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2023年末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4196万人。每一年总会有一部分老人去世,还会有更多的人办理退休,所以当年净增加离退休人员552万人。新退休的人员和去世的人员相比,哪一类人员的养老金会更高呢?
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低吗?有的朋友可能认为,一些人新办理退休,养老金只有1000多元。很明显是新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少吧?

说实话,领取1000多元养老金的群体,基本上属于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就停止缴费,等待养老金的人群。按照国家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确实不高。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①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养老最低的老人缴费一般是最低基数,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在0.6以下。在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缴费15年,可以领取12%的社平工资或养老金计发基数。
按照养老金计发基数7000~8000元来计算(2024年计发基数是6500元左右至12307元),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840元至960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一般这种情况个人账户余额也就是5万元左右。50岁、55岁和60岁退休,计划月数分别是195个月、170个月和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256元、294元和360元。
两者相加,最低情况养老金是1096元。
对于去世时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经历了过去养老金的快速增涨,很多老人养老金已经达到三四千元。相对来说,确实会出现新退休人员养老金低的情况。

但是,以上情况也仅仅是两个极端的比较,毕竟还有很多缴费年限30多年、40多年的退休职工,真实情况则是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结果会更高。
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对于现在去世的老职工来说,大部分老人的参加工作时间较早、工龄时间较长,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对于现在退休的职工来说,如果工龄能够达到40年左右,平均缴费指数在1.0左右,养老金待遇真的不会低。比如说按照下面北京市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工龄40年,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40%的社平工资。北京市目前养老金计算还使用的是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4年为11883元。这样计算基础养老金则为4753.2元。
至于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如果说按照100%档次养老保险缴费没有中断的话,个人账户余额至少也有25万元以上。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能领到1800元左右。
北京市职工对于1998年6月以前的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差不多过渡性养老金也能领到1600元左右。
以上各部分养老金相加,每月养老金待遇能达到8100元以上。这样的养老金计算结果,肯定会比去世老人的养老金高,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养老金调整会专门向高龄老人倾斜的原因。因为在过去养老金增长的时候,都是以社平工资增长率的一定幅度调整养老金的,很少有达到100%情况。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社保制度参加条件的放宽,很多人参加了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由于缴费年限短、缴费基数不高,确实养老金也会低一些。但是,较早参加工作,老人的养老金水平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