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在西北边陲有一座小县城。县城里有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名叫葛洪。葛洪的父亲自他幼年起,便管教严苛,手中藤条如高悬之剑,随时可能抽打在葛洪身上,给其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葛洪多年来日夜苦读,终于科举高中,衣锦还乡,成为了当地的县太爷。然而,他的父亲还未能看到这一切,就在葛洪离家出去科考期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葛洪回乡后并未去祭拜父亲,因为往昔被父亲用藤条抽打的惨痛记忆,仍如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深深刻在他心底,对父亲的怨恨,也在他心中越积越深,始终难以释怀。
成为一方父母官不久,葛洪娶了县城里的一位姑娘为妻。她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性格更是温柔娴静、知书达理。成婚后,妻子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葛洪关怀备至。在妻子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葛洪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儿子的出生,更为这个家增添许多欢声笑语。然而,每至清明时节,看着城中百姓阖家前往祖坟祭扫,葛洪内心便如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他总是刻意避开这个话题,试图以忙碌的公务麻痹自己,将对父亲复杂矛盾的情感深埋心底。
又是一年清明,细密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将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哀伤的烟雨之中。县衙里的其他官吏们,都备好祭品,回乡祭祖。唯有葛洪,如往常一样,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公务里。妻子实在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轻声问道:“相公,我嫁入咱家多年,儿子都已经五岁了,为何从未见你去祭拜过公公婆婆呢?”
葛洪手中的毛笔猛地一顿,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烦躁。那些被父亲严苛管教的画面,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汹涌浮现:深夜里,因背诵诗书出错,被父亲从睡梦中揪起抽打;烈日下,因贪玩迟到,被罚跪在院子里,藤条一下又一下地落在身上…… 他皱紧眉头,不耐烦地回道:“你莫要多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但多年来对父亲的怨念,如同一层厚厚的铠甲,让他不愿轻易卸下防备。
妻子心中充满疑惑,待葛洪出门后,找到跟随他多年的管家。管家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夫人有所不知,老爷自小就被老太爷用藤条严加管教,心中一直记恨着。老太爷去世后,他便再也没去过坟地。” 妻子这才恍然大悟。当晚,她苦口婆心地劝说:“相公,公公再严厉,也是为了你好,他一心盼着你能有出息,你怎能不去祭扫呢?”
葛洪心中一紧,过往与父亲相处的片段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不断交织。一方面,父亲的藤条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若不是父亲的严厉督促,自己或许无法有今日的成就。但多年来积压的怨恨,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消散的?他沉默良久,最终还是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想法,对妻子的劝说充耳不闻。
妻子觉得葛洪清明不去祭祖,有违孝道,却又劝不动他。无奈之下,只好让管家带路,带着年幼的儿子,瞒着葛洪,踏上前往公婆坟地的山路,打算代他前去祭扫。通往公婆坟地的山路崎岖泥泞,妻子却不以为意,经过一路跋涉,终于找到公婆的坟墓。可就在他们刚祭扫完毕,准备返回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几个凶神恶煞的山匪。
这些山匪满脸横肉,目露凶光,二话不说,押着母子二人就往山上走。为首的山匪一脚踹倒想要前去阻止的管家,恶狠狠地说:“老家伙,赶紧滚回去,拿五百两银子来赎人!要是敢报官,这母子俩就别想活命!” 管家被踹得摔了个狗啃泥,狼狈地爬起来,陪着笑脸说道:“几位大爷,我们就是普通人家,哪有这么多银子啊,你就放了他们母子吧。”
另一个山匪扬起手中的大刀,威胁道:“少废话!没有银子,就拿命来抵!” 管家也已看出,这些山匪还不知道他们劫持的是县老爷的妻儿,暂时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于是答应回去筹备银子,让山匪不要伤害他们母子。然后连滚带爬地飞奔回县城,将此事告诉了葛洪。
葛洪得知妻儿被山匪劫持的消息,只觉五雷轰顶,一股强烈的愤怒与自责如火山喷发般涌上心头。他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愤怒的吼道:“我身为一县的父母官,肩负着保境安民的重任,如今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还有何颜面面对城中百姓!”
对于这些山匪,葛洪并不陌生,他们盘踞在此,经常下山抢劫百姓,祸害乡里。虽然他几次带兵前去围剿,但每次都如同一场噩梦。因为山匪的老巢位于三面悬崖的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每次战斗都异常惨烈,虽然官兵们奋勇冲锋,但在山匪的顽强抵抗下总是损兵折将,那座山峰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横亘在他们面前。如今,妻儿深陷虎口,生死未卜,葛洪更是心急如焚,片刻不敢耽搁,立刻点齐兵马,奔赴山中。
然而,当队伍行至半途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如炮弹般倾泻而下,不一会儿,山上就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汹涌的山洪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而下,瞬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葛洪望着眼前汹涌的洪水,心中充满无力感。他握紧了拳头,“难道老天都要跟我作对,连救妻儿的最后机会都不给我?” 他的内心充满绝望,又不得不原路返回。
当晚,葛洪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县衙。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迷迷糊糊间,父亲那熟悉又威严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父亲手持藤条,怒目圆睁,大声斥责道:“你身为县令,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还如何保护一方百姓?真是无能!”
葛洪心中委屈,忍不住辩解道:“那山匪老巢三面悬崖,易守难攻,我曾围了他们三个月,可始终未能突破山门,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暴跳如雷:“你围了他们三个月,他们靠什么生存?你连这点都想不到,还怎么剿灭山匪,救回妻儿?简直是不动脑筋!” 说着,父亲挥舞着藤条,狠狠抽了过来。
葛洪疼得从床上跳了起来,发现竟然是一个梦,他大口喘着粗气,冷汗湿透了衣衫。心中满是埋怨:“都死了还来教训我!” 可冷静下来后,他开始认真反思父亲的话。“是啊,山匪被围三个月,却依然活蹦乱跳,他们的粮草究竟从何而来?难不成有通往山下的秘密通道?” 想到这里,他立刻起身,披上外衣,发现外面雨已停歇,就吩咐几个手下扮成采药人,到悬崖峭壁后仔细搜寻。
第二天天刚破晓,手下就匆匆来汇报,在悬崖背后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洞口狭小,只有狗洞般大小,仅容一人勉强爬行通过。葛洪听后非常高兴,亲自来到洞口,小心翼翼地爬了进去。爬了四五米后,洞内的空间逐渐开阔,人可以直立行走。洞内还有人工开凿的石阶,每一级石阶都打磨得十分平整,显然是山匪为了运送粮草,精心挖凿的秘密通道。葛洪沿着石阶一步步向上走,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当确定这就是山匪的秘密通道时,他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将山匪一网打尽,救回妻儿!” 于是立马回去调兵遣将。
次日,天刚蒙蒙亮,葛洪就带着人马进了山。他将官兵兵分两路,一路浩浩荡荡地直奔山匪的正门,另一路则从山洞悄然潜入山寨内部。山匪们见官兵来袭,迅速集结队伍,在山门前严阵以待。双方刚一交锋,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山匪们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从山洞潜入的官兵已经成功杀到了山寨内部。山匪们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很快,这股为祸一方的山匪就被彻底剿灭。
葛洪冲进山寨,在一个阴暗潮湿的牢笼里,终于看到了被关押的妻儿。他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激动地冲过去,将妻儿紧紧抱在怀中。妻子泪流满面,愧疚地说道:“相公,都怪我私自去给公婆扫墓,才让山匪有机可乘,害你如此担心。”
葛洪轻抚妻子的头发,将自己的梦详细地讲给她听。妻子温柔地说:“相公,你应该感谢公公。若不是他的严厉教导,你怎能科举高中?这么多年,他从未责怪过你。当你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他才托梦给你,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深沉的关爱呢?”
葛洪听后,心中五味杂陈。过往对父亲的怨恨,在这一刻如冰雪般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与感激。
第二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葛洪带着妻儿来到父亲的坟前。看着坟头随风摇曳的青草,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他缓缓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心中默念:“父亲,孩儿错了,感谢您的教诲与庇佑。”
后来,葛洪因剿匪有功,被朝廷升了官,离开了这个小县城。但每到清明时节,他都会带着家人千里迢迢地回乡祭祖,让这份跨越时空的亲情,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延续,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