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滴滴,本想一路顺风,结果等了个寂寞?
这滴滴预约单的新规,到底是给咱老百姓送福利,还是挖了个坑让人跳?
最近,台州、株洲、扬州的朋友们都在吐槽,说滴滴改规矩了!
临近出发的预约单,现在不用抢了,直接指派。
平台说了,这是为了让司机多挣点,乘客体验更好点。
听着是不是挺美?
平台是这么想的,以前抢单,得拼手速、拼口碑,离得近的司机眼巴巴看着单子被别人抢走,离得远的又不敢抢,怕赶不过去。
现在好了,就近指派,司机不用抢,乘客不用等,双赢!
但现实真是这样吗?
上海的李师傅第一个站出来喊“坑”!
新规之后,他发现自己忙活一天,收入反而少了15%。
咋回事?
原来,指派的单子大多是高峰期短途,跑的趟数多了,但单价低啊!
就像你吭哧吭哧搬了一天的砖,结果发现都是空心的,看着多,其实没啥用。
李师傅算了笔账,以前一天跑个十几单,现在能跑二十几单,但挣的钱还不如以前。
这到底是“增收”,还是“添堵”?
广州的王女士也表示有话说。
以前抢单,起码知道司机在哪,大概多久能到。
现在指派了,司机在哪都不知道,有时候等了十几分钟,车还没影儿。
这预约了个啥?
预约了个“遥遥无期”?
更扎心的是北京的滴滴司机联盟,他们直接质疑平台的算法黑箱。
为啥有的司机天天派好单,有的司机一个月都碰不到一个?
这到底是随机分配,还是暗箱操作?
平台的回应也很官方:算法复杂,涉及因素多,难以完全公开,但会持续优化。
这话听着,就像“正在研究中”,永远没有下文。
你看,评分高的司机A,每天指派单接到手软,评分低的司机B,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挣钱。
平台一句“算法优化”,就把所有问题都推得一干二净。
这公平吗?
深圳宝安机场的张师傅更惨。
以前在机场排队,好歹能接到几个大单,现在机场外围的单子直接指派给附近司机,他只能在机场干瞪眼。
你说气不气?
就像你在饭店门口排队,结果服务员把好菜都端给旁边桌了,你只能啃馒头。
更可怕的是,高德打车也开始学滴滴这一套了,这下竞争更激烈了。
司机们为了多挣点,只能多平台注册,到处跑。
平台呢?
忙着抢市场,谁管你司机死活?
监管部门也开始出手了,要规范平台用工模式,保障司机权益。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平台们总是能找到空子钻。
司机们也开始抱团维权,成立司机联盟,但力量还是太单薄。
滴滴这新规,就是一场各方利益的博弈。
平台想省钱,司机想挣钱,乘客想方便。
但资源就这么多,谁多拿一点,别人就少拿一点。
平台不能光想着自己,也得想想司机,想想乘客。
不然,这网约车,迟早要玩完。
说句不好听的,平台吃肉,咱也得喝口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