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为何既不受吕布的善待?也不得曹操的待见,原因和这个有关!

重塑文媒 2024-12-21 11:37:21

公元198年,曹操围困下邳数月后,吕布集团最终在内讧中分崩离析。

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将陈宫和高顺擒获,开城投降曹操。

势单力孤的吕布逃往白门楼,最终也被俘虏。

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吕布、陈宫和高顺三人被处决,他们的头颅被送往许都示众,随后安葬。

吕布作为集团首领,反复无常,是兖州之变的罪魁祸首,被杀不足为奇。

陈宫作为兖州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对曹操威胁极大,因此也难逃一死。

高顺只是吕布的一名部将,按理说应该不在必杀名单上,但最终还是被斩首。

这让人不禁疑惑,高顺为何既不受吕布善待,也不得曹操青睐?

要理解高顺的命运,我们需要从他的性格说起。

王粲在《英雄记》中描述了高顺的四个特点: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这些特质让高顺显得与众不同。

高顺品行端正,做事光明磊落,从不参与蝇营狗苟之事。

他不拘言笑,严肃认真,军中士兵对他敬畏有加。

吕布军中饮酒风气盛行,甚至在战事紧张时也不例外。

酒不仅消耗宝贵的粮食资源,还容易误事。

侯成因马匹失而复得,不顾禁令酿酒请客,最终与吕布产生嫌隙。

如果所有将士都能像高顺一样不饮酒,严格遵守军规,这样的误会或许就不会发生。

高顺拒绝接受馈赠,表明他对财物毫无兴趣,这种品行端正的态度让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在中国历史上,忠义之人不少,但能做到如此清廉正直的却寥寥无几。

高顺的形象因此显得格外高尚。

高顺虽为吕布部将,但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吕布的。

吕布曾先后投靠袁术和袁绍,但两人都因吕布部下的烧杀抢掠而不满。

吕布无法有效管理这些来自并州的部下,他们习惯烧杀抢掠,难以适应新环境。

相比之下,高顺显然不属于这帮人,他的言行举止更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吕布集团主要由三拨人组成:第一拨是吕布的老底子——并州人;第二拨是兖州反叛曹操的兵马,以陈宫和张邈为主;第三拨是河内人,包括曹性和郝萌等。

高顺显然不是并州人或河内人,而是属于兖州集团。

他在兖州之变时随张邈和陈宫一起反叛曹操,后来才加入吕布阵营。

高顺与陈宫不合,他曾揭穿陈宫密谋联合河内派再次反叛吕布的计划。

因此,高顺更可能是张邈的部下。

可惜张邈已死,无人为高顺说话,他在吕布手下过得并不如意。

如果高顺是张邈的部下,那么他极有可能是陈留高氏的一员。

陈留高氏是当地名门望族,《太平御览》注引《陈留耆旧传》提到:“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

”这说明高顺很可能出身于陈留高氏。

高顺的言行举止、清廉正直的性格以及他对吕布的忠言劝谏,无不显示出他受过良好教育。

例如,他曾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

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吕布虽然知道高顺忠心耿耿,但始终对他存有怀疑,不敢重用。

河内人曹性等人谋反后,吕布更是将高顺的部队交给魏续管理,只在打仗时才交给他指挥。

吕布之所以不信任高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顺出自陈留高氏。

陈留高氏与袁绍关系密切,而吕布与袁绍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吕布对高顺始终心存疑虑。

当吕布败亡之际,曹操没有多问便下令处决高顺,与陈宫和吕布一同斩首示众。

有人认为曹操是因为高顺忠于吕布才决定杀他,但这并非主要原因。

曹操也曾试图劝降袁绍的谋士沮授,直到沮授逃跑才不得已将其杀害。

由此可见,高顺的忠诚并非致命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出身。

诛杀高顺可以消除内部隐患。

下邳之战结束后不久,曹操就与袁绍决裂。

为了巩固内部,铲除潜在威胁成为必要手段。

连吕布都怀疑的人,曹操怎能不怀疑?

因此,高顺必须死,以确保将来与袁绍作战时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诛杀高顺也是为了威慑陈留高氏。

兖州之变期间,高顺的行为表明陈留高氏倒向反曹阵营,这让曹操非常不满。

陈留高氏与袁绍关系密切,这让曹操对其立场持高度怀疑。

曹操对待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弟高柔时也曾打算找茬杀掉他,但因高柔表现太好找不到借口而作罢。

曹操收服兖州后,如何处理陈留高氏成为一大难题。

他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一方面杀掉高顺震慑高氏,另一方面提拔高氏子弟做官予以安抚。

尽管如此,由于高氏先前的劣迹及与袁绍的姻亲关系,一直受到打压,直到曹操去世后才逐步获得提拔。

高顺既不受吕布善待,也不得曹操青睐,除了个人性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他出身陈留高氏。

陈留高氏与袁绍保持密切姻亲关系,引发吕布猜忌,导致高顺不得善待。

而陈留高氏的背叛及其与袁绍的关系也让曹操感到忌惮,最终选择将其铲除。

看来,出身问题有时真的会要了人的命。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高顺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体命运的起伏,更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个人背景交织的结果。

高顺的清廉正直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反而因为其出身而成为各方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这让我们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往往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仅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要深入探究背后的政治和社会因素。

高顺的故事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乱世中,忠诚和才能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合适的政治背景和人际关系,即使再优秀也可能难逃厄运。

高顺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稳定的环境,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总之,高顺的命运不仅反映了个人性格与时代背景的碰撞,也展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探讨,能引发更多关于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思考,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现实,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未来。

0 阅读: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