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盈利能力“大退步”退市风险警示“接二连三”

半岛都市报 2025-02-24 14:01:23

2025年,生猪养殖企业迎来当头一棒。春节假期过后,猪价跌跌不休,不到一个月,已经接连跌破16元、15元大关,截至2月21日,养猪网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为14.73元/公斤。另据农业农村部,2024年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4078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虽然尚处于绿色区间,但距离产能大幅增加区间(105%-110%),已经相差无几。

猪多价低,面对越来越薄的利润,降成本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的大考,从“拼出栏”到“卷成本”,生猪养殖领域一场深刻转型悄然而至。

上市猪企盈利能力“大退步” 退市风险警示“接二连三”

记者梳理20家上市猪企2024年业绩预告情况发现,相较之前,2024年的猪企业绩可谓“咸鱼翻身”,整体实现了扭亏为盈或减亏,但喜报背后,目前A股生猪养殖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其实并不乐观,与2021年以前的水准相去甚远。

近日,正邦科技发布公告显示,为提高闲置资产盘活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将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闲置饲料厂、猪场按照市场价格租赁给双胞胎农牧及其子公司运营。

昔日养殖巨头,如今租赁猪舍赚钱,对于此次交易,正邦科技直言,是受限于公司重整后信誉体系仍在恢复当中,目前在团队、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对剩余闲置资产的快速有效盘活。事实上,正邦科技去年11月机构调研纪要披露,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

自2021年至今,正邦科技每年出栏量从千万头规模降低至去年的414.66万头。期间,因资金问题陷入债务重整,一度濒临退市。所幸,2023年7月,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确认由双胞胎集团与信达资产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双胞胎集团会按照承诺要求,在重整完成后的2年内启动资产注入,在重整完成后的4年内,完成相关资产的注入。

正邦科技是此轮猪价下行暴露出猪企盈利能力单一,继发债务隐患的一个缩影。步正邦科技后尘,多家上市猪企都正在经历财务危机。ST天邦、*ST傲农持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更为关键的是,昔日所谓猪周期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绝大多数上市猪企均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好的行业头部,盈利能力也是大不如前。

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三家头部猪企为例,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5亿元、74.26亿元、49.44亿元,而三家企业2021年至2023年总共三年的归母净利润总计分别是159.11亿元、−145.01亿元、−108.02亿元。也就是说,三家企业三年的盈利总和尚不如之前一年多。

养猪头均盈利降至32.88元 上市猪企“内卷”升级

“商品猪出栏量增加,生猪销售价格上涨,则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大幅增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猪周期”的影响下,长期以来,生猪养殖遵循着这样一个教科书般的经营逻辑,然而随着2021年以来,国家的生猪养殖相关政策逐步由“促进行业产能恢复”向“促进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转变,政策传导不断深入,传统养殖逻辑已经被颠覆。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多数企业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例如,*ST傲农、大北农、巨星农牧、立华股份、罗牛山、牧原股份、神农集团、ST天邦、天康生物、唐人神、温氏股份以及新希望等公司均报告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增长。其中,牧原股份表现尤为突出,预计净利润为170亿至18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99倍至5.22倍。东瑞股份、正虹科技等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生猪养殖业务相较之前,也均实现了大幅减亏。

而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除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生猪行情有所回暖,各家几乎都将养殖成本下降列为关键因素。同时,“降成本”也成为今年猪企的关键词。

温氏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4.4元/kg,同比下降约2.4元/公斤,公司初步制定2025年肉猪(含毛猪和鲜品)销售目标约3300万~3500万头,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奋斗目标为13元/kg。

牧原股份在互动易平台回复称,2025年在不考虑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目标今年阶段性达到12元/kg的成本目标。

新希望则表示,公司从2021年以来生猪养殖成本持续改善,去年冬季运营厂线完全成本降至13.5元。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2025年2月第2周猪粮比情况显示,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5.63元/公斤,环比下跌4.87%。跌至2024年5月第4周以来最低价,也是近8个多月最低价。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32.88元,为自2024年1月第4周以来持续盈利,但盈利幅度大幅收窄。

“微利时代”如何养猪?

随着行业整体进入微利时代,养殖成本的降幅能否跑赢生猪价格的跌幅,似乎正在日益成为行业景气值的一个信号。

不过,虽然各家都对于自己的养殖能力信心满满,强调通过新技术、标准化加强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提升养殖成绩,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现阶段,养殖成本并非猪企“想降就降”,比如去年,养殖成本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受到饲料价格下降的带动,同时,对于猪企而言,更要在微利与降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时刻面对疫病风险这道“紧箍咒”,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

进入2025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在增加。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其监测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905.27万头,环比增加0.71%,同比增加15.35%。

从"暴利狂欢"到"微利常态",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将何去何从?

华鑫证券研报认为,因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延续缓慢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猪肉供给将同比上升,猪价相较2024年将承压,行业盈利空间普遍压缩。

中信建投期货认为,2025 年,猪企之间的竞争从之前比谁资本多,变成了比谁成本控制得好。大的猪企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差距会越来越明显。猪价会慢慢回到养殖成本附近,这一年养猪的利润都不会太高,价格大概会在每公斤13元-15元之间波动。

有业内人士提醒,从长远角度看,季节性消费低谷、集团企业出栏压力以及屠宰企业降价策略等因素,都可能给猪肉价格带来下行风险。因此,养殖户需审慎做出决策,紧密跟踪市场动态与政策走向,科学制定养殖计划,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潜在变动。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张亭旺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