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还乡,装十几箱砖头充脸面,皇帝知道后下旨:全换成真金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23 20:19:09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一位清廉无比的官员告老还乡,为了在乡亲面前保持体面,他装了十几箱砖头,佯装是丰厚的赏赐。

然而,这一幕恰巧被皇帝得知,出人意料的是,皇帝竟下旨将这些砖头全部换成真金。为何一位清官会用砖头充作脸面?皇帝又为何如此大方,将虚假的面子变为真实的财富?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个清官到底是谁,他的行为和皇帝的决定又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清朝之时,有一名臣唤作孙嘉淦,其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国家与百姓贡献颇丰,博得直言进谏、清正廉洁之美名,深受后世敬仰。

孙嘉淦生于寻常人家,自幼勤奋好学,志存高远。康熙五十二年,他凭借过人之才学高中进士,自此踏上仕途。于康熙朝为官的九年里,初时任翰林院庶吉士,后亦担任过顺天乡试同考官。

任职考官期间,孙嘉淦始终秉持兢兢业业之态度。他深知学子为科举所付出的艰辛,对所有考生皆一视同仁,力保科举之公正性。

彼时之社会,贿赂考官之现象屡见不鲜。诸多乡绅土豪欲以钱财贿赂孙嘉淦,为自家子弟谋取好处,然皆遭孙嘉淦坚决回绝。他坚守道德与职业操守,一身正气自此展现。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离世,雍正皇帝登基。孙嘉淦获委以监制新币之任务。往昔承担此任之官员,多借此中饱私囊,毕竟此乃捞钱之良机。然孙嘉淦接到任务后,毫无贪念,反倒认真细致地对当时流通之货币展开考察研究。

他发觉,过往货币制作中铅和铜各占一半之比例存有问题。于经商之人而言,因其交易时使用马车运输货币,不甚在意货币重量,故此比例影响不大。

然于普通百姓,其出门交易需随身携带货币,铜之重量甚于铅,且铜作为贵金属,其开发与使用多掌控于官僚、商人之手。货币中铜所占比例过高,将致商人、官僚愈发富有,而百姓愈发贫困。

孙嘉淦旋即将此情况写成奏折呈报给雍正皇帝,并期望调整新币之铜铅比例。他将奏折交予户部尚书代为呈递。然户部尚书因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将奏折扣下。孙嘉淦得知后,愤而前往户部尚书处理论,二人乃至发生冲突,乃至扭打起来。此事传至雍正皇帝处,雍正将二人召至乾清宫询问。

孙嘉淦于雍正面前,如实陈述自身之调查结果与想法。雍正觉其建议颇有道理,然朝中大臣纷纷指责孙嘉淦,谓其违背祖宗法制,且不顾自身身份,理应受严厉惩处。

雍正方才登基,政权尚未稳固,既忧违背祖制引发争议,又恐轻易放过孙嘉淦招来外界议论,权衡之后,遂以随意议论朝廷大事为由,罢黜孙嘉淦之官职。

不过,孙嘉淦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之形象给雍正留下深刻印象。未久,孙嘉淦获提拔重用,得以进入雍正之朝堂。

彼时,雍正方才登基,面临诸多严峻问题。康熙时期之皇子争夺皇位以及官员结党营私,致使清朝国库空虚,官员之腐败现象更令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为改变此状况,雍正皇帝采取诸多强硬手段进行改革。他大力铲除异己,透过惩治贪官以填补国库亏空;同时,加强边疆战事,以巩固自身皇权。

于此高压统治之下,雍正在满朝文武心中成为一位铁腕皇帝,性格亦变得喜怒无常。朝中大臣对于皇帝颁布之政策,皆不敢提出异议。

就在此氛围之下,孙嘉淦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于朝堂之上径直指出雍正之施政错误,表明若继续如此,国家将陷入危机。

孙嘉淦亦提出“亲骨肉、罢西兵、停捐纳”之建议,望雍正皇帝能与兄弟拉近关系,停止向西线增兵,减轻百姓之赋税负担。

此建议一经提出,于朝中引发轩然大波。雍正皇帝闻后大怒,当即欲将孙嘉淦斩首。

关键时刻,孙嘉淦之师朱轼出面调解,先是批评孙嘉淦胆大妄为,继而赞扬其勇气,雍正之怒气方渐渐消散,孙嘉淦亦因此逃过一劫。

然而,孙嘉淦并未因此次经历而变得畏缩不前。

雍正九年,孙嘉淦向雍正推荐一批外任教习人员,此批人员皆为孙嘉淦长期于民间走访寻觅之人才。

然而,此行为遭至果亲王之强烈反对。果亲王于朝中安插诸多亲信,他担忧孙嘉淦推荐之此等外人将影响自身权力,遂于雍正面前污蔑孙嘉淦,言其欲于朝中培养自身势力。

雍正将孙嘉淦叫来,暗示其放弃推荐。然孙嘉淦一心只为朝廷选拔人才、造福百姓,坚称自身推荐之人无需重新审核。

雍正气得将御笔扔于孙嘉淦面前,令其为推荐之人写担保书。孙嘉淦拾起御笔拟写时,果亲王指责其此乃欺君之罪。孙嘉淦意识到自身之失误,赶忙请罪。

最终,孙嘉淦再度丢掉官职,然雍正不舍其此清正廉洁之好官,将其安排至银库工作。

乾隆皇帝继位后,孙嘉淦依旧不改直言进谏之作风。乾隆初期,国家表面一片繁荣,然乾隆皇帝却沉迷于安逸享乐,不理朝政。

孙嘉淦忧国家因此衰败,多次上书进谏。其所著之《三习一弊疏》,乃对乾隆皇帝之恳切劝诫。于进谏中,孙嘉淦建议乾隆带头节俭,严厉惩治贪官。

不仅如此,孙嘉淦于日常生活中亦始终坚守廉洁之原则。于雍正年间,官场中流行“节礼”,即逢年过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

实则,此乃一种变相之贿赂行为。乾隆元年春节前,诸多官员予孙嘉淦送“节礼”,孙嘉淦对此甚为恼怒。

其呈上《严禁官员送“节礼”疏》,详细说明官员送礼之现象及其危害,请求乾隆明令禁止。孙嘉淦亦带头退还所有收到之“节礼”。乾隆皇帝采纳其建议,颁布旨意禁止“节礼”,并令督察院与刑部共同执行,有效遏制此不良风气。

乾隆六年,孙嘉淦获任湖广总督。上任后,当地官员纷纷向其送礼讨好,皆遭孙嘉淦拒绝。其后,他轻装简行,深入苗寨展开调查。

结果发现,当地苗民生活困苦之主要原因乃驻军总兵冶大雄及其亲信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多年来,冶大雄等人凭借权势胡作非为,强抢民女、杀人抢劫无所不为。以往至此任职之官员大多与冶大雄同流合污。

孙嘉淦将当地之实际情况如实呈报给乾隆皇帝。于其努力下,冶大雄及其亲信受到应有之惩处。孙嘉淦因此于当地赢得极高之威望,成为苗民心中之“青天大老爷”。

关乎孙嘉淦告老还乡,民间流传如此一则故事:乾隆十二年,孙嘉淦觉自身年事已高,向乾隆皇帝请求告老还乡。

乾隆虽不舍,然虑及其年龄,仍批准了。孙嘉淦于收拾行李时,想到自身为官清廉,家中一贫如洗,若如此还乡,必遭乡绅土豪嘲笑。遂决定带上十几只大箱子,内装满砖块冒充金银,使自身还乡时有面子。

然而,孙嘉淦之政敌得知此事后,向乾隆皇帝告密,称孙嘉淦返乡携十几箱金银珠宝,多年之清廉皆为伪装。

乾隆大怒,命人追上孙嘉淦之车队检查。当发现箱子里皆为砖块时,众人皆大为震惊。乾隆得知真相后,深感愧疚,下令让沿途官府以真金白银替换孙嘉淦之砖块,以此为其清廉一生之奖励。

不过,传说终归是传说。真实之历史乃,乾隆十七年,孙嘉淦晋升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次年十二月,孙嘉淦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一岁。于那个平均寿命仅五十岁左右之年代,孙嘉淦能活到七十一岁,亦算得善终。

其一生,为后世留下直言进谏、清正廉洁之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吾等铭记与学习。

0 阅读:9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