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普贤菩萨,我听说修行人要了断七情六欲,可人本就有喜怒哀乐,这该如何做到?"
一位男子在峨眉金顶问道。
暮色中的金顶祥云缭绕,老和尚看着这位困惑的求法者,说道:"你的问题很多人都在问。七情六欲确实与生俱来,但修行人为什么要了断它们,背后有一个很深的道理......"

话说在唐代大历年间,峨眉山来了一位名叫智远的青年。他本是长安城的富家子弟,但一直被内心的情绪所困扰。
这天,智远在金顶普贤殿前遇到一位老和尚。
他向老和尚诉说自己的烦恼:"我常常被喜怒哀乐所困,明明想修行,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老和尚问:"你知道什么是七情六欲吗?"
智远摇头:"只知道是人的情感欲望,具体说不上来。"
老和尚说:"我带你去看看。"
他们来到后山的一处园子,园中有一口池塘,池水清澈见底。
老和尚指着平静的水面说:"你看这池水多么清澈。"
话音刚落,一阵风吹来,池面顿时波纹阵阵。老和尚说:"你再看看现在的水面。"
智远说:"水面被风吹皱了,看不清池底了。"

老和尚点头:"人的心就像这池水,七情六欲就像这吹皱水面的风。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就是七情;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六欲。"
智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为什么要了断它们呢?"
老和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他来到一座禅房。
房内有一面铜镜,明亮如新。老和尚取来一把扇子,轻轻扇动。智远发现镜中的影像立刻变得模糊不清。
"你明白了吗?"老和尚问。
智远思索道:"就像这面镜子,被扇动的气流影响就看不清了。我们的心也是这样,被七情六欲扰动就看不清本性了?"
老和尚正要说话,忽然一只蝴蝶飞入禅房,在铜镜前翩翩起舞,老和尚指着蝴蝶,缓缓说出了断七情六欲的关键......
"它告诉我们了断七情六欲的关键在于不是压制,而是超越。"
老和尚说,"就像这蝴蝶,它能在空中自由飞舞,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修行人要了断七情六欲,不是硬生生地压制,而是要超越它们的束缚。"

智远问:"如何才能超越呢?"
老和尚说:"《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七情六欲本是人之常情,但不能住着其中。就像这蝴蝶,虽然在花间飞舞,却不会停留太久。"
"《华严经》说:'若菩萨修菩萨行,应当勤学十种智。'其中就包括了不执著于情欲的智慧。不是断绝情感,而是要明白情感的本质。"
老和尚拿起一盏油灯:"你看这盏灯,风来则摇曳,风去则平静。我们的心也要这样,不为外境所动。"
"《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七情六欲就像狂风一样,扰动我们的心。要让这狂心停息,不是用力压制,而是要明白它的虚幻性。"
智远又问:"那生活中遇到事情,该如何处理呢?"
老和尚说:"《维摩诘经》有一段话说得好:'不断烦恼而入涅槃。'
这告诉我们,不是要完全断绝情感,而是要在有情中见无情,在有欲中知无欲。"

"你看这禅房里的一切,桌椅器物各有用处,但都不会执着于自己的存在。七情六欲也是如此,用得上就用,用完就放下。"
智远若有所悟:"是不是就像这铜镜,虽然能映照万物,但不会被映照的东西所染着?"
老和尚点头:"正是这个道理。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七情六欲都属于五蕴之内。要了断它们,首先要照见它们的空性。"
"就像这蝴蝶,它在花间采蜜,但不会被花的美丽所困。我们处理七情六欲也要这样,该喜则喜,该怒则怒,但不被喜怒所困。"
老和尚继续说:"《菩萨戒经》讲:'善护于心识,是则诸佛教。'
护心不是禁锢,而是让心保持觉知的清明。就像这池水,即使有风吹过,也能很快恢复平静。"

智远问:"那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呢?"
老和尚说:"平常心就是道。《六祖坛经》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七情六欲本是自然,不必刻意压制,也不必刻意追求。顺其自然,但不执著,这就是了断的真谛。"
"要记住,了断七情六欲不是变成木石,而是要在情中见智慧,在欲中知清净。
《法华经》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情欲的本质都是空寂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超越它们的束缚。"
了断七情六欲不是要完全否定人性,而是要超越情欲的束缚,保持心的清净。就像那只蝴蝶,在花间自在飞舞,却不被花香所困。
这个开示流传开来,帮助了许多被情欲所困的修行人。
他们明白了,修行不是要否定人性,而是要在有情中见无情,在世间中悟出世间。这才是了断七情六欲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