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严重的“诗案”:宰相贬死岭南,加剧新旧党争

纵横五千年 2024-11-02 10:26:49

说起北宋的“诗案”,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起“乌台诗案”,因为这件事与著名的文人苏轼有关。然而,在“乌台诗案”十年后,北宋又爆发了一场“诗案”,这件事虽然不如“乌台诗案”有名,但在政治上影响却非常巨大,直接加剧了原本就已经剑拔弩张的新旧党争,对北宋后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蔡确罢相

这场“诗案”的主人公名叫蔡确,字持正,是泉州晋江人。嘉祐四年(1059年),蔡确考中进士,不过初入官场之时,蔡确的仕途并不顺利。后来,蔡确因支持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赏识,官职不断得到提升,新法中的常平法、免役法,都是由他制定的。元丰五年(1082年),蔡确出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北宋的宰相,继续推行新法。

可是在宋神宗死后,年幼的宋哲宗继承皇位,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高氏垂帘听政后,立即启用旧党人士,由司马光出任宰相。与此同时,御史刘挚、王岩叟等人不断弹劾蔡确,说他“在熙宁、元丰时,冤狱苛政,首尾预其间”。旧党布满朝堂,蔡确孤掌难鸣,于是他在元祐元年(1086年)被罢相,并在第二年“坐弟硕事夺职,徙安州,又徙邓”。

二、车盖亭诗案

被罢相后的蔡确内心十分苦闷,于是在安陆期间,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车盖亭,并且写下了十首诗。这件事被知汉阳军的吴处厚得知,此人与蔡确有矛盾,于是对诗的内容进行歪曲,“以为皆涉讥讪,其用郝处俊上元间谏高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语尤切害”。这件事被旧党的言官们所利用,于是梁焘、朱光庭等人纷纷上书,要求对蔡确进行治罪。

太皇太后高氏在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她在召见宰相时,突然说道:“蔡确可英州别驾,新州安置。”这句话让在场的官员十分震惊,因为将原任宰相贬到岭南,意味着贬死,上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因此,即使是旧党官员也纷纷出面求情,比如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人。然而,太皇太后高氏却说:“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三、激化党争

新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新安县,在北宋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得到开发,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苏轼就曾经写过“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这首诗证实了当时的情况。官员被贬到岭南,一般很少能活着回来。元祐八年(1093年),蔡确就死在了新州,终年五十七岁。在蔡确被贬谪的同时,那些支持变法的官员们也遭到了打击,这加剧了新旧党之间的仇恨。

其实,有些旧党成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范纯仁就对吕大防说:“此路荆棘八十年矣,奈何开之?吾曹正恐不免耳!”可见旧党的高层并不想彻底决裂。但“车盖亭诗案”拉升新党对旧党的“仇恨值”。太皇太后高氏死后,新党卷土重来,许多旧党人士都被流放到了岭南,比如吕大防、苏轼、苏辙等。当年掀起“车盖亭诗案”的梁焘贬死于化州,弹劾蔡确的刘挚也被贬到了新州,并死在此地。新旧党争开始变成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参考资料:1.《宋史》;2.《宋史全文》

0 阅读:13

纵横五千年

简介: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