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林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难以自洽

董小华评趣事 2024-05-17 10:57:17

张洪林医学博士在前些日子的文章《我彻底否定经络存在的论述至今无可辩驳,深感学术寂寞!》中夸下海口,其自吹自擂的说辞,确实也把他自己塑造成了独步古今的标志性人物。然而在外人眼里,这只是他自娱自乐的梦呓而已。

他的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颟顸自负,彰显出其缺乏自知之明,他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这种性格的人在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后,往往就会产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自负心理,实际上,这是轻浮肤浅人格的一种标准体现。

况且他的这种心态,完全是他自欺欺人的心理下,自己所营造出来的皇帝新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张洪林剽窃别人所谓“成果”的“针灸——神经反射弧调节理论”,就像缺胳膊少腿的凳子,完全立不起来。说穿了,这个理论体系缺陷很大,形不成闭合的证据链,许多与经络有关的现象,这个理论无法给人以合理性的解释,因此“针灸——神经反射弧调节理论”是一个无法自洽的谬论。

这个结论绝不是没有根据的臆断,为了证实我的说法,下面就开始用论证来夯实我的这个结论!

◆张洪林说:

“按照中医理论的说法是针灸疏通了经络瘀滞的气血,平衡了失衡的阴阳。这种说法是思辨臆断的内容。

现代医学的说法是,针灸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体系反射弧过程调整了病变处的功能。这种说法是符合科学的。”

★我的反驳:

这种方法在针灸原理上完全符合科学吗?

我认为,虽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体系反射弧过程调整了病变处的功能。这种说法也是符合当今医学科学的。但是,用针灸的方式,来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体系反射弧过程调整了病变处的功能的说法在逻辑上并不能自洽。因为任何理论体系的形成,都需要完备的闭环证据链。

而张洪林用针灸神经反射弧调节内分泌之说,来诠释针灸的奥秘,其理论体系是有重大缺陷的。

要想知道这一理论体系的缺陷,先要清楚这一理论体系的生理学真相。

针灸——神经反射弧调节理论体系的阐述:

人体在外部刺激下,会产生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被分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理性反射和病理性反射。

其作用机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会产生规律性应答。

其原理就是,刺激物作用于神经感受器引起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内分泌活动,这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方式。

按现代中医针灸学的阐述:

针灸在刺激穴位的时候,会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扎到神经之后的感觉。所以针灸扎到神经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针灸针的规格非常的细,刺激到神经,并不会造成神经的损伤。所以只要遵守针灸的操作规则,是不会伤到神经的。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因为针扎到重要神经,出现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情况不在少数。

如:针灸扎在神经干、神经根、脊髓、血管等部位,可能会致人瘫痪。扎坏面神经,导致嘴歪眼斜。因此,有经验的针灸师,都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的。

针灸会触及神经的,但是所触及的神经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外周神经和末梢神经。因为针灸的针很细,所以对神经的伤害性不大。现代针灸师的技术发展,有些治疗专门扎神经。所以张洪林的神经反射弧理论还是有一定立脚点和市场的。

然而针灸神经的理论最大缺陷是无法衔接循经感传现象,这就是张洪林伪理论的重大缺陷!

★事实上,“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有四个方面不自洽:

如果用神经反射弧理论来解释针灸,则有以下说不通的地方:

1、针刺神经,循经感传就不会有,只有神经反射信号。

2、循经速度比神经传导慢的现象无法解释。

3、循经感传具有神经传导所不具备的“气至病所”的特异性。

4、乱扎就可以治百病是不可能的。

一、先说一下循经感传:

对于循经感传,张洪林的说法是:

“我从1993年提出否定经络存在以来,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确表态说:“包括针刺产生的得气和循经感传,全部感觉都是神经功能的过程,与被顶礼膜拜的经络没有一丝一毫关系,因为经络本来就不存在。”

“这些都是针灸界公认的经络实质科研人员分别在针灸临床和实验中发现的铁的事实,全部证明一个无可辩驳的科学结论——循经感传只与神经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与所谓的经络没有一丝一毫一分钱关系!!”

耳针治疗“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体系完成的。”

然而,张洪林并没有解释针灸经络上的穴位,为什么会有与神经反射传导不一样的循经感传这种经络运行感觉?

做为资深中医师的张洪林,不是不明白循经感传的感觉和针刺神经所导致的刺痛感或触电感是不一样的吧?

什么是循经感传呢?

从字面上理解,循经感传就是沿着经络所进行的感觉传递。

教科书上的定义是:

“当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身体所出现的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会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进行传导。”

也就是说,当针刺在正确的经络穴位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等等。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这种感觉是特异的,一般比较钝。这种感觉有别于神经反射传导的尖锐感。

外周神经末梢传导针刺反射信号一般被描述为尖锐、灼热、刺激、触电、穿透样的疼痛,而且传导速度快如闪电。

张洪林曾经在文章中说:

“当我针刺患者手或脚上的穴位,患者会产生一下子“麻”到了整个上肢或下肢的感觉。有的更敏感的人甚至能出现从手或脚麻到头部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刺到神经上的触电感。

在古代针灸书籍中,所记录的循经感觉被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

“得气”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其记载如下:

“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意思就是说,针灸师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如果针刺“得气”感觉出现,就说明施针成功。当出现“得气”现象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针灸师也会有一种针被“吸住”了的感觉,而且感觉针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中国古典医书中,有许多对循经感传现象的描述。古时中医多将循经感传现象的“感”和“传”分开表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

“若行若止,如蚊虻止”

来形容针感似蚊虻爬行的循经感传现象。

《灵枢•刺节真邪》中记载: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这段话描述了针刺时促使热感产生并传导的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记载:

“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来强调了气至病所的循经感传现象。

《针灸甲乙经》中有:

“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的记载,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寒感循经从足传至膝部的现象。

这种感觉和针刺神经末梢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在中国大陆展开了一场经脉现象的普查。大量事实证明,经脉现象循行性感觉的出现与临床疾病相关。循行性感觉的趋病灶走行即“气至病所”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对于循行性感觉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了很多循脉规律。

在实验研究中,肯定了很多循行性感觉的高等临床神经学特性。对于中日两国已经报道的循行性感觉阳性案例进行了循脉分析与循脉诊断。也有循脉治疗成功的大量报道,这些充足的证据足以证明循经感传并非神经传导,神经在其中的角色,仅仅是把循经运动的感觉传递给大脑。形象的说,神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好像汽车发动机的感温塞一样。

二、针灸所产生的循经速度比神经传导速度慢。

《灵枢•五十营》用:

“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来描述了循经感传的速度。

经络运行速度在每分钟时间内只运行五米左右,而神经的速度在大概在每分钟120——7200米。这两种差别如同步行和飙车。

三、循经感传所独具的“气至病所”的特异性:

中医医疗观察实践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这种现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

四、“乱针治百病”的神经针法不靠谱!

假设如果张洪林的“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成立,那么只要用针在人的身体上随便乱扎,就可以包治百病。如果真的在事实上产生这个效果,就会印证张洪林的理论是正确的,因为满身的外周神经末梢都是神经反射感受器,不管怎么扎,都会产生神经反射分泌效应。然而事实却是,完全不是这回事!

即使张洪林本人,也会循规蹈矩的按照中医书的指导,按穴施针。

张洪林曾经在文章中说过:

“我之所以能够这么努力学习中医,源于我学习针灸第三天的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针刺合谷穴,只一针就止住了同学的牙疼。这个立竿见影的惊人效果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亲身感受到中医针灸的魅力。”

尽管张洪林曾经煞有介事的说:

“针刺治疗临床除了部分经验传下来的有效穴位外,选什么所谓经络和穴位真的没有那么严格和重要!多针多穴有效,少针少穴一针一穴也有效。甚至无针无穴也有效。”

张洪林进一步强化他的乱扎理论,他说:

“不讲经络、实际与经络无关也宣称能治疗全身各部位疾病的耳针、头针、手针、足针、踝针、鼻针、腹针……等等,这些不一而足的众多被针灸界承认的、都可以局部针刺治疗全身部位疾病的方式,实际都是针灸界自己彻底否定经络存在和作用的有力证据!! ”

事实呢?

张洪林口中的这些头针、手针、足针、踝针、鼻针、腹针都与经络有关。

事实是,人体有众多经络汇集于耳朵、面部、手足部。主要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的部分经脉,其中与耳朵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六阳经。

手掌上循行的经络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起于胸中,左右各9穴。手少阴心经亦为阴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耳部的经络如何分布呢?

胃经在上耳前,小肠经在耳中,膀胱经位置从巅至耳上角,三焦经的位置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经走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可见,张洪林的判断,不是像是从一个系统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博士口中说出来的,是否是学艺不精,还是另有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尽管张洪林的理论信口雌黄,他却在针灸实践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他深知,如果随便乱扎,极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

然而张洪林却积极撺掇怂恿别的针灸师进行试雷!

张洪林说:

“一些针灸临床医生问我,不依据经络理论指导临床选穴治疗,你让我依据什么?我想告诉你们,针灸临床是针灸临床,针灸的现代科研是现代科研,在科研还没有形成新的系统理论依据前,你们还是照旧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临床治疗吗!不过我建议你们有时不妨离开经络经验穴位,试试在表面好像没有道理的部位针刺,没准照样有效甚至效果更好呢!”

张洪林对乱扎治病的论据是:

“至于针刺什么地方会对什么病变效果更好,除了有已经存在的经验穴位外,可以进一步在一念代万念内涵的科学机制基础上做进一步临床实验探索。不过一定不要受根本不存在的经络认识干扰,感觉神秘莫测和感觉离开经络理论指导就手足无措了。”

张洪林认为:

“大脑神经细胞这个活动规律与针灸原理有密切关系。人患病时,尤其属于一般功能失调病变,在大脑会形成一个病态兴奋灶。

这个病态兴奋灶的存在让人感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时,给身体某个地方针刺治疗,针灸针在身体刺激必然形成传导到大脑的兴奋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当这个针刺治疗形成的兴奋灶足以强烈时,必然会产生抑制原来存在的病态兴奋灶兴奋性的作用,形成“一念代万念”的减轻缓解功能失调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张洪林的“理论”虽然说得振振有词,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他随意乱扎就可以治疗任何病症的实证论据。问题是,刺激的兴奋灶可以压制病灶的兴奋灶如果能成立,病人自己随便扎两针就能治好病,还取穴干什么?岂不是多此一举?如果这样的臆断能成立,或许随便踢病人两脚也会把病人的病治好,这件事在家里就能做到,还用得着花冤枉钱请中医师吗?

当然我也承认,针灸刺激产生兴奋灶的说法也有对与引起神经兴奋的病有一些效果。

如:癫痫、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症、脑血管疾病。但对于并非与神经兴奋有关系的疾病呢?

如:先天性脑病,就不会在大脑形成兴奋灶,但是却可以进行针灸治疗。

再如:

针灸治疗对患者的年龄,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婴幼儿时期,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不完善,导致外界刺激不易在大脑皮质形成明确兴奋灶,然而针灸却可以治疗婴幼儿疾病。比如说,对于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针灸有显著的作用。

坚守传统中医理论的针灸手法,完全是以脉象作为主线,脉不行了,把脉扶起来;脉亢的,把脉泻下去。完全的以脉取穴,以脉施针,分上中下焦进行施针。

比如治疗胃病,需要针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从距离上看,足三里穴离胃部相当远。按张洪林的神经针法,应该把针灸位置选择在距离胃部病变部位的近处,越近越好。

但是为什么中医师偏偏把穴选在腿弯附近呢?因为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而以张洪林为代表的中医西化派,解释针灸足三里治疗胃病的机理却是这样表述的:

“刺激足三里穴,通过兔疫动力蛋白抗体2传输到脊髓神经中枢,之后这部分神经信号再传递到迷走神经-肾上腺轴,肾上腺因此释放抗炎因子,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多巴胺 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症作用。”

为了印证这个说法,张洪林还发出了一个论据。张洪林说:

“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没有经络知识概念的美国现代医学大夫,遇到比如一个胃痉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位立即取得了患者剧烈胃疼被有效缓解的效果,他会怎样想这个原理机制呢?

我想他绝对绝对不会受经络理论影响干扰,因为他没有这个经络的知识概念,他绝对绝对会依据现代医学举世公认的神经内分泌反射弧调控体系原理来寻找答案!!”

我对此的解释是,没有接触中医经络理论的美国现代医学大夫,遇到一个胃痉挛患者,偶然间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巧针刺到了足三里穴位的位置,结果立即取得了患者剧烈胃疼被有效缓解的效果,他一定会以西医的观点来解释这个原理机制。

即:

“神经反射弧受刺激,导致神经细胞腺体释放抗炎因子。”

然而他可能只有这一次成功治疗的机会,因为下次他再用针刺法给病人治胃病,针刺到与胃病相关的经络穴位的概率是相当低的,除非他是个有心人,记住了这个位置,并相信这个位置与胃病有关联。

问题是,为什么为病人满身都是外周神经末梢都是神经反射感受器,而针灸师偏偏选择腿弯附近的足三里穴呢?以张洪林为代表的中医西化派对此是懵懂的。

而张洪林也曾经说过:

“针灸毫针刺激穴位感受器在大脑形成的新兴奋灶必然抑制其周围的病态兴奋灶,从而产生疗效。“

提请读者注意张洪林“针灸毫针刺激穴位”的这段话,张洪林的这段话,自证了他自己本人也不敢离开穴位来进行针灸,他的这段话,是与他所谓“离开经络经验穴位,试试在表面好像没有道理的部位针刺,没准照样有效甚至效果更好呢!”的言论是自相矛盾的!

张洪林的“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在多个方面露了大怯,难怪他把我双拉黑,以便制造信息茧房,以此来用他的单方面掩盖性说辞来愚弄他的拥趸者。

逻辑链条断了的“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就像一个永远也无法完成的拼图,逻辑上不能自洽。而张洪林臆断出来的“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既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又不能合理解释本就不属于神经传导性质的循经感传现象。

从中可见,张洪林所谓循经感传即神经弧反射传导之说是非常不靠谱的。

根据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研究团队首次较系统地揭示了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反应通路,证实电针抗炎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和频率特异性,从而用现代科学的内涵阐释了针灸理论“合治内府”合理性。

“合治内府”是《内经》中的取穴原则之一。是指足三阳经上的六腑合穴主治六腑病。因足三阳经的支脉由此进入六腑。

从中可见,这种以经络运行线路所出现的循经感传现象,如果单独用张洪林针灸神经传导理论来解析,是无法解释通的。

虽然现代针灸学新发展出来的针灸理论,肯定了一些针刺神经的刺激疗法对具有精神干预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如:

现代中医新吾穴治鼻炎干眼等五官疾病的针灸疗法,就是明确要求针刺到蝶腭神经节上的。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的原理是:将中医针灸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相结合。临床治疗中发现,针刺此穴对于鼻部疾病患者疗效很好。此疗法是由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发明的,这个疗法应该和经络无关,其实说穿了,从根子上它还是属于西医疗法。

针灸在镇痛放面的作用是显著的。按中医西化派的神经反射弧理论似乎也说得通。然而问题的焦点也在这里。

针灸师在开颅手术中对患者进行针麻,可以在患者清醒的情况实现脑部麻醉。

其运针方式如下:

第一根银针扎进左脚脚背太冲穴上,第二根扎进左脚脚踝上方的跗阳穴。接着是头后,三根银针分别扎到了头部风池穴和上星穴。正极和负极的电线两头一头绑在银针的尾部,一头与电麻仪相连。1台电麻仪和5根银针,这就是在开颅手术中使用的全部针刺。

这种针灸镇痛机理,是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所形成的逻辑性的说法:

“针刺镇痛是在许多递质或调质共同参与下实现的。针刺镇痛时,经络运行状态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相关区域发出信号,导致脑内内阿片肽释放增加,其中 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脑内具有很强的镇痛效应。”

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不然为什么会把穴位选择在与经络相关的穴位上?

比如:参与针刺麻醉镇痛的太冲穴隶属于足厥阴肝经,跗阳穴隶属足太阳膀胱经,凤池穴隶属于足少阳胆经,上星穴隶属于督脉。

如果按张洪林的随意选穴都会有效果的歪理邪说,冒然在穴位之外行针麻醉镇痛,结果不把患者疼死才怪!

后记:

张洪林的“针灸——神经反射弧理论体系”,是现代新针灸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其理论依据,可以借鉴“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的实践。”,然而这只能算作是针灸的支流,绝不是中华传统针灸的主流奥义,而是结合西方医学理论的产物,虽然说“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的实践”发展了针灸技术,但是用它来取而代之的否定经络穴位理论,则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现代发展出来的神经针灸和古代经络针灸术还是有差异的,天然上二者本来就是貌似相同而不相通的两套体系。

特别是国内外多项现代循证医学实验,已经清晰的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从形成证据可信程度的方面判断,国内外多项验证经络存在的实验证据中,不仅发现解剖学意义上的经络实体,而且还在对经络的物理探测,荧光显影方面提供了经络存在的证据。这表明,多维度证据间,已经建立起可靠的关联性,再加上已经存在的循经感传现象,和针灸能治病等等所形成的完整证据链条,足以证明经络的存在。

无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祝总骧教授团队的物理探查发现人类存在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经络实证论证,还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团队解剖学意义上发现经络的论证,还是2020年12月,美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利用最新技术发现了人体内“流动流体的超级高速公路”的论文,到上海复旦大学丁光宏小组发现经络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到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的研究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这些循证医学发现,其论证文章都具有严谨的学术作风,非常具有科学精神,看不出学术造假的痕迹。与张洪林那种学说没有循证医学实验的论证支撑,单凭臆断作证据的结论,公信力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以定论,这几项循证医学发现经络的实验报告,其学术欺诈造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人们似乎有个疑问,为什么三个人体解剖学实验中所发现经络线上的经络组织,所描述的形态各异呢?

其实这种差异,完全可以用祝总骧教授所提出的"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的理论来解释。

所欠缺的,就是以国家力量组织一次循经医学探察,以便提供证明多种经络形态的共同存在的证据,进而验证祝总骧教授所提出的“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进一步夯实经络客观存在的认识基础。

证实性的结论,在于其建立起来的证据体系是否完善、证据是否有充分的角度分析,是否有紧密的相关性。相关性是证据的根本属性,如果相关性的证据间能形成证据链,那么证据就具有可采性,证据间所形成的逻辑链也是自洽的。

话到这里,已经很明瞭了。张洪林医学博士夸口说:

“很长时间缺少又懂中医经络理论,又懂包括逻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方法人士的比较全面彻底无可辩驳否定经络的人出现。现在,我来了,我已经感觉到经络这块砖被我撬动了!”

问题是,他撬动了吗?

0 阅读:32

董小华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