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不一样的道教(11):陈抟把占卜掺进道教

有二说四 2024-12-07 18:29:07

啥叫“先天易学”呢?朱嘉在《答袁机仲书》里讲:“按照邵氏(雍)的说法:先天的,是伏牺画的《易》;后天的,是文王演绎的《易》。伏牺的《易》一开始没有文字,就只有一张图来展现它的象数,然而天地万物的道理、阴阳始终的变化都在里头。

要是不推究伏牺创作《易》画卦的缘由,那求学的人肯定会错认为文王演绎的《易》就是伏牺一开始画的《易》,只从中间半截说起,不晓得最开始的根源啦,……要是真想知道圣人创作《易》的根本,那就应当考察伏牺的画。”(皮锡瑞《经学通论》引用)能看出来,朱氏觉得,“先天易”最开始就只有“一张图”;“先天易”跟“后天易”,也就是儒家正统的《易》学不是一回事,“这两者起初不互相妨碍,而且也不能混在一起”(同上)。所以,“先天易”被看作“易外别传”。

伏牺氏画八卦的说法在《易・系辞》下能看到,而《系辞》的作者,儒家都公认是孔子,虽然跟邵雍同一个时代的欧阳修以及后来的朱熹都曾经提出过疑问,不过也就只是“疑问”罢了;所以朱熹觉得先天易学也是出自孔子,“只是当时那些儒家学者都把它失传了,而方外的流派暗中互相传授,把它当成炼丹炉灶的法术;到了希夷(陈抟)、康节,才又回归到《易》”(《朱子大全》卷 598)。认定先天学出自孔子,这肯定太牵强了,而先天图作为内丹炼养术的图解在道教中流传的这种说法大致是事实。陈抟毫无疑问是道教徒里研究《易》的大师,可惜的是,他在这一领域的具体成果早就没办法考察探究了,后人只能从康节的学术里推测想象一下大概的情况。

有记载说,陈抟把《先天图》传给了种放,种放又传给了穆修,李之才从穆修那里学到了《易》。李之才听说邵雍很好学,“曾经到他家里去,对他说,你听说过物理性命的学问吗?”邵雍……就跟着李之才学习,学到了《河图》《洛书》伏牺八卦六十四卦的图像”(《宋史・邵雍传》。现在还能看到的《先天图》(包括《伏牺八卦次序图》、《伏牺八卦方位图》、《伏牺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牺六十四卦方位图》等等)都是邵雍弄出来的。

他说:“先天图,是心里的方法。图虽然没有文字,我整天说的都没离开过它。”(《皇极经世》能看出来康节的学问是以道教的《先天图》做基础的,他在陈抟《易》学的基础上“探索深奥的道理,奇妙地领悟神妙的契合,透彻地明白深奥的内涵”,“用来观察天地的变化运行、阴阳的增减;远到古今的世事变化,细微到走兽飞禽草木的性情,深入研究并且顺畅表达”,被程颢称赞为“内圣外王的学问”(《宋史・邵雍传》)。邵雍把“心”当作宇宙的本体,提出“心是太极”、“道是太极”(《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把“心”和“道”以及“太极”看成一样的,所以有“万化万事都从心里产生”的说法,开创了陆王心学的先河。

他说:“天由道产生,地由道形成,物由道有了形状,人由道行动。天、地、人、物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道是一样的”(《观物内篇》),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对于宇宙发生的过程,描绘成:“天是从动产生的,地是从静产生的,一动一静相交天地的道理就全在里面了。动开始的时候阳就产生了,动到极点阴就产生了,一阴一阳相交天的作用就用完了。静开始的时候柔就产生了,静到极点刚就产生了,一刚一柔相交地的作用就用完了。

动得厉害的叫做太阳,动得轻一些的叫做少阳,静得厉害的叫做太阴,静得轻一些的叫做少阴;太阳就是日,太阴就是月,少阳就是星,少阴就是辰,日、月、星、辰相互作用,天的本体就全在里面了。静得厉害的叫做太柔,静得轻一些的叫做少柔,动得厉害的叫做太刚,动得轻一些的叫做少刚;太柔是水,太刚是火,少柔是土,少刚是石,水、火、土、石相互作用,地的本体就全在里面了。”(同上)

就这样,邵康节以道教《先天图》为模板,把宇宙的这种发生过程提炼成“象”和“数”的复杂演变过程,创建起“与众不同”的先天象数学:太极生出阳、阴两种仪象,阳阴生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四象生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的次序;用来解释世界。

就是:“太极分开后,两仪就确立了”——“一动一静之间”(也就是既不是静也不是动的太极)演变成“一动”、“一静”(两仪),动静生出阳、阴、刚、柔四象,四象生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以上是“天之四象”)、少刚、少柔、太刚、太柔(以上是“地之四象”)。

这八种基本的卦“象”,也就是日、月、星、辰、石、土、火、水,“于是八卦就形成了”,这是康节《经世衍易图》中八卦的次序。“八卦相互交错,然后万物就产生了。所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所以说‘分阴分阳,交替使用柔刚,所以《易》用六位就形成了篇章’。十分成百,百分成千,千分成万;就像根有根,干有枝,枝有叶。越大就越少,越细就越繁杂,合起来就是一,扩展出去就是万”(《观物外篇》)…..把《经世衍易》的八卦按照“先天”的次序排列,并依照“加一倍法”演变成《易》的六十四卦,就得出了所谓的《伏牺六十四卦次序图》。

要是按照《伏牺八卦方位图》排列,就得出了所谓的《伏牺六十四卦方位图》,用来反映万事万物产生、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邵雍觉得,天地的开始和结束、历代的兴盛和衰亡、世事的变化、人事的盛衰等等,都能够通过象数的推演来解释说明或者考察预知。

0 阅读:57
有二说四

有二说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