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教培机构违规行为,教培人集体破防了

元化玩转趣事 2025-04-18 02:54:04

21世纪最初10年,教培机构疯狂崛起,“双减”以前,除了药店和奶茶店,就是教培机构成密集型扩张趋势。

在“双减”推行到2024年年中,稍微有点能耐的老师纷纷做起“独立老师”,学科补习市场开始形成一种新的态势:正规机构不敢教学科内容,独立老师悄悄教学科内容。

甚至还有“独立老师”在小红书平台大肆炫耀一个寒暑假狂赚几十万的培训费。而传统的学科培训机构则苦恼举步维艰。

而在2024年年中左右,市场放松了监管,有的教培机构开始明目张胆地招生。楼下有一个在“双减”消失的品牌卷土重来,一个校区在寒假一个月时间疯狂招生200+人。

在教培市场进入一种大混战的状态时,“独立老师”看不上教培机构的中间商赚差价也讨厌教培机构低价引流恶性竞争,而教培机构也不爽“独立老师”分蛋糕,各有各不爽。

好景不长,到今年3月份,西安市教育局迅速查处几十起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所有的教培人破防了,教培市场的监管落实来真的了。

为什么会破防?

我认为这是来自生存本能的一种恐惧心理。

早期离开教培行业的一群人,他们大部分都有一种能力自信。

我之前在的一家机构,因为教学老师和顾问都看不惯老板的胡作非为——允许教学经理安排老师在一次线上的考级中开着投屏教学生作弊——纷纷离职了。我们这批老师在离开该机构后同时也离开教培行业了。现在一群人在抱怨职场内卷和内耗时,大家都有相似的底气:大不了不干。

现在你环视一下身边的教培圈,你会发现,很多人离开某一家教培机构后,不久后,他又重新回到教培行业里来。

所以现在监管部门对教培市场进行严查整治,很大程度是断了教培人的后路,他们如果离开教培行业后,会非常迷茫。他们形成的能力舒适圈和强化了的技能局限性,再去一个新环境用一个新的行为模式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传统教育的流程化生产模式。小班课老师习惯了按照教学系统里的课程PPT直接演读,一对一老师习惯了测评、讲评、再拓展地讲题。每日每夜重复打造这项技能,可以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专业,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原子化。

如果不让他们讲课,难道让他们讲笑话吗?

从“双减”到现在的严查整治,大家都以为教育部门对教培行业整治只是闹着玩的,所以他们即使不在教培机构工作了也要出来单干,对市场监管没有敬畏。从教改和“双减”等一系列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减压减负和慢慢地去唯成绩论是必然趋势。但大家依旧不离开教培行业,主要是针还没戳到肉,不知道疼。

现在的监管势头一下子下来了,大家就开始手足无措,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完全无力招架。

不像其他行业的裁员或者缩编,他们长期以教学为谋生的手段,突然不被认可了,对未来经济来源没有了底气。

另外一层是自评和社会对教培人的评价存在矛盾。教培人自认为他的教学行为校内教育的补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另一个秤砣,在平衡整个教育生态。而社会及政策对他们的评价则是“制造焦虑”“加重学习负担”的罪魁祸首。这让他们在社会价值感上出现缺失。

监管、查处,其实是对教培人实际付出的一种不认可。

这是一次筛选?

如果把将来未来的这次严查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当作是一个市场的选择,留存下来的教学老师一定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并能把教学能力延伸的特性。

这种能力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而是能够延伸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上的教学指导。因为老师要进行一种教学内容的跨行,那么在教学资质上需要有强的背书。那些非“本专”学历的老师就会被市场淘汰。

在教培崛起的时候,非专业的或低学历的教培人非常常见,现在在一些素质类教培机构中依旧存在很多非“本专”的老师。例如少儿编程机构,教语言Python、C++的老师不少是非师范老师、非计算机专业老师、非本科老师。而且他们的学历证书一般都不公示。

我们一直在说教培行业是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师范生实现就业,但环视教培圈,真正师范生占比又有多少,跨行、跨专业更不在少数。身边不少师范生进入教培的,都是为了混一个教学经历,然后进学校。

当谈及教培市场整治时,不要再拿师范生就业问题出来说事了,因为总会顾此失彼,我们担心师范生就业,我们就不考虑学生压力吗?

这次整治被筛选掉的都会是不专业和能力单一的教学老师,家长们应该庆幸,孩子们未来在教培行业里遇到的老师,大概率都是优秀的老师。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教培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型的人。

有人以为老师会教语数英物化生就是通才。但那不就是学生“本才”吗?我所说的“通才”是为了日后教育环境变化而实现的就业转化的能力。例如教学老师同时学习运营能力,也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或者家庭教育知识,即使后期转型,也能往相关内容延伸。

生存在教培行业的老师,其实也是生活在社会。所以工作其实跟教育一样,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工作,那么我们不能因为脱离教培就无法生活。

破防,是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是对不确定的焦虑。

“大不了不干”

我能够理解破防并不是教培人的情绪宣泄,仅仅是他们生存危机和职业价值感的缺失的一种应激反应。但是我们要理解整治政策的初衷都是建立在“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上的,学生的未来也是未来,我们不能因为涉及个人利益则罔顾学生利益。

教培人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在互联网上到处宣泄情绪,而应该完善自己的能力短板,争取在越来越规范的教培环境中生存下来。

我也期待教培人非常有底气说出那句“大不了不干”。

1 阅读:1498

评论列表

风中细雨

风中细雨

6
2025-04-19 08:10

应该整治的是在职教师的课外有偿补课行为

夜风无语

夜风无语

2
2025-04-19 10:29

一对一辅导的,根本不用租房,咖啡厅直接上课

纵横

纵横

2
2025-04-23 06:02

上万亿的市场却一分税没有交,税务局查一下,罚一下,这么多年了,不是小数!

元化玩转趣事

元化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