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迁是赵悼襄王之子,亦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末代君主。其母赵悼倡后,本为妓女,后被赵悼襄王纳作妃子。因赵悼倡后甚得赵悼襄王的宠爱,故而,赵悼襄王废黜了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将赵迁立为太子,由此开启了他短暂的君王生涯。
那么历史上的赵王迁,究竟是不是一个昏君呢?咱们先来看看赵王迁继位这七年,赵国都经历了那些事情吧。
赵王迁继位第二年,遭秦国攻打,赵将扈辄被杀,损兵10万,失平阳、武城。
次年,秦国再攻,大将李牧败秦军,后秦国数次来攻皆败。继位六年赵国发生地震,民苦不堪言,后秦国复攻,以李牧、司马尚拒敌,秦国不得进。
但他后来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废李牧、司马尚,代之以赵国宗亲,第二年就被秦军攻破国都。
公元前228年,赵王迁被秦军俘虏,赵国灭亡。
秦王将赵王迁流放至房陵,不久后饿死于房陵茅屋中。
赵王迁在悔恨之余思念故国,写下了《山水》这首诗歌: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
不闻调琴奏瑟兮,唯闻流水之汤汤!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
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以房山为宫殿,以沮水为酒浆,描绘了他流放生活的困顿与凄苦。
“不闻调琴奏瑟兮,唯闻流水之汤汤”: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只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暗示了他处境的寂寞与荒凉。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通过水的无情却能自由流淌至汉江,对比自己身为万乘之主却只能在梦中怀念故乡,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发出疑问,是谁让自己落到这般田地,指出是谗言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后悔自己埋没了良臣,导致国家灭亡,同时也自责自己,不敢埋怨秦王。
从这首诗歌跟在位七年发生的事便可以看出,赵王迁性格存在诸多不足。
他优柔寡断,昏庸无道,任用奸臣,还懦弱无能,无法抵御秦军进攻。
同时,他多愁善感,对故国思念,也有悔恨自责之情。
其缺乏主见,易被他人左右,这些性格使他统治失误,葬送赵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