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埃斯普马克:语言死亡的时候

迎蕾格命 2024-04-02 03:15:03

名家诗歌

语言死亡的时候……

语言死亡的时候

死者又死了一次。

在潮湿闪耀的犁沟

翻动土壤的尖锐字眼,

装着冒着热气的咖啡的有缺口文字,

曾片刻反射出

窗户和窗外嘈杂榆树的

明亮但略为剥落的语字,

以含羞带怯的自信

在暗处摸索的

隐密芳香的语字:

这些赋予死者生命

之外的生命

让生者分享更大记忆的语字

刚刚才被扬弃于历史之外。

何其多的阴影散落!

无名姓可安身

他们被逼入最终的流亡。

焚书

你翻读我的经历,

这些我早该焚毁的书页。

然而你一无所获。你不懂吗?

你想从老师傅李贽的作品中

找寻一行可引用的句子,那是

徒劳无功的。没有人明究

我的文字。写作时我轻跃如野兔

出击如猎鹰。不迎合读者,

也不容我的毛笔写出你们称之为

杰作的那类引句。

我在别人书册页边的空白处写字,

在字里行间质问,

在未书写的空白页上辩驳论证。

所以你绝不要同意我。要怀疑我的字句

并且在愈辩愈明的作品中认清你的角色--

但要快快溜出那已然洞悉

你身份的新陷阱。

猎鹰又重新展翅高飞。

我自己住在一个更大的文本,

置身诸多不值得一读的官员之中,

喃喃道出君王的天职,

而在他背后

严峻的文体被形塑出,

不含一丝个人的声音。

我为摧毁那文本而诞生。

时机在猪年成熟。

然而我的语字,一向习于攻击,

却踌躇不前。如此多的借口。

我的机敏寄托于抄写者的笔端。

我自身慢慢推进,像一群粟蚕,

绝不孤单,不会的,依两脚而立的氏族,

有三十张嘴要喂的头。

三十个奔向同一职位的灵魂--

我怎能置那饥饿于不顾?

此外,反叛只能造就出新句法,

英雄总是一个样。

在头发的最尖端

他们再次立起庙宇。

众多借口聚集在我家门前,

时机消逝。

我来不及理解真正的理由。

我希望以此一时机的意义

换取我页边注释的永恒。

我被祈祷的应验所诅咒。

我将我的行径包裹于一粒灰中

而后抵达,如穿著铁鞋的法轮。

在他人思想空档处匆匆记下的笔记

已被搜集,名之为《焚书》。

我相信那些被我举发揭露者

会向我索命。如今我知道

文字比那还要危险,

几个世纪来它们一直是火寻找的对象。

真正的讯息

已然在笔锋间焚烧。

好的思想都有烟的味道。

我真想念你,我的朋友,无时无刻

不驳斥我的作品,饱受和我所受

一模一样的不耐与愤怒之折磨。

我代你取得永恒:

虚假、肯定的讯息之一。

是的,我想如此!但空乏如我,

我想摧毁一切结论。

当我的同僚仍致力于道之追求

我劝阻他们,要他们何妨

终日享受生育之乐,

而后和他们的妻妾在月下散步,

聆赏琵琶乐音,

感受凉风拂掠颈间。

无怪乎

我被朝廷视为异端

进而啷铛入狱。落得

以剃刀为我唯一友人。

我还有个结论要下:

历史上你的时刻来临时--

不要找借口,

它们铁定在你的楼梯上列队等候。

进入那带着闷烧边缘等候的文字。

或者接收我的死亡:

我会将它拋掷过你逃逸的背

像一具狗尸。

译注: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曾任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辞官。中年后受王阳明学派和禅学影响。晚年著书讲学,揭露当时假道学。屡遭迫害,后自杀狱中。他以异端自居,反对儒家礼教,痛斥道学家之表里不一。着有《焚书》、《续焚书》等,在明代被列为禁书。

谢尔·埃斯普马克(1930年2月19日—),瑞典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史家、瑞典学院院士,1987至2004年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的文学作品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以及文字或诗歌的力量。他的诗歌饱含生命力、充满张力。谢尔·埃斯普马克迄今已出版过11本诗集。他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曾写作《焚书》、《西安兵马俑》等诗作。20世纪80年代,谢尔曾两次造访中国,与巴金、艾青、丁玲、王蒙等著名作家交流。

0 阅读:0

迎蕾格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