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讲到了四大名著中都有天香楼、香花灯烛,也都有“桃花”。这篇文章将重点讲关羽,关云长就是开篇故事中的大青蛇。怎么回事?请看下文分解。
奇怪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又在《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出现。那么,除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外,三大名著的关羽又是怎么回事呢?要讲关羽,就先得从刘备、张飞讲起。尤其是张飞,揭开“张飞”之谜,“关羽”之谜也就昭然若揭了。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将祭福物聚乡中英雄之人,得三百有余,准备起兵,又苦于没有战马兵器。这时,恰有“北地贩马”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避乱回乡,赠送刘玄德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刘玄德大喜,与关张二人打造兵器。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历史真实中,却有两个贩马商人赠予刘备金财,助其起事,但是,却并没有交代这两人是从“北地贩马”回乡,赠送良马及镔铁,仅只赠送金财。
真实加虚构,以虚构点化真实再另藏真实历史,是四大名著一致的写作手法。上文所引用的“北地贩马”,《水浒传》中也有。第六十七回,关胜、林冲收了单廷圭、魏定国回梁山,到了金沙渡遇见匆匆逃回的段景住,林冲问道:“你和杨林、石勇去北地里买马,如何这等慌速跑来?”
段景住就是一个北地贩马的盗马贼,而“北地”二字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也是从《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来。《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北地”这个词比《水浒传》还多,写的就是北方玄武之地,以隐喻大明都城北京。前面的文章讲过,刘玄德之“玄”为黑色,北方之色,五行属水。此“玄”即北地,借以隐喻以玄武大帝转世的燕王朱棣。四大名著中的“玄”、“龟”是一个寓意,都是暗指大明第一代藩镇之乱。

却说刘玄德得了“中山”商人之助,以镔铁打造了三件兵器,刘备用的是双股剑,关羽造的是青龙偃月刀,张飞则是丈八蛇矛。这三件兵器,前面都可以加“镔铁”二字。《水浒传》中,武松的戒刀是“雪花镔铁”打造,所谓“镔铁”即“宾天”。《水浒传》中的“铁”因《史记·天官书》之天棓(铁棒)而借代为“天”。因此,孙悟空的兵器“是九转镔铁炼”,也就是镔铁如意金箍棒。
《水浒传》中的“雪花宾天戒刀”指的是朱允炆宾天,雪花,即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的雪花大蛇,隐写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而以雪花镔铁戒刀杀蜈蚣岭飞天蜈蚣王道人,则又暗写了曾经做过吴国公、吴王的朱元璋宾天。《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中的镔铁也同此义。寓意朱元璋“宾天”,燕王才敢谋反,挑起大明诸侯(朱猴)之乱。
历史真实中,并没有记载刘备用的是什么兵器,刘玄德之双股剑,也是一件深有寓意的道具。双股剑应当是雌雄一对,也就是阴阳一对,阴阳即“明”。股,“磬之上大者也”,磬,“乐石也”。《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也隐写了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石即豕,也就是朱(猪),乐,借喻为永乐。
三大名著很多隐喻符码都是从《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里开始,后来的三大名著传承借用,并相互解读其中的寓意。若是把四大名著串起来读,其中之“诗禅”隐语也就如观掌纹了。
股,月殳,月是大明之意象,殳,是“叔”的谐音。刘玄德就是刘皇叔,以“月”为定语,隐写的就是大明皇叔朱棣。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发起的,是朱皇叔为篡夺皇位而挑起的大明诸侯之乱。

刘备打造的是镔铁双股剑,关羽打造的是镔铁青龙偃月刀,张飞则是镔铁丈八蛇矛,双股剑寓意如此,那么,关张的兵器又是什么隐喻呢?这里,先讲张飞的丈八蛇矛。
丈为十尺,谐音石赤,《石头记》中“无材可补天”的顽石蠢物出自八大山人《自画题石》,也就是“石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到的蔡邕说:“周八寸为尺”。丈,就是八十寸,《水浒传》八十万禁军教头等“八十”即此。丈八蛇矛之“丈八”,也就隐藏了“重八”。
蛇,指的就是开篇故事中的二十丈长的大青蛇,一喻属蛇的朱允炆。青,东方木色,暗喻化龙之前的燕王朱棣。矛,谐音“卯”,卯肖兔,兔为月象,月隐大明。
丈八蛇矛,指代大明皇权,重八本是传与属蛇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水浒传》中的“孙立”、“朱皇孙”。但是,这柄“卯”却到了燕人张翼德之手,也就寓意燕王夺了朱元璋确定的皇统。
张飞出场时,书中写道:“玄德回顾,见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问其姓名,张飞答道:“某姓张,名飞,字益德”。张飞的状貌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并无描述,其长相也是罗贯中虚构的。张飞,字益德,所有史料中都是如此,但是,写着写着,张益德就变成了“张翼德”。

《水浒传》第七回书中,林冲出场,书中写道:“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林冲就是书中的“小张飞”,后来用的兵器也是丈八蛇矛。为何把林冲写成小张飞呢?其原因就在于“张飞”、“翼德”、“燕人”。
朱棣封燕王,也就是借用了“燕颔虎须”,以及“燕人张翼德”。《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初,建文时有道士歌于途:‘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寓意。张飞,寓意燕子展翼高飞,这只燕就要飞上帝畿。
翼,又是朱雀七宿中的翼宿,指的是朱元璋以火正祝融为大明国号,建都于南方朱雀火地。翼为朱雀之翼,“张飞,字翼德”,寓意朱雀展翅而飞。后文书中的铜雀台,“乌鹊南飞”、鼠雀都指此,其中鼠雀之鼠,隐喻属鼠的燕王。
朱雀为玄鸟,玄鸟要张飞,却又遇到了“关羽”。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把历史真实中的张飞先遇关羽,改写成刘玄德遇张翼德,然后才在酒店中遇到关羽。

《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中,没有记载张飞的职业,只说张飞是涿郡人,“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三国志通俗演义》却给张飞量身打造了一个职业:“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
罗贯中说张飞“颇有庄田”,此“庄”此“田”,也是四大名著俱有。比如,水浒传中的禾田、田庄、祝家庄、庄主、庄客,等等。《西游记》最典型的是高老庄,《石头记》中则有乌庄头。庄,“上讳”,《说文解字》仅以这两个字解读“庄”,指的是汉明帝刘庄。以汉明帝之“明”暗喻大明,或者以古代人名隐写大明历史,这是四大名著一大手法。《西游记》中,也隐写了汉明帝,同样隐藏的是汉明帝。
田,陈也,暗写了朱元璋之母陈氏太后。刘关张桃园结义,最后拜的是刘备老母,此即“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四,在四大名著中都指的是朱元璋、朱棣,他们都是兄弟行序中的老四。“阡陌之制”,指的就是周武王所创之井田分封制。
前面的文章讲过,桃园三结义杀白马盟誓,就是借用汉高祖封建刘氏诸侯,以隐写大明“封建诸子”。四大名著认为,朱元璋恢复周制“封建诸子”,是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实行封建诸侯制的,只有周朝、西汉、大明。秦始皇、光武帝先后废除最容易引发家族大火并的封建制。此后,直到明朝时,朱元璋才“封建诸子”。总结历史教训,三大名著的作者都说大明实亡于太祖,大明因封建而必亡。所以,书中接着“颇有田庄”,交代张飞是个“卖酒屠猪”之辈。
酒,在四大名著中也有一个共同的隐喻寓意,在讲《水浒传》时,曾经解读过这个字。酒,拆开是“水酉”,必定得与“醉”一并讲,四大名著的酒与醉往往是关联在一起的。酒、醉这两个字中就隐藏了“淫丧天香楼”。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于西宫:“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这段记载,在《水浒传》中多次写到,欲知其祥,请见我解读《水浒传》的文章。

这年五月初十是乙酉日,西宫也在酉方,朱元璋年号洪武,故是“酒”。朱元璋酉卒,驾崩于西宫,就是“醉”。
这场雨对于属龙的朱元璋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对于迫不及待登基的朱允炆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这场雨,朱棣终于等来了起兵夺位的机会——一场“及时雨”挑起了诸侯(朱猴)大火并。
洪武三十一年是农历戊寅年,大明以“兔”肖,后来《石头记》中的“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一只虎,就是大明太祖驾崩。之后还要取代大明的顺治属虎,《石头记》第一作者石涛家则亡于庚寅,南明亡于壬寅。《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作者都没有见到身后的历史,书中之“虎”即此戊寅。《水浒传》中,以王婆说潘金莲的年龄,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大明戊寅至己卯的历史,也就是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削藩,燕王起兵靖难三个时间节点。
张飞不仅是卖酒之徒,还是屠猪之辈。大明朱姓,此“猪”即“朱”。大明诸侯大火并,岂不就是“屠猪”?

张飞,翼德,张为张宿,翼为翼宿,既是大明朱雀,又是大明燕王。朱雀、燕王展翅飞翔,紧接着便要“关羽”。那么,关羽以及青龙偃月刀又有什么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