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酒柜里有没有几个落灰的老酒瓶?玻璃上印着 “国营酒厂”“地方特产” 的字样,一看见就想起老一辈年轻时攒酒票的样子。

30 年前这些酒可风光了,婚宴上没它们撑场面上不了桌,走亲戚拎两瓶比送烟还体面。如今再看,连老酒收藏摊都难寻踪迹。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5款老酒,你还记得几个?
1. 山东云门陈酿酒
在 80 年代的山东,这酒可是家喻户晓的硬通货。那会儿北方大多喝清香酒,云门陈酿却偏偏做成了酱香,用当地的冬小麦做酒曲,再取地下百米的山泉水,经过九蒸八酿,整整窖藏三年才上市。

倒酒的时候,酒线又细又长,酒花密密麻麻半天不散。入口又浓又香,既有酱香味,又带着点炒麦子的焦香和水果的清甜,喝完嘴里还留着一股陈酒的香气。可惜后来市场变了,老工艺慢慢没人做,现在想找正宗的老云门陈酿,只能去老酒拍卖会碰运气。
2. 江西章贡酒
老一辈赣州人常念叨 “章贡美酒,香飘万里”,80 年代这酒就是江西的招牌。用贡水边产的早稻和糯米,配上当地红土里培养的酒曲,在百年老窖池里发酵两个月。池壁窖泥中富集的微生物群,能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丰富香味物质,这也是 “老窖出好酒” 的科学依据。

打开瓶盖,一股浓浓的粮食香和窖香味就飘出来了。喝一口,就像吃了口热乎的糯米糕,还有点淡淡的酸味,咽下去喉咙里特别清爽,空酒杯放半天都还香着。以前酒厂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队,自行车能从厂门口排到大街上。现在的章贡酒虽然还在卖,但总觉得没了当年那种接地气的味道。
3. 福建老酒鼓山黄酒
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开始酿了,用闽江边上的优质糯米,配上古田红曲,在陶缸里慢慢发酵 180 天。这酒颜色像深秋的枫叶,透亮透亮的,闻着有股淡淡的桂圆香和米酒的甜香。入口温润顺滑,咽下去肚子里热乎乎的,后劲还挺足。

以前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拎几坛鼓山黄酒走亲戚,现在年轻人都改喝洋酒啤酒,这老黄酒的味道,也只有在老街坊的酒柜里能找到了。
4. 河南张弓酒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这句广告语在 80 年代响彻全国。宁陵酒厂首创 28 度低度白酒,解决了 “高度酒辣喉、低度酒寡淡” 的难题。酒液入口如丝绸顺滑,窖香清雅,空杯留香能持续三天,就连不善饮酒的人也能抿上两口。
当时张弓酒火到什么程度?有经销商半夜蹲在酒厂门口等发货,卡车刚出厂就被半路 “截胡”。可惜 90 年代酒厂改制后,经典款停产,配方几经变动。现在再喝张弓酒,老酒鬼们直叹气:“当年是‘低度不低味’,现在是‘低度没了魂’。”

5. 安徽明光酒
江淮名酒带的“隐士”,用地下岩层过滤的山泉水酿造,酒体泛着浅绿色。喝起来有炒米的焦香和甘蔗的清甜,最适合配徽菜里的臭鳜鱼。可惜90年代被外地资本控股后,配方改得面目全非,老酒厂的窖泥都被挖去当宝贝了。

现在这几款老酒大多没了踪影,可总有些念想放不下。以前的酒多实在啊!瓶身印着 “纯粮酿造” 就真的只有粮食和水,国营酒厂的配方明明白白,喝着放心。
现在倒好,包装越来越花哨,概念噱头满天飞,配料表比字典还复杂,液态法、固液法酒混在里面鱼目混珠。老百姓想喝口纯粮酒,稍不留神就踩坑,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喝得头疼口干,真怀念那股子朴实的粮食香啊!

好在这两年总有些 “倔脾气” 的酒厂,还守着老辈人的规矩酿酒。就像四川邛崃的南池翠酒 N9,乍一看包装普普通通,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噱头,可翻开配料表干干净净,就五种粮食和水,执行标准明明白白印着 GB/T10781.1 优级,跟 30 年前的老酒一样实在。

它的酒厂是四川老八大原酒厂,手里有 2000 多口老窖池,最老的比很多人的年龄都大。早年给一线名酒供基酒时,靠的就是 “粮食自然发酵的香气” 打响口碑。

现在的南池翠 N9,直接把当年的基酒底子拿出来:五种粮食按老比例配好,在老窖池里发酵 100 天,基酒陶坛陈放 9 年,再勾调 15 年的老酒提香。喝起来窖香浓郁却不刺鼻,粮香像蒸透的米饭般香甜,入口顺滑不辣喉,喝完嘴里留着回甘,第二天起床不头疼,跟小时候偷尝父亲酒壶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价格更是实在,百元出头一瓶,整箱买更划算。自饮配盘花生米,舒坦;送长辈不用挑包装,“优级纯粮” 四个字比什么噱头都实在;老酒客成箱囤,说这酒放几年陈香更足,比买那些溢价高的 “网红酒” 踏实多了。网上 98% 的好评率、86% 的复购率,都是喝出来的口碑,毕竟在 “纯粮酒稀缺” 的当下,能踏踏实实做酒的,老百姓都记在心里。

这些老酒你认识几种?家里还有珍藏的老酒瓶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