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娶林小芳?你小子是不是疯了!”我爹一听我要娶小芳,气得把烟袋锅子敲得震天响。“村里那么多好姑娘,你偏要娶个……”我娘也在一旁帮腔,说小芳配不上我。可我的心意已决。我记得小芳帮我缝补工作服时,专注的眼神,细密的针脚,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她轻声说:“这针脚密实,不容易再破。”那一刻,我知道,就是她了。
婚礼很简单,没有鞭炮齐鸣,没有宴席宾客,只有几桌简单的酒菜,和我几个要好的工友。我爹娘虽然来了,但全程板着脸。小芳穿着自己缝制的红色连衣裙,小声对我说:“明远,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握着她的手说:“傻丫头,跟着我,你才会吃苦呢。”
婚后的日子,我们住在厂里分配的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平房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小芳在街道小厂做缝纫工,一个月40多块钱,我60多块钱。日子虽然清贫,但小芳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她会用布头缝制厚厚的窗帘,把简陋的小屋布置得格外温馨。每天下班回家,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看到小芳忙碌的身影。
85年的冬天格外冷,厂里效益不好,开始裁员。我心里也开始打鼓。有天晚上,我看到小芳在昏暗的灯光下还在缝补衣服,心里很不是滋味。“小芳,要不我去学点技术吧。”我下定决心。从那以后,我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修理车床技术,小芳每天都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厂门口。工友们都说我娶了个好媳妇,我嘴上笑着,心里却满是愧疚。
88年初,小芳怀孕了。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小芳怀孕期间依然坚持工作,直到7个月才在家休息,还接一些缝纫的活补贴家用。儿子出生后,日子更加捉襟见肘,但我们从没抱怨过。小芳总是说:“明远,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90年,国营厂改制,我面临下岗的风险。小芳在家照顾孩子之余,开始做一些刺绣拿到集市上卖。一次,我在集市上遇到了初中同学张建功,他建议我们一起做外贸生意,把小芳的刺绣作品卖到国外去。我犹豫了,毕竟“铁饭碗”来之不易。小芳却鼓励我说:“明远,咱们拼一次吧!你有技术,我有手艺,说不定真能闯出一片天。”
92年初,顶着所有人的质疑,我辞掉了厂里的工作,和小芳一起创业。我们借钱租了个小门面,小芳负责设计和刺绣,我负责改良工具提高效率。一开始,生意并不好做,经常入不敷出。我一度想要放弃,但小芳总是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她开始教村里的妇女们刺绣,我则跟着张建功南下广东学习,了解市场需求。
转机发生在93年夏天,一位德国商人在广州展会上看中了小芳设计的刺绣挂饰,当场下了订单。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找上门来,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我们雇佣了更多的村民,小芳手把手地教他们刺绣技术。95年,我们在县城买了第一套房子。搬家那天,小芳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激动得哭了。她说:“明远,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紧紧地抱着她说:“这都是你的功劳。”
后来,我们的工厂越做越大,小芳的刺绣作品也越来越受欢迎。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都对我们刮目相看。我爹也拉着小芳的手,红着眼眶说:“闺女,爹对不起你,当初是爹不懂事。”
00年,儿子小东考上了省重点大学。送儿子去大学的路上,我和小芳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小芳靠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她的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眼角的皱纹,额头的纹路,都是我们一起走过16年的见证。我握着她的手,那双因为常年刺绣而布满老茧的手,却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
想起1984年的春天,我爹问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要娶林小芳。谁能想到,正是这个“脑子进水”的决定,让我拥有了如此幸福的人生。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不畏惧风雨坎坷,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和一个懂你、支持你的人,相携一生,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