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机来华,中国还没点头,气球事件的把戏,美国还想再来一次

田田评国际 2023-06-22 12:18:08

布林肯访华这件事,中美都还没正式宣布,然而美媒那边就已经通过所谓的“内部消息”,掌握了一个真实性有待商榷的“具体日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这个日期的临近,美国政府那边打出了三板斧,很可能是在从旁策应布林肯的访华之行,为接下来的中美对话制造谈判筹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这三板斧分别是,炒作中国战略核力量,杜撰所谓“中国在古巴设立监听站”,以及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最后布林肯没去成北京,这三板斧也能服务于美国现行的对华战略。站在拜登政府的角度去看,如果不考虑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影响,这确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外交投机策略。然而,如今中美重启双边高层对话没多久,美方就迫不及待地搞些盘外招,这无疑增加了沟通难度,也会严重损害美方在中方这里所剩无几的外交信用。

【美国总统拜登】

这个炒作中国战略核力量,是怎么一回事呢?日前,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了2024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提案,其中要求五角大楼,在中俄就所谓“核威慑”进行合作时通知国会,并对合作进行大致描述,评估后续影响。

美国过去就想把中国拉进美俄的核军控计划,但未能如愿,中方并未落入美国罗织的话语陷阱中。俄乌冲突以后,美俄暂停了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彼此核力量的透明度持续下降。同时,俄罗斯已经面向北约加强了自己的核威慑态势。上个月,俄罗斯与白俄正式签署协议,在后者境内部署战略核武器。

【美俄之间的核互疑不断上升】

这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而以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浅薄理解,很难不认为,中俄或许会围绕对西方的“核威慑”展开战略合作。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就表示,美国与北约正专注于核能力现代化,确保在2030年前,能同时对两个势均力敌的核大国形成威慑。那么众议院这个提案,显然是在呼应沙利文的布局。

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虽然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天生就有一定的威慑属性,但中国的核战略,是基于国家安全需求,而非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中国也并非只有俄罗斯这一个合作伙伴。美国那边臆想的中俄“核威慑”合作,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当然,美国恐怕自己也心知肚明,只是找一个方便向中俄找茬的借口而已。

至于所谓的“古巴监听站”,就更荒谬了。很可能是美国政府与媒体在演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华尔街日报》放出相关消息后,美国那边则给出了完全自相矛盾的信息,一开始白宫火速辟谣,声称报道不实,中国跟古巴也相继明确否认。

【柯比先是辟谣称消息不实,然后也加入了炒作的行列】

本来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没过多久,美国政府官员又通过美媒放风,声称美方正在“高度关注事件进展”,接下来就是一呼百应的怪相,除了负责调取消息简报的五角大楼默不作声以外,各级官员都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场闹剧的行列,其中就包括据说正在筹备访华行程的布林肯。白宫的发言人柯比还煞有介事地表示,希望这些消息不会影响布林肯访华。美国反应如此,也反过来也证明,气球事件是炒作,是闹剧,是“可耻的人搞出来的”。

纵观事件全局,这个所谓的“古巴监听站”事件,只有美国闹得最起劲,中国跟古巴在否认过美媒报道以后,便不再理会美方的表演,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态度。

【谢锋大使曾指出,中美关系的稳定,与维护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并行不悖】

再然后,就是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眼下这个法案已经在众议院跟参议院都表决通过,进入了最后的总统签字环节。但即便拜登签署了这个法案,也不代表中国从此就正式成为发达国家了。帮中国摘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美国还没有这个资格,它的国内法,也不可能凌驾于国际标准之上。这个法案存在的意义,一是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偏见,二是印证了美国的霸权心态。

最后做个总结。布林肯访华前夕,美国的这三板斧,都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嫌疑,本质上就是找那么几个借口,向中国发难,使自己在中美外交互动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在国际社会混淆视听,营造出一副美国对华外交策略,占据了所谓“道德制高点”的假象,为自己采取的一系列恶性竞争举动找理由。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今的美国,确实是超级大国当得太久了,在大国外交领域,几乎毫无经验可言,很多策略,都过于想当然,仿佛采取了就一定能奏效一样。但过去的经验证明,美国以对抗式的思维去搞外交,最后得到的只有对抗。但中美关系,中方不会让美国牵着走。布林肯来与不来,都不会改变这个基调。

0 阅读:32
田田评国际

田田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