并计划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立长波电台。

当时,我国的海军力量几乎为零,若建立联合海军,则必然以苏联为主导,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交出指挥权,而辽阔的海疆也将全面落入苏联的掌控之中。

我国绝不可能对此表示认同。赫鲁晓夫竟以此作为托词,擅自毁弃了双方曾郑重签署的互助协议,全然不顾地撤回了所有支援中国的专家。其行径更为恶劣的是,还挑起了珍宝岛的纷争,致使苏联军队云集于我国东北边境,使得两国关系瞬间陷入了紧绷的境地。

三次结盟的经历,都以我国的巨大利益受损告终,这使得与俄罗斯结盟显得如同“与虎谋皮”一般棘手。虽然这其中也反映出我国实力尚弱的现实,但更为关键的是,俄罗斯多变的外交手段确实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0 阅读:0

世界解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