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美国击剑协会(USA Fencing)证实,女子选手斯蒂芬妮·特纳(Stephanie Turner)因在比赛中拒绝与一位跨性别对手对战,被取消资格。这起发生在3月30日马里兰州区域赛事的事件迅速引发体育界和公众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资格及竞技公平的广泛讨论。
据现场录像显示,特纳在即将与跨性别男选手雷德蒙·沙利文(Redmond Sullivan)对决前,摘下面罩、单膝下跪,向裁判表示:“这是女子比赛,我不能与男性对战。”裁判随即出示黑牌,将其逐出赛场。美国击剑协会在声明中指出,对特纳的处罚“与其观点无关”,仅依据国际击剑联合会(FIE)规则,针对其“拒绝与合规对手比赛”的行为。
特纳随后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她并非出于仇恨,而是出于对竞技公平的忧虑:“我尊重所有人,但击剑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运动。我们不能忽视生理差异带来的影响。”她强调,自己的行为是一次非暴力抗议,希望借此推动体育政策的重新审视。
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网球传奇人物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发文声援特纳:“当一名女性运动员因为坚持公平竞赛原则而被处罚,这是对整个女子体育项目的伤害。”她还呼吁国际体育界应重新思考性别分类标准。
根据美国击剑协会2023年出台的政策,运动员可依据自我认定的性别参赛,该政策宣称“参考当时的最佳科研依据”。不过,协会也在最新声明中表示,未来将“根据奥运体系的研究和新规则”调整相关标准。
目前,国际奥委会未对所有项目设定统一规则,而是授权各单项协会自定参赛资格。这导致不同项目在政策上出现显著分歧。例如,世界泳联和世界田径联合会均已禁止经历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精英比赛,理由是“保留女子体育的公平性”。而在击剑等项目中,尚未对激素水平、发育阶段等关键因素做出硬性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立法干预跨性别学生参与体育赛事,这场围绕“公平”与“包容”的争议愈发激烈。目前美国已有13个州通过法律,限制跨性别学生根据性别认同参与校内体育比赛,其他领域如田径、自行车等项目的国际组织也在近两年相继收紧跨性别参赛政策。
此次事件不仅关乎特纳个人的资格取消,更是全球范围内体育界对性别划分、参赛标准和选手权益的深层次冲突的一个缩影。支持者认为包容多元身份是体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反对者则担心生理差异被忽视,将导致女性项目竞争环境不公。
在这样的分歧之中,如何在尊重身份认同的同时维护竞技平衡,正成为全球体育管理机构面临的一道艰难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