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朋友,敢于与权贵甚至皇帝作斗争,是要有勇气与牺牲精神的。本文讲述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有一位名臣以其坚定的立场、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情谊,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楷模。他,就是何如宠,一个对朋友侠肝义胆,从不随波逐流的忠臣。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激昂的赞歌,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下面敬请仔细聆听:
何如宠画像
一、步入仕途、正直为官
何如宠,字康侯,号芝岳,生于1569年,是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并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的才华和品德,很快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
然而,何如宠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了多次起落,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诱。
在官场中,何如宠以清廉正直著称。他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的底线。天启元年(1621年),何如宠升任礼部侍郎,然而,因母亲病故,他未能及时上任,而是选择在家守孝。
何如宠书屋
守孝期满后,他重返朝廷,继续为官,但此时的朝廷已被阉党魏忠贤所控制,正直的官员纷纷遭到排挤和打压。何如宠也未能幸免,他因被诬陷与东林党人左光斗同党,而被革职。
被革职后的何如宠并未因此消沉,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崇祯帝即位后,大力整肃朝政,惩处阉党,何如宠得以重新起用,先后担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他上任后,勤于朝政,一丝不苟,深受朝臣们的尊敬和爱戴。
二、对朋友侠肝义胆、从不随波逐流
在对待朋友方面,何如宠更是表现出了侠肝义胆的精神。他深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真正的友谊难能可贵。因此,他对待朋友始终真诚相待,不离不弃。当大学士刘鸿训因守关兵士缺饷,请发储金30万两而触怒崇祯皇帝,面临死罪时,何如宠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刘鸿训求情。
明末一代名臣何如宠像
何如宠深知,刘鸿训是朝廷的忠臣,只是因为一时之失而陷入困境。因此,他甘愿承担风险,左右斡旋,终于使崇祯皇帝宽容了刘鸿训,将其死罪改为流放。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刘鸿训的性命,更彰显了何如宠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侠义精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何如宠在面对权贵和利益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不随波逐流。崇祯六年(1633年),内阁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弹劾罢相。按照正常情况,温体仁应当继任首辅。然而,周延儒和温体仁素来不合,两人都曾竭力拉拢何如宠以增强己方势力。
面对这两位权贵的拉拢和诱惑,何如宠不为所动,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而不是卷入朝臣之间的争斗。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拉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清白。
何宰相题诗
何如宠的侠肝义胆和坚守原则的精神,在“袁崇焕案”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曾大败清军,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因受魏忠贤阉党排挤,最终被崇祯皇帝冤杀。在袁崇焕被捕下狱后,朝臣们纷纷明哲保身,不敢为其求情。只有何如宠却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袁崇焕申辩。他深知,袁崇焕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是国家的忠勇之士。
如果任由其被冤杀,将严重损害朝廷的威信和军队的士气。因此,何如宠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向崇祯皇帝上书求情,虽然最终未能保住袁崇焕的性命,但却为其家族做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使袁氏一族免死者三百余人。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何如宠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侠义精神,更彰显了他对家国社稷的深沉忧虑和责任护佑。
三、因勤政爱民、受百姓爱戴
除了对朋友的侠肝义胆和坚守原则外,何如宠还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勤政爱民的精神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时刻关注民生疾苦,为百姓谋福利。因此,他在担任地方官员时,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在担任中央官员时,他更是勤于朝政,一丝不苟地处理国家大事。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赞誉。
何如宠研究会成立
当然,何如宠的一生并非只有辉煌和荣耀。在晚年的仕途中,他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挫折,他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他深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清醒和坚定。
崇祯十五年(1642年),何如宠在金陵官邸逝世,享年73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何如宠的一生是对朋友侠肝义胆、从不随波逐流的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勇敢;他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可贵精神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和怀念。
何如宠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在未来的岁月里,让我们铭记这位明末一代名臣的传奇故事和精神风范,以他为榜样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届何如宠文化研讨会现场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