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5大谜团,令人百思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29 08:29:06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精彩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深受读者喜爱,在书中却隐藏着五个谜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施耐庵为何如此安排?这些谜团背后是否有深意,还是纯粹的文学创作巧思?

一、潘金莲的变化怎么就那么大

提及潘金莲这一名字,众多读者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诸多不适合进行详细描绘的词汇。事实上,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之中,潘金莲这一角色无关乎优雅端庄的女性形象。

每当阅读关于潘金莲的故事时,总是令人感到困惑不解。因为她前后展现出的性格特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富贵人家担任婢女的潘金莲,由于自己出众的外貌被年迈的雇主看中,意图占有她。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潘金莲坚守道德底线,坚决拒绝,并将此事告知了女主人。

在此阶段,潘金莲仍然保有羞耻之心,能够保持自身的纯洁,并未选择自甘堕落。

然而,雇主对此怀恨在心,最终将她许配给武大郎。在嫁给武大郎之后,作者对于潘金莲的描绘发生了转变:

这位女子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优秀,唯独喜欢与其他男子私通。

然而,实际上并无任何确凿证据证明这一点。县里的流氓们时常聚集在武大郎家门口,大声喊道:“真是一块美味的羊肉,竟然掉进了狗嘴里。

流氓们为何会如此言辞激烈?显然,他们未能成为享用这块羊肉的那条狗,在羡慕、嫉妒和怨恨等复杂情绪的交织之下,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为了躲避这些流氓的骚扰,潘金莲与武大郎共同迁居至阳谷县。直至武松的出现,武大郎家中始终保持着平静,潘金莲亦恪守妇道。

倘若潘金莲真如作者所述那般热衷于与其他男子私通,那么恐怕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时,无需王婆施展所谓的“十分光”策略。

凭借着“潘驴邓小闲”五项特质傍身的西门大官人,早已轻而易举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潘金莲的堕落过程具有连贯性,她并非生来便具备“喜与他人私通”的特性。

二、为什么张青总是及时出现

在《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中,有一处名为“十字坡”的地方,坐落着一家颇具盛名的黑店,其主人便是张青。

这家黑店在江湖中的声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是行走于江湖的侠客还是绿林好汉,无不对菜园子张青及其夫人母夜叉孙二娘开设的黑店印象深刻。

而也正因如此,众多英雄豪杰对这家黑店避之不及,生怕一时大意误入其中,性命难保。早在鲁智深和武松初次相遇的故事发生之前,张青夫妇便靠此黑店行事,常常干出些诸如杀人劫财之类的不法勾当。

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是如鲁智深般勇猛无比的英雄人物,亦曾遭逢他们的蒙汗药暗算,险些丧命于此。

正当孙二娘欲唤伙计动手之际,外出归来的张青恰巧撞见了这一幕。当他看清鲁智深的装束后,立刻意识到对方绝非等闲之辈,于是立即阻止了孙二娘的行动,并设法将鲁智深唤醒。若非张青及时出手相助,恐怕鲁智深早已命丧黄泉。

而张青并非唯一一位拯救鲁智深于危难之中的人。不久之后,武松途经此地,同样遭遇了张青夫妇的暗算。与鲁智深不同之处在于,武松本就心知肚明张青夫妇的真实身份,甚至在前往黑店之时,特意尝试挑逗孙二娘。遭到侮辱的孙二娘,怒火中烧之下,在武松的酒中巧妙地放入了蒙汗药。然而,武松却早已识破他们的诡计,故意配合孙二娘将计就计,佯装被下药昏迷。

待孙二娘前来查看之际,武松突然跃起将她猛然扑倒。闻讯赶来的张青推开门后,只见眼前的情景,心中不禁一阵慌乱。经过一番交涉,武松终究宽恕了张青夫妇,双方由此化干戈为玉帛,互认血脉相连的结义兄弟。

总而言之,每次在关键时刻,张青总会及时赶到,化解危机。他与孙二娘之间的默契配合,堪称黑白双煞,既确保了自身的安全,又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打二龙山的时候武松怎么不出手

在我国古代经典名篇《水浒传》之中,武松这位伟大的英雄形象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技巧而广为人知。

无论是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还是在鲁智深醉酒后痛击蒋门神的壮举中,武松的英勇事迹都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在这部小说的某些关键战役中,武松的表现却显得有些令人费解,他的沉默和无所作为让人不禁产生疑惑,这也成为了《水浒传》故事中的一大神秘之处。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次实例,便是在二龙山与呼延灼的激战之中。作为二龙山的三位领头之一,武松理应在这场决定山寨命运的生死之战中承担起重要责任。

然而,当同行的鲁智深和杨志正全力投入杀敌战斗之时,武松却始终站立一旁,眼中露出冷漠的目光,并未发出任何声音,更没有给敌人造成过实质性的打击。

这样的异常举动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有人表示,武松之所以未曾出手,可能是基于某种战略考虑。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勇士,他或许正在仔细观察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

还有一些人则推测,武松的沉默或许是对鲁智深和杨志实力的充分信任,相信他们完全能够应对眼前的局势。

甚至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武松的无所作为可能暗示着他对于二龙山的态度。尽管他身为山寨的领袖之一,但内心深处可能早已渴望投身于更为广阔的天地——梁山泊。

因此,在这场战斗中,他选择了保持观望的姿态,既不过分干涉,又不完全置身事外。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武松的这种行为无疑为他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立体感。他不再只是那个冲动的英雄,而是一位能够审时度势、谋而后动的智者。这种多元的角色塑造,恰恰是《水浒传》这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体现。

武松的沉默,或许正是作者施耐庵对于英雄主义的一种深刻反思。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困境的世界里,即使是最勇敢的英雄,有时候也需要学会沉默和耐心等待。

这种沉默并非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的明智抉择。

四、林冲与曹正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曹正与林冲之间是师徒关系,但是他们二人的来往和交流却不是很密切,就连彼此的态度也是非常陌生的。

而在梁山众好汉之间,大家之间的关系一定都是非常和谐的,历史中也没有多少记载,梁山好汉之间兄弟不和的事情吧。

但是根据书中来看,曹正与林冲并没有什么交集。

在林冲遭到陷害的时候,曹正并没有急切的去帮助林冲洗刷冤屈,也没有前去打听林冲的下落。

等到曹正得知师傅林冲的下落之后,他也不曾第一时间前去看望和慰问,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

更加不正常的是,两个人见面都没有话要讲,反而冷漠的像是仇人,直到曹正中毒剑而亡,林冲也没有丝毫的难过和沮丧。

他们二人的这层师徒关系,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是师徒关系!

五、李逵丧母:英雄落泪时的众人嬉笑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极具矛盾性的人物。他粗鲁暴躁,杀人不眨眼,却又对母亲怀有深厚的孝心。然而,当李逵失去母亲这一至亲时,梁山好汉们的反应却令人费解

李逵下山探母的经历充满悲剧。他本想带母亲上山享福,却不料在途中遭遇不幸。当他找水解渴时,母亲被老虎吃掉,只留下一地血迹。悲痛欲绝的李逵在雨林中连杀四虎,以此发泄心中的悲愤。

然而,当李逵带着满腔悲伤回到梁山,向众好汉诉说这段痛苦经历时,迎接他的却是一片哄堂大笑。众人不但没有对李逵失去母亲表示同情,反而因为他杀死四只老虎的"壮举"而发笑。

这一幕的反常之处在于,梁山好汉们大多以孝道著称。宋江有"孝义黑三郎"的美誉,公孙胜两次下山侍奉老母,其他好汉也多有孝顺之举。那么,为何在李逵丧母这样的悲惨事件面前,他们却表现出如此不合时宜的态度?

有人推测,这可能是梁山好汉们对李逵平日"杀人魔"形象的一种反讽。也有人认为,这或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即使是自己人的至亲之痛,也可以成为谈资和笑料。

更深层次地看,这一情节可能揭示了英雄主义背后的残酷现实。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死亡的世界里,即便是最亲密的战友,也可能对彼此的痛苦无动于衷。

5 阅读:1512
评论列表
  • 2024-08-14 23:35

    你咋不问他们从来没有拉过屎!

  • 2024-07-31 16:53

    施耐庵不存在,关于施耐庵的传说皆是王道生造假所致

  • 2024-07-30 13:01

    说张青,你弄个张清的图片什么意思。

  • 2024-08-20 08:30

    🙏🙏🙏🙏🙏🙏🙏🙏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