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内卷。
这一点,在教育资源的追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众生百态,在对教育资源的渴望上,变得出奇的一致:从“有大学可上”变为“上好的大学”。
与此同时,一种现象肉眼可见地凸显:精英大学越来越富了。
前段时间,美国私立大学公开了2020年财报,《商业杂志》对141所私立大学最新财务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
(部分大学近1年的财务增长数据)
令人讶异的是,疫情影响之下,美国私立大学的捐款数额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反,倒是实现了大幅增长。
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上涨了近10亿美元。捐款基金增长前10的学校集中在原本就很富裕的精英大学中。
你以为只有国外精英大学如此?毕竟叫嚣“出国留学只是有钱人的特权”的声音从未断绝。那,我们不妨看看国内大学的财务情况(以部分国内大学的经费预算为例):
回到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经费预算。
清华大学以310.72亿元,遥遥领先了其他高校,比位居第二的浙大多出约100个亿。
(数据来自高校官网,制图:青塔)
100个亿的差距,你能想象吗?
位于金字塔顶部的大学间,尚且有这样一条预算鸿沟,更不要说普通大学的资源与这些顶尖大学相比,两者之前可以说是毫无可比性。
拥有如此优质、顶尖的资源和地位,难怪进入名校成了越来越多考生拼命全力都想实现的梦想。
特别是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一次实现阶层逆转的机会。
而现实之所以为现实,便在于它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甚至残酷得令人心寒。
靠重金砸出的名校入场券
1、捐款入学,留学圈默认的肮脏小秘密。
美国作家丹尼尔·戈尔曼通过对400多位富商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富商通过家庭关系或金钱方式帮助其子女入学。
惊人的暗箱操作数据背后,是富人圈与一流大学间墨守成规的产业链。在文章开头,我们便提到了美国私立大学的捐款增长来源。而校友群体就是学校获得捐款的重要来源之一。
哈佛等老牌名校早已设立了“大学资源委员会”。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维护学校与富商的关系,以捐赠的形式帮助其子女进入名校的“神秘”组织。
2019年,在轰动全球的美国“招生舞弊事件”中,A股上市公司步长制药董事长花费4300万人民币,伪造帆船运动员证书让女儿进入名校,后来女儿被斯坦福开除。
一时间,群情激愤!网友们在怒斥这种不耻且不公的骚操作时,也调侃过:
“明明这孩子实力、经历都不错,哪怕是把这笔巨额直接捐赠给名校,也能获得一纸堂堂正正的录取通知书。有必要费尽心思走造假这一步吗??真不知道是夸她全家有钱还是脑壳有问题...”
可见捐款入学的录取形式,在留学圈中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2、精英家庭的后代仍是精英。
上条提到的捐款入学,也许会有人质疑:“招一个没有实力的富二代,不是砸自己名校招牌吗?”
但事实是,这些出身于精英富豪家庭的孩子,实力都不差。
他们从来不缺最优的教育,无论是眼界、认知、谈吐、礼仪等等,他们具备的素养让普通家庭的孩子望尘莫及:
姚安娜,华为总裁任正非小女儿。
· 小学就读于英国牛津,初高中就读上海某外籍学校,一直保持年级前十的排名;
· 15岁成为英皇芭蕾RAD最高级别获得者;
· 17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提前入场券。其中,ACT考试拿下满分。
谷爱凌,滑雪世界冠军。
· 爸爸毕业于哈佛大学;妈妈毕业于北大和斯坦福;爷爷毕业于斯坦福;姥姥是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姥爷是中国名校的足球主力。
· 17岁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其中,SAT成绩1580分(满分1600分)
何猷君,香港赌王何鸿燊之子。
· 18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学业。
· 继续考取MIT的金融硕士,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学生。
(何猷君参加《最强大脑》)
考出好成绩,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目标。他们岂止是赢在起跑线,事实是,从出生起,他们就站在了绝大多数人一生都走不到的终点线。
没有伞的普通孩子只能朝着终点一路狂奔,精英家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选择家中任意一架“飞机”或“快艇”,轻轻松松就能到达千里之外。
优越的经济条件,让精英家庭的孩子们能够轻松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包括原著书籍、价格高昂的补习班等等。
况且,他们从小在花费不菲的私立学校中成长,比普通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周游世界,开拓眼界,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兴趣领域中发光发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而此时,“穷孩子”们正在悬梁刺股、寒窗苦读。出身决定了他们没有任何其他途径可以“翻身”,所以,考高分就是穷孩子们唯一的人生反转机会。能否一考逆袭、冲出底层阶级,分数是这群孩子手上仅有的筹码。
尽管名校录取机率一降再降,低到突破底线,但不少顶尖学校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为弱势学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实力出众的学生依旧有机会通过努力一圆名校梦!
然而,当真正走入名校之后,迎接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现实。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Anthony Jack在新作《享有特权的穷人》(The Privileged Poor)一书中是这样形容的:
“年轻学子满面春风、喜极而泣的样子,就好像刚刚赢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金奖券’。”
“当许多学生满怀期待地踏进大学校园之后,迎接他们的却往往是无尽的失望。”
难以突破的阶层天花板
2020年6月,“小镇做题家”火了。
这个在豆瓣聚集了5万多名成员的小组,相互倾诉着自己挣不脱小镇的束缚、又进不去城市围墙的心酸和悲哀。
“小镇做题家”主要指一群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寒学子,依靠题海战术与学业高压考进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
“擅长做题的孩子”从较低的起点出发进入名校,本身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他们背负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更高的期望。
但在入学之后,信心逐渐瓦解崩塌。走出小镇,进入城市,身边都是和自己一样有着优异成绩的同龄人,但自己的眼界和社交能力完全跟不上城市长大的他们。
这种心理差距,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阶层原因导致的,而阶层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经济条件的巨大差距。
来源/韩剧《天空之城》
在国外的常青藤校,也存在类似“小镇做题家”的现象。当越来越多富人阶层进入名校,踩在“穷孩子”们的阶层天花板上时,这种差异愈加凸显。
充斥校园的奢侈品和拜金文化,让他们找不到归属感。
Anthony Jack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
我采访过一个学生,他说:“我不能在这里呼吸。”
他所知道的和他现在所经历的事情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完全迷失方向,并且难以专注于学术界。他甚至不习惯看到中产阶级的拉美裔人,更不用说富有的拉美裔人了。财富和文化差距意味着他无法与任何人联系,包括他自己的室友。
他们和同学没有什么可谈的,没有共同的参考点。
被名校“辜负”的穷孩子们
对“穷孩子”来说,进入名校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还要时刻准备着接受如暴风雨般的阶层冲击。
当社交、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苦难,有人选择亲手关闭那扇曾经对自己敞开的名校大门。
因在校学业表现不佳,或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等问题,最后结束了自己年轻生命的校园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包括杜绝不尽的校园欺凌,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核心点,便是阶层差异。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没办法要求每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都对小镇做题家们怀有同理心,大家友好相处、毫无认知差异,那是理想中的乌托邦校园;同样,我们也没办法要求每一位出生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要玻璃心作祟、过分敏感,不要盲目仇富、产生不良嫉妒心理......
那些最终走向极端的孩子都忘了最根本的一点: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他能顺风而起,你也能逆风而行。
上帝给每位新生儿发的牌,总是有好有坏。你可以抱怨他的不公,但他从来便是如此。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我们能决定的,只有靠自己努力获得的一切。
努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那么苦,因为世间天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而且,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未到拼天赋的程度。
喝过“读书无用论”、“努力是愚蠢至极的表现”这样的毒鸡汤,相信你,还是能守住初心的力量。在迷茫看不清的黑夜,相信你,能逐渐摸索出一道光亮。
为了亲手成就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就从这一刻起,下定决心,好好努力吧!慢慢地,寻得心中潜藏的大海与星辰。
你终于明白,每一个平凡的人,通过坚定、勇敢、执着的努力,都会有自己的星辰大海,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满天繁星。
我们在寒假期间
我们将结合AP考试各科目的重难点,
推出AP寒假同步菁英培优课,
针对性查漏补缺,
直指AP5月大考全满分!
助你的梦想一臂之力!
-END-
你穷你有理 你惨就让别人更惨
没必要强洗安娜,毕竟虐待穷学生是全球通病,没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