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人有多少种“脸面”

大道知行 2025-01-08 16:15:36

01

人有多少种“脸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孔,即使是比较特殊的双胞胎或多胞胎兄弟姐妹,他们的面孔也是有差别的。那么,从古至今,我们表示“脸面”的汉字都有哪些呢?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也发生过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经常用到的表示“脸”的字有:“脸、面、颜、颊”等,而实际上,从古至今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说法不止这几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脸”的世界去看一看。

《说文解字》曰:“面,颜前也。象人面形,凡面之属皆从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颜前者。谓自此而前则为目,为鼻,为目下,为颊之间,乃正乡人者。”意思是说,“面”指的是脸颊以内、鼻梁以外的一小部分。

甲骨文的“面”字,外面是一张脸的轮廓,中间是一只大眼睛,它本来指长着眼睛的脸。我们的先人用脸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和脸的轮廓造出了“面”这个字。汉代以后,隶书的“面”从字形上已经很难看出脸面的意思了。

在古代,“面”指的是人整个头的前部。《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意思是,君子的改变像豹子一样迅猛而明显,小人的改变只在面孔上而不够彻底。这里的“面”指的就是面孔。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其中“面”同样也是指人的整个脸部,而不是局部。

“面”由于用来表示头部的前面,所以后来也用来表示其他事物的前面和表面,如“正面、水面”等。再往后,还可以表示“当面、面对”的意思,例如《战国策·赵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里的“面”就是当面的意思。

“脸”左边是“月(肉)”,表示与身体有关;右边是“佥”,表示读音。《韵会》:脸,目下颊上也。意思是,“脸”指的是两颊以上的部分。古代女子在化妆时都会在眼睛以下、脸颊以上施粉、涂胭脂,其具体部位大致是颧骨的位置。

“脸”在古代和现代所表示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在古代,“脸”最早指的只是“面”的一部分。例如唐朝白居易《王昭君二首》: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其中“面”与“脸”同时使用,说明“脸”指的就是脸颊,而不是整个面部。

另外,“脸”字大约到魏晋以后才出现,比“面”的出现要晚。到了唐宋时期,“脸”才逐渐用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并且也渐渐可以指整个面部了。例如南唐李煜《菩萨蛮》: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02

“脸”和“面”的区别

“脸”可以独立使用,比如形容人害羞时可以说“脸红了”,却不能说“面红了”。还有“饭粒沾得满脸都是、一脸不开心的样子”等,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用“面”。

“脸”在口语里更常用,而“面”则更倾向于出现在书面表达中。比如我们常说“他的脸色发灰”,但在书面表达中却更常用“面色如土”等。

一些比较固定的说法,用“面”还是用“脸”本来不存在原则问题,但是习惯使然,还是以不随意替换为好。例如“人面桃花、面有得色、愁眉苦脸、劈头盖脸”等。

人们在日常说话办事时,如果办砸了,丢了面子,常常会说“颜面扫地”。那么,这里的“颜”与人的面孔有关系吗?

“颜”,左边是“彦”,表示读音;右边是“页”,表示与人的头部有关。《说文解字》:颜,眉目之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说:“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目之间不名颜⋯⋯是可证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颜”本来的字义是“印堂”,指两道眉毛之间的部分,而不是眉毛和眼睛之间的部分。这个部位在中医里叫作“阙”,是穴位名,道家称作“上丹田”,相术则称为“印堂”。

我们现在经常用“颜”来形容人的脸色和面部表情,也用来比喻“名誉、体面”等。比如“厚颜无耻、汗颜、和颜悦色、笑逐颜开”等。可见,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万千,而且往往流露出人的好恶、悲喜、自负或自卑等内在感受。而这种“喜怒形于色”的特点,刚好也成了“方士”“相术”赖以生存的土壤。

◎本文摘自《藏在身体里的汉字》,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