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李成传人,为何郭熙作品意境深远,王诜却飘逸淡然?

寓书喻画 2023-06-12 13:05:48

导语: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不仅具有欣赏性,也要有其传承的价值,这也是古人注重师承的原因,那些昙花一现的美就像没有灵魂的面皮,美过则已。

可惜当今许多“敏感人士们”为求“攻玉”而采“师洋人”这块“它山之石”,无疑是重蹈郎世宁之辈的覆辙。

就如郭熙、王诜,在师法李成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而各出己意。

郭熙《幽谷图》

李成画派的继承者无数,郭熙和王诜是他继承者中成绩最大的两人。

郭熙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 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

而王诜的画风相比于郭熙,显得更加文气,笔线妩媚动人,外柔内刚,犹如优美的舞蹈。

假如说郭熙画中线型的节奏感、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犹如少林拳的清正方钢、虎虎生威的话,那么王诜画中线型行云流水的独特笔墨结构就如太极剑法,龙吟绵绵。

王诜青绿版《烟江叠嶂图》

奉旨作画与感情宣泄

郭熙、和王诜虽出身不同、际遇不同,却都是李成画派出色的继承者。可李成传派人数那么多,为何只有郭熙、王诜成为佼佼者?

郭熙是布衣出身,既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显赫的身世,完全是靠自己的天赋,在民间小有画名,随着笔墨精进,画名日彰,名播公卿之间。

因受宋神宗的赏识,被授御书院艺学,后升迁待诏。

在画院期间,郭熙的鉴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除了画学考试郭熙为主考官外,皇家密室珍藏的名画,都是由他详细鉴定,编目造册。

郭熙《寒林图》

郭熙的山水既有李成的“笔锋颖脱,墨法精微”,又有范宽的博大恢宏气势,他还吸收了前人不少成果。

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从自然中吸取形象素材,因而最终自成一家。

在绘画史中他与李成并列,成为“李郭画派”。

王诜,比郭熙小16岁,是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后人,娶宋英宗赵曙之女,成为显赫一时的当朝驸马。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幸福,但是对于才华横溢,想做高官的王诜来说,这就是异常天降横祸。

王诜《渔村小雪图》

自娶公主进门那天起,他的政治梦想就彻底破灭了,满腔热血只好寄情于书画。

王诜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融入画中,因此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作品,既有雄浑、飘逸淡然的意境,又有释然洒脱的气魄。

他的水墨初学李成,同时受李思训青绿影响,追求王维的文人情怀,格调高雅,又偶尔在山石上施以青绿、金粉,与水墨相映成趣。

王诜的画笔中都是李成的信息,他从而师古人、师造化、观照自性三管齐下,不为陈法所限,创造了自身独特的山水绘画语言。

二人出身不同,作画的初心亦不相同,却因同是李成画派传承人而名留画史。

郭熙《窠石平远图》

虽初心不同,但风格相近

郭熙用“恭敬心”来作山水,场景广阔,气势恢宏;王诜用“娱悦心”来作山水:一步一景,如沐春风。

郭熙作为画院的顶级画师,画作大多是壁画或屏风类的大幅作品,自然要求场景广阔,气势恢宏。

长期的经验积累,使郭熙的画风偏向于浑厚、清正方刚。这种特有的山水画特征既为帝王喜爱,又受到苏东坡等当时的名流的赞誉。也成为当时北宋山水的上行下效的楷模。

郭熙《树色平远图》

而王诜作为皇亲国戚,对他而言,绘画如同诗文书棋一样,是娱乐的方式之一,自然也不用展现在大众面前。

所以他的作品多为收藏把玩的手卷。

可以想象得到,王诜“西园雅集”时,在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雅士的啧啧称赞中,将其手卷“一步一景”地徐徐展开,所获得的心旷神怡、如面春风的满足感。

他们二人的画作,虽形式不同,但在山水画的设色、点景之法上,却都是李成的图式技法。

王诜《赢山图》

如云、水的画法,郭熙、王诜几乎全盘接受了李成的风格,由淡墨作层层渲染,没有明显的边缘线,使画砸悠游虚无,与树石形成强烈的对比。

树木用笔多以篆籀,古厚拙实。盘根显露并盘结成势,繁杂交错。出枝蟹爪、鹿角并用,并参以夹叶、圈叶以丰富李成山水的树法语言。

二人也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山石画法虽然都学李成的“卷云皴”,也是用绵长的中锋卧笔拖划而成。

郭熙《山村图》

只是郭熙的笔线比王诜更为浑厚、劲挺,如锥画沙、折衩股等,入木三分,用笔厚重。且中、侧锋兼用。

痛快淋漓,一笔下去,轻重缓急,枯湿浓淡,一气呵成,形成强烈的节奏美,使人读画时,随着这种笔墨结构所特有的笔线节奏,看得惊心动魄。

在章法上,郭熙更为繁复,他在大章法下各设有小章法,同一小章法下又有前后、 主次、轻重的不同。

而王诜在承传李成的同时,博各家所长,在同一张画中,三远并用,一步一景,自成一家。

王诜《山水楼阁图》

博采众长,而各出己意

郭熙学习李成画法的同时,又明显有关仝、范宽的雄浑壮阔,甚至一些画面中的局部还透露出董、巨技法的痕迹。王诜则是将北方画派的雄浑之貌与南方秀雅之气结合,另辟蹊径,创造了自己清新雅致又不失风采的独特风格。

艺术是要有“根源”的,就如荆浩上承二李,王维,修正项容;吴道子下传关全,形成荆关之法;李成远思先贤。近学荆、关,成为“古今第一”;范宽师法李成加以修整,而与其成为一文一武;郭熙、王诜更是师承李成并博采众家之长,而各出己意。

郭熙《早春图》

郭熙多用篆籀之笔,抑扬顿挫,气势雄厚,圆笔中锋而富于凝重。

如《早春图》,整幅画面被分割为上、中、下、左、右等几大块,以宗老对轴主峰,前景山石多为封闭曲线,增加“陡冲之势”,或形成强烈的动感节奏。

中景山体多以烟霞锁其腠,使其更为梦幻、神秘,给观者带来遐想空间。这样也欲显主蜂的大气磅礴之势。

由此可见,郭熙在上承李成的“平远寒林”时,融关仝、范宽“大山常常”的高远章法,形成了远近深浅、千变万化的独特的山水语言。

卷云皴和湿笔淡墨的层层叠加,又是在李成“惜墨如金”的本质上发展了树石的色阶对比,显出山高、云深、林密、皓素的寒林气息。

郭熙《溪山秋霁图》局部

此外,从《窠石平远》、《幽谷》、《关山春雪》图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郭熙在主要承传李成的同时,各家大师兼容并取。

并在师造化的真实感受上消化并融会贯通,开拓了宋代山水的新局面。

形成了郭熙自身所特有的山水意境。

王诜也多用篆籀之笔,但更为爽利,气格俊俏,显露圆笔尖锋。

他在继承李成的同时,兼学展子虔、二李、王维。从展子虔的《游春图》和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中可以看出,两人在造型上的高度形似,特别是勾云法同出一辙。

王诜水墨版《烟江叠嶂图》

他绘主体山石多用弧线皴法,而远山多用弧中带直皴法,兼学李成、徐道宁,最后以淡墨或青墨轻拂其上并调整整幅画面的轻重、整体关系。

另从牧仲题山谷藏渔村小雪图:“晋卿画源本营丘,此卷清苍秀润,人物林木大类摩诂,尺幅中具有雅人深致,非宽范醉许可比”。

可知,他造型上是兼学李成、王维的,其学古不泥,创新而不逾矩。并在师造化的真实感受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烟云生动,墨舞笔歌”的笔墨造型语言。

结语:

金庸的武侠小说,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天分极高的先人用尽毕生精力而创造出的武林秘籍,传至第二、三代都是平平,甚至都不过江湖末道之流。

但在四、五代以后,武学天分极高、人品又好的后生、无名小卒往往会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为笑傲江湖的一代宗师。

就如同山水绘画的传承,“古今第一”的李成后,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有郭熙、王诜接其衣钵。

两人在师法古人博前贤众长的同时,师造化,并观照内心真实感受,从而独立为一代大家。

——END

6 阅读: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