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蜗牛春秋文化 2024-08-02 03:11:10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5500公里,东西5200公里,广袤的大地,展现了不同的地理地貌。就以土壤为例,我们仅仅按照土壤颜色区分土壤,在中国境内的土壤至少有20多种。如黄土,红土,黑土,白土,砖红土,青土等等。而在这为数众多的土壤当中,要属“五色土”最为有名。

五色土分别为:黄土,白土,青土,红土,黑土。为什么说五色土最为有名。因为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一种“社稷祭祀”的制度,社稷祭祀要建造“社稷坛”,而这社稷坛用到的土就必须是“五色土”。社稷坛代表的是古代帝王的江山社稷,而这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以此来代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红土代表南方,青土代表东方,黑土代表北方,白土代表西方,黄土居中。同时,五色土还和古代的五行理论无缝衔接。直到今天,尚有古代社稷坛存世,比如北京紫禁城内明清两代的社稷坛。

不仅仅是古代王权统治借用五色土代表的特殊含义,即便普通百姓间,也形成了不同颜色土壤的禁忌。就比如有一条俗语就这样说: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那么,古人这句俗语,是在说沙土和红土在哪方面的禁忌?古人总结出这样的俗语,到现如今还有没有道理?

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

一,沙土不葬坟。

这句俗语的意思非常简单,意思就是:在丧葬文化当中的坟墓选址的环节当中,不能把墓址选在沙土地。

沙土,顾名思义,有沙也有土,是沙和土的结合体。沙是那种细沙,土是那种面土。沙土中沙的成分占有八成,而土的成分只占两成。每一种土壤的存在,都有其功用,有优点也有缺点。沙土也不例外。在以前,经常用沙土炒花生,瓜子等干果,炒制出来的花生和瓜子香味浓郁,那口感,远不是现代工艺炒制出来的花生和瓜子所能比拟的。

说了沙土的优点,然后说沙土的缺点。就如这句俗语所说“沙土不葬坟”。沙土怎么就不能葬坟了?古人是从哪方面来考量的?

1,古代的丧葬文化讲究颇多。墓址的选择上,就有诸多禁忌。古人就认为,墓址的选择,要暖(也就是藏风聚气);土壤要干净,以此保证风水气场的稳定性;土壤不能过湿或过燥,要坚硬有光泽,有一定的湿度。

很显然沙土地不满足墓葬的要求。1,沙土质地松散,不能满足藏风聚气的要求。

2,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

沙土地,夏季多雨时节,过多的雨水渗透,导致墓穴湿度大增。而春天多风且干燥的季节,保水能力不足,导致墓穴太过干燥。古人就认为,过湿或过燥的墓穴,严重影响到了阴宅的作用。

3,沙土地土壤贫瘠。花花草草的很难生长。如若葬坟在沙土地,就出现坟头光秃秃的,或者有零星的几棵草的情况。长在坟头的草,预示这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与否。这完全不符合古人的丧葬文化。俗语就说:坟头无草绝家资。古代的风水学人士就认为;沙土地,土质松弛,容易导致疾病生,人财衰败。

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沙土地松弛难成型,遇到干燥多风的天气,会导致坟头土的流失,如不加强管理,恐怕多少年以后,连自家祖先的坟地都找不到了。

其次,夏季多雨季节,由于沙土透水能力强,导致墓穴内湿度大增,进而有可能出现坟墓坍塌的情况发生。

二,红土难养人。

红土,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因土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化合物,而红土多半产自于南方。南方的多雨天气,导致一些金属化合物被分解流失,而氧化铁和氧化铝却不容易分解流失。导致红土中氧化铁等物质被保留下来,就导致红土呈现红色或褐红色。红土具有:酸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土壤黏重,保水性强,排水能力差,土壤容易出现干裂的情况。

正是由于红土的独特特性,导致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反而是茶树等经济树种种植效果不错。可在交通运输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即便你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你也未必能换成钱来购买粮食,反倒是那些粮食作物更受青睐。人们手里有了粮食,心里就不会慌,也就有了生存的底气。茶叶等经济作物虽茶叶质优,却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在古代,容易出现饥荒的情况。所以古人也就因此有了“红土不养人”的说法。

可到了现代,物流水平远不是古代所能比拟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你手里有优质的茶叶,就能换取数量相当可观的金钱,只要手里有了钱,到超市或市场,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生活物资。所以,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

俗语“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只有“沙土不葬坟”到现代还有现实指导意义,而“红土难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没有任何指导价值。红土照样能给人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生活物资。所以,我们在理解这句俗语时,只要理解“沙土不葬坟”就好。

0 阅读:0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