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传奇故事(41)-天官王国光(3)—执掌大权落寞归乡

油烟机评美食 2024-05-12 00:43:53

嘉靖四十五年,皇帝病逝,隆庆上位,一番整治之下,老臣退位,许多官位空缺,在家赋闲的王国光又被提起,隆庆元年,新皇帝计划启用王国光,让其在原职基础上兼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王国光称病不去。

隆庆三年,王国光被户部尚书举荐,在经过考核后,于隆庆四年升任刑部左侍郎,隆庆五年,升任户部尚书。

突然间执掌大权,眼红者不计其数,王国光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遭遇各种推三阻四,京都权贵根本不允许这个无根无靠的人跑到他们头上吆五喝六,对峙将近一年,王国光自动请辞,皇上不允许。

隆庆六年,张居正上任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明朝的改革正式开始,身为知己的张居正哪能不知王国光的本事,有他管户部,对自己的改革基本上能做到如虎添翼。

就这样,罢工十天的王国光又被推到了户部尚书的岗位,上任后,王国光发现各地文件上报内容堆积如山,很多都属于弊病,于是砍掉十之三四的繁琐汇报内容,且将有些部门合并分拆,效率大大提升,为张居正的变法提供了更为快速的助力。

边关军饷告急,王国光请求边关自查,各地巡抚督查,还需要上报军饷花费计划,各边关大人自行上报,终止住了军饷浪费情况。

张居正在此时也实行改革计划,与王国光相互配合,吏部管人,户部管钱,让明朝出现中兴的现象。

王国光在户部期间,严格控制粮钱源头,除各省巡抚巡按,其余人等一律不得调用粮食。另外,对全国田地进行仔细统计,计算收成,待粮食丰收后,查看收获与计划是否相符,再根据收获制定合理的交公政策。对王公贵族私占田地,王国光上奏后强硬收回,还田于民。

除粮食外,金银盐铁矿产收归国有,私人不允许随意私挖,直接杜绝了倒卖商人的可乘之机,无户部下发凭证一律以走私罪名公告入狱。

隆庆没做几年皇帝就病逝,万历九岁登基,年龄小自然无法主事,由李太后垂帘听政,李太后又哪有能力,全权将政事交由首辅大臣张居正处理。

这时候的张居正大权在握,坚决执行变法,王国光自然跟随,屡次不断提出建议,还编造会计录,将户部所管分门别类,制定各种政策,对应各种状况。

张居正为万历老师,管理万历非常严厉,稍有错误就会责骂,万历虽小,实力还不够,自然不能反抗,可心中逆反也几乎达到极限,这也为后期万历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万历登基后的前三年,王国光基本上都在户部担任尚书,但明朝的情况大家都清楚,穷,太穷,国库里面根本就没多少东西,太后想要建个行宫,都被张居正阻止,王国光在隆庆期间就当的户部尚书,几年的时间把省,抠,算,计做到了极致,为明朝中兴积攒了一些家底,可长此以往,达官贵人受不了了,本来好好的享受生活,被王国光给算计的奢侈一下都不行,万历皇帝同样也是,只要说是想玩闹花钱,门都没有,一句话没钱,就算有也要用在刀刃上。

其实自嘉靖开始,明朝的祸乱就已经有了苗头,东边的沿海地区倭寇屡禁不止,一直到张居正上台以后,把戚继光给调了过去才稍微好点。而南北方也不消停,北边的边境上本来就没有消灭掉的蒙元一直在尝试着重新入住中原天下,到了嘉靖时期,长城作为边境线,战争几乎就没有断过。南方同样,初期收服的百越缅甸这些地方,早就不再顺从明朝的管辖,独立以后根本不把明朝当回事。

明朝的皇帝也有个毛病,不去接受和亲,不去谈判,也不去迂回,只要纷争那就只有一个方法,打,不断的打。

可打仗打得是什么,其实就是国力和粮草,作为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这种职位,哪哪都是开销,王国光屡次三番都想撂挑子不干,可问题是隆庆不允许,到了万历,万历也不准,再加上张居正的改革花费,想想都知道这个位子有多不好干。

王国光没办法,拆东墙补西墙,预支贷款等等各种方式都用了个遍,总算是保证着明朝万历初期没有倒闭。

万历小归小,但他又不傻,有王国光在,最起码不怕没钱花,不然天天面对那些要军饷的大爷们,他也头疼。

万历五年,吏部尚书被撤职,张居正可不会把这个老伙计放到家乡去清闲养老,和万历推荐,把王国光从老家给拽回来主政吏部。

吏部在六部里一直属于六部之首,主管天下吏治,选官用官,考核惩罚是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

王国光在吏部完全执行了首辅张居正的改革计划,还在其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建议,获得了万历的认可,其实那时候的万历才十几岁,哪懂得那么多,只要太后和张居正说好那就是好。

万历七年,王国光请求朝觐考察,得到万历认可,进封太子太保。

万历八年,这时候的皇上已经十七岁,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已经有所上升,想要摆脱张居正管理的心早就按耐不住。

恰逢张居正家里亲人去世,按明礼必须告假还乡守孝,可张居正的改革到了关键时候,自己还有官瘾,哪能回去,被同朝弹劾后,想办法留下来。

王国光此时已年近七旬,户部吏部在其带领下已经有了很大好转,最起码是国库有钱,兵强马壮,能保持军饷。

这时候王国光感觉自己的高光时刻就是在这了,风头浪尖时期退下,总要好过很多东西,万历的成长王国光这种人精哪能看不到,等到万历完全亲政,自己这种老臣还不知道会有啥后果。

因此在万历八年后半年开始,王国光屡次求万历让其退休,这种情况在万历九年屡次被王国光提及,可万历就是不允许其退休。

万历十年,朝廷发生一场大事,张居正累死了,后果很严重,被张居正以前打压过的朝臣群起攻之,万历顶不住,抄家,可怜张居正一生都在给大明朝休养生息,改革攒钱,最后却落了个差点刨尸的结局。

王国光这时候更慌了,这皇帝老师都能被抄家灭门,自己这天天和张居正在一起的改革者能被放过?怎么可能?

于是王国光赶紧说自己实在太大了,让自己退休,可问题是万历就是不准,这可把王国光给急坏了。

张居正的家里被挑散了,跟着张居正一起变法的人怎么可能放过,打压张居正的群臣立马就把苗头朝向了王国光,万历无法,将其贬为庶民,好歹留了一命,后来想想又不对,这老头贡献还是很大的,最起码把国库给我留下了许多基础,又改为原职退休,好歹能有个退休工资。

惊慌的王国光赶忙回老家,可风光已然不再,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这老头是被辞退的,也都不再怕他。

王国光心里很清楚,万历没想要他命,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老家不吭声最好。

回到老家的王国光把经验传给了后人,尤其是外孙张慎言,玄孙女婿陈廷敬,哪个敢说没在王国光身上学到点东西。

自王国光后,阳城的文风名传天下,出了两千多有能力的读书人,不能不说王国光的努力还是影响很大的。

万历二十二年,王国光活到八十三,古希老人,自然而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