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权47年?这3张王牌在手,谁敢夺权?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3-13 18:00:47

慈禧太后这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坏名声,以后肯定还会被人们一直骂。

你们有没有琢磨过这样一个事儿:“慈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牢牢抓住大权快50年呢?”

后来史学家们数了数,发现慈禧那时候手里握着三张特别重要的牌,到底是哪三张呢?

【第一张:“人”】

说实话,有时候得承认,那些大家庭在教育孩子上确实有套,就像慈禧小时候,那手艺真是没得说。她不光字写得漂亮,画画也是顶呱呱的。

而且啊,听说慈禧年轻的时候那叫一个美,自个儿还觉得自己能跟“四大美女”比肩呢。

按咱们现在的审美来说,要是给慈禧稍微美化一下,她其实还算长得不错。

虽说慈禧的长相咱可能不太瞧得上,但在咸丰帝那会儿,他可真是对慈禧情有独钟呢。

慈禧那时候特别得宠,还给咸丰帝生了唯一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就是同治帝。

长相漂亮和有个儿子,是当时慈禧受宠的两大秘诀。靠着这份宠爱,慈禧慢慢开始插手政治。

咸丰那时候身子骨弱得很,连看奏折批文件都费劲了。他晓得慈禧写字挺溜,所以就常找慈禧帮他代写批复。

这一辈子,慈禧可算是被深深吸引了,对政治这事儿上了心。

打那以后,慈禧对政事上了瘾,没过多久,更让她着迷的事儿就出现了。

英法联军攻势猛烈,咸丰帝只好带着他心爱的妃子们,离开了祖传的北京城,跑到避暑山庄躲了起来。

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像火烧圆明园之类的,真的把咸丰帝吓得不轻。从那以后,他就整天待在避暑山庄,不是吃就是玩,最后就在那儿去世了。

咸丰帝快不行的时候,就把他唯一的儿子立为了皇上,这事儿也没啥好多讲的。

咸丰帝因为儿子年幼,就给他安排了八个大臣来辅佐。

咸丰帝为了平衡势力,给了慈禧一些权力,不让大臣们太嚣张。同时呢,为了不让慈禧权力过大,他还给了另一位太后慈安不少权力。

说到慈安太后,真是让人挺惋惜的!

慈安太后呢,性格特别温柔,心眼也好,真的是担得起“母仪天下”这四个字。

咸丰帝那时候特别看重慈安,但可惜啊,慈安身子骨弱,没法生育,不然皇位哪轮得到慈禧的儿子来坐呢?

要是情况不同的话,慈禧后来也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

慈安手握大权,虽说不能让清王朝起死回生,但至少能让国家晚点走向衰败,不至于太快灭亡。她在那位置上,总归会想办法护住自家的江山。

有些人啊,一旦手里有了点权力,就变得特别嚣张,使劲儿往自己怀里搂权,慈禧老太太就是个例子。

慈禧心里头对权力的念头越来越重,加上老有人给她添堵,她慢慢就动起了整人的脑筋。

后来啊,有了恭亲王奕䜣的出手相助,那八位顾命大臣就被撤职了。

所以说,慈禧太后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奕䜣这位皇叔。要是没了他的帮忙,光靠慈禧和慈安,想要斗过那八个大臣可不容易,他们可不是好惹的。

但这第一张杀手锏可没用多久,就只是在咱俩联手对付政敌那会儿好使。

后来,清朝的大权基本上被慈禧、慈安和奕䜣这三个人给掌握了。要说慈禧心里头最不痛快的,那肯定得数奕䜣。

奕䜣这家伙,一碰到权力就忘了自己是谁。他手里有了权,就开始得意忘形,不仅对两位太后不放在眼里,就连皇上他也瞧不起。

【第二张王牌】

说实话,那时候奕䜣在好多方面都比咸丰帝出色多了,可道光帝不知道怎么想的,偏偏把皇位传给了那个干啥都不行的咸丰。

后来,慈禧更加恼火的是,奕䜣竟然打起了取代同治帝的主意,这直接踩到了慈禧的雷点上。

慈禧不同意这事儿,就连跟同治没血缘关系的慈安也不乐意。毕竟,这权力根基她俩都得靠着,因此啊,慈禧手里的另一张大牌,就是她作为皇帝老妈的身份。

大伙儿琢磨琢磨,要是慈禧没那个皇太后的尊贵身份,咸丰皇帝当初能放心把大权交给她吗?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慈安又不是同治帝的亲妈,那她咋还有那么大权力呢?”

慈安不光是个能跟别人互相制衡的人,她还是个备受大家尊敬的皇后呢!要是慈安有个当皇帝的儿子,那慈禧还哪能有她现在的地位啊?

说实话,慈禧之所以能掌握大权,全靠她儿子给的福气。她儿子要是没那个地位,慈禧哪能有今天这权势呢。说到底,还是托了儿子的福。

说起奕䜣想自个儿当皇上,那简直是门儿都没有,慈禧他们可就不乐意了,琢磨着怎么也得把奕䜣给拽下来。

奕䜣做的坏事一箩筐,慈禧干脆叫人把他干的那些破事儿都给数落了一遍。

原本以为借由这次惩罚能一举把奕䜣拉下马,没想到慈禧他们还是太嫩了点儿。

奕䜣起初被撤了职,可没多长时间,他的那些心腹们又想办法把他给弄回来了,他的势力还是挺大的,不能小看。

没错,确实有点儿损失,但奕䜣也就是丢了个议政王的称号,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啥,没这个头衔他也能照样参与朝政讨论。

那时候,奕䜣之所以地位那么牢靠,主要是因为他掌管着军机处,说白了,就是手里握有点军队的控制权。

话说回来,常在河边走,哪有脚不沾泥的?清朝末年,那可是个天天打仗的乱时候,要是没两把刷子,手里最好别攥着兵权,奕䜣这家伙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训。

慈禧抓住了中法战争大败这个机会,算是有了个说辞。

这次打仗输了,慈禧又抓住机会,把奕䜣等几个军机大臣给告了一状。她这一出手,那真是厉害,就像“倒拔垂杨柳”一样,直接把这几个大臣的根基都给动摇了。

这下可糟糕了,奕䜣他们彻底没戏了,再也没机会翻身了。

兵权这玩意儿,就像是把双刃剑,要是自己没那本事,握着它反而容易惹火烧身。很明显,恭亲王奕䜣就没明白这点。

除掉先皇的这个弟弟后,慈禧的权力那是“嗖嗖往上涨”。这时候,朝廷里头,谁也比不上慈禧的地位高了。

这时候,估计有人会好奇地问:“那慈安太后咋样了呢?”

那时候,最能镇得住慈禧的,还得数慈安。听说啊,慈禧最怕的人就是慈安。

慈禧刚进宫那会儿,因为没守规矩,慈安可没给她留情面,当众就把她给训了。打那以后啊,慈禧一瞅见慈安,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吓得直哆嗦。

【第三张王牌】

就算后来他们俩一起管事儿,慈禧因为是亲娘,手头权力自然多那么点儿,不过她对慈安还是很尊敬,有啥事儿都是头一个跟慈安说,一起商量。

慈安对权力压根儿不感兴趣,她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慈禧已经完全被权力给绑住了。

于是,慈安顺水推舟,说自己身子骨不太爽利,之后就很少再插手朝廷事务了。

慈安虽然说是暂时不问世事了,但碰上啥大事情,慈禧还是会偷偷找慈安聊聊,这样她心里才踏实。毕竟,有慈安在旁给意见,慈禧做事才更有底。

说起来,慈禧表面上看好像对慈安挺恭敬的,但实际上,她心里早就不满了。

慈禧心里不痛快,主要还是因为慈安比她更强。就算慈禧手里的权力再大,要想像整垮奕䜣那样整垮慈安,那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说不定到最后,被收拾的反而是她自己呢。

因此,只要慈安还在,慈禧就感觉自己始终被压着,低人一等。

另外,慈禧特别生气的是,她亲生的儿子竟然跟她一点都不亲近。

慈禧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捞更多权力,结果她慢慢变得特别独,连自己亲儿子同治都被她当成了争权的棋子。

这对母子,怎么可能真心相待呢?

但让同治心里头暖洋洋的是,慈安太后待他特别好。

慈安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后来她一直把同治当作亲儿子一样疼爱,他们俩看上去就像真正的亲生母子一样亲。慈安对同治特别好,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他们的关系真的很像是一对真正的母子。

慈禧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她觉得慈安也是想靠着她儿子来抢权力呢。

说到底,啥样的人眼里,就容易瞅见啥样的人。

后来,慈安在皇宫里突然去世了,她到底是怎么没的,到现在还是个谜,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事儿跟慈禧有关。噩梦不散,咱们啥时候才能真正自个儿当家做主呢?

慈禧要是想明目张胆地滥用权力,那慈安就不能留着。她得消失才行。

说起来,慈禧太后那第三张杀手锏是啥呢?没错,就是清朝皇室一代代传下来的老规矩。

其实说起来,大清的家规跟其他那些王朝都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皇上要把位子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比如说,同治皇帝他属于“载”字这一辈,等他过世后,按照规矩,皇位应该传给“溥”字辈的人。

慈禧太后掌握着大权,那皇位的继承人,她肯定要插手管一管的。

但慈禧可没按常理出牌,毕竟“溥”字辈里没她能用的人。所以,只有四岁的小光绪就当上了皇帝,这一当,也就注定了他一辈子都得被关在笼子里。

光绪老爹一听说自个儿儿子当上皇帝了,没乐呵,反而一屁股坐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儿子这回是得当个提线木偶了,当爹的能不心疼吗?

慈禧为啥会挑中光绪当皇帝呢?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关系铁嘛。光绪他妈呀,那可是慈禧的亲妹子。

慈禧有了自己外甥做“代言人”,这权力可真是想丢都丢不掉。她外甥就像她手里的风筝,线一拉就回来了,权力稳稳当当攥在手里。慈禧根本就不用怎么操心,一切尽在掌握。

只要慈禧一直能把皇帝当提线木偶耍,那她就能稳稳当当地抓住大权。很明显,用自己家人肯定更方便办事嘛。

要是换成其他家的孩子,慈禧太后说不定还管不住他呢!

就算光绪帝早一步走了,慈禧太后也能依照祖宗的老规矩,再挑个人当皇帝。这样,她就能一直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不让别人抢走。

慈禧这一掌权,就一直握到了她去世那天,差不多五十年呢,真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麻烦!

0 阅读:107
龍和影Jackiemovie

龍和影Jackiemovie

蒋子淳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