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发现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自己的牙槽骨不断退缩,牙齿也越来越长。
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重要“基石”。它一旦退缩,牙齿就可能变得摇摇欲坠,甚至影响我们的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
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牙槽骨退缩后,还能再长出来吗?
牙槽骨退缩的原因?
其实,年龄衰老、饮食刺激、牙结石、牙周炎,还有外伤等,都可能是“幕后黑手”。尤其是牙周炎,那可是导致牙槽骨退缩的“头号元凶”。
牙周炎是一种侵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长期的牙结石堆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都会为它的发生创造条件。
这些因素刺激牙周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浸润,炎症过程中,牙槽骨的破骨细胞被激活,它们负责分解和吸收骨质,使得骨量变得越来越少,就好比房子的地基被雨水不断冲刷,变得越来越脆弱。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牙根逐渐暴露,牙齿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牙槽骨退缩后还能再长出来吗?
很遗憾,牙槽骨一旦退缩,想让它完全像以前一样 “满血复活”,目前来说难度相当大。就像一棵被吹倒的大树,即使重新扶正,它的根基也很难恢复到最初的稳固状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 “躺平”,啥也不做。虽然牙槽骨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但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阻止它进一步退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它 “回点血”。
积极治疗牙周炎是关键。通过洗牙、刮治等牙周治疗手段,把口腔里那些捣乱牙菌斑、牙结石清理掉,给牙槽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就能减缓牙槽骨退缩的速度。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牙周科医生表示,如果牙槽骨吸收比较严重,咱们还可以考虑进行牙槽骨移植手术,通过将自体骨或人工骨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区,咱们就能促进新骨的形成,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
日常的口腔护理也至关重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饭后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把那些藏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 “揪” 出来,不给细菌滋生的机会。定期去看牙医,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虽然牙槽骨退缩后想完全恢复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做好口腔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是能让我们的牙齿继续长久地为咱们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