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福尔曼镜头下的周恩来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6-20 16:16:34

作者:孙伟强 来源:《爱周之家》

福尔曼(前排左三)和记者团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林彪﹑王震﹑杨尚昆等合影。

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1904-1978),美国人,集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于一身。1904年6月15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专业。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著名战地记者,被誉为“现代马可波罗”。

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跟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

《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不仅如此,福尔曼还把自己在1944年8月到10月采访晋绥边区拍摄的照片编辑成书,出版了《西行漫影》画册。

早在参观团到来之前,周恩来就向负责接待任务的延安交际处特别指出:“宣传工作,要实事求是,介绍我们的成绩,也要说明我们工作中有错误、有缺点,说明我们有克服错误、缺点的办法,切不可虚张浮夸,更不可弄虚作假。”“还要以诚恳、坦白的精神同记者们交朋友。”

参观团被安置在南门外新市场南边的延安交际处,这是30多孔新开的窑洞。据时任延安交际处副处长的金城回忆,对于接待参观团的工作,周恩来指示了八个大字,“宣传出去,争取过来”,在生活方面要热情周到,物质上尽量予以优待,但切不要搞铺张浪费。

周恩来当时给记者团的印象是:外表看像个书生,他说话有力、清晰,从不敷衍了事或使人感到乏味。

1944年6月,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桃园设宴款待中外记者团。下面二张照片是周恩来为客人沏茶﹑夹菜的场景。

笔者还收藏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聂荣臻﹑吴玉章﹑徐特立等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王家坪合影的照片,源于1984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画册。

哈里森·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共人物包括:毛泽东和江青﹑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彭德怀和浦安修﹑林彪﹑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王震﹑张闻天﹑吴玉章﹑博古(秦邦宪)﹑高岗﹑贺炳炎﹑彭绍辉等。以下是哈里森·福尔曼拍摄的周恩来4幅肖像照。

1944年延安。(左起)彭德怀之妻浦安修﹑周恩来之妻邓颖超﹑朱德之妻康克清。哈里森·福尔曼摄。

2023年4月19日《学习时报》第5版刊登了王鹏程撰写的文章:将中国最广大的民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读〔美〕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文章写道:

周恩来在接受福尔曼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最终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的社会集体主义”,但“中国的发展不会沿苏俄的同一方向进行,它将有着各个阶段”,并从生产方式、企业发展、减租减息、民主选举以及争取国际和平与合作多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福尔曼在采访和实地考察时发现,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但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于苏联的共产主义实现方式,将中国最广大的民心紧紧凝聚在了党的旗帜之下。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年谱》中,有二条相关记录:

【1944年11月16日】

(周恩来)宴请美国新闻处驻渝广播记者福尔曼、《劳工报》记者爱泼斯坦、《纽约杂志》记者白修德。董必武、王若飞、王炳南等作陪。

【1944年11月17日】

△(周恩来)和董必武应邀赴福尔曼、爱泼斯坦、白修德的宴请。王炳南、陈家康等同席。

哈里森·福尔曼于1978年1月31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73岁。

【作者:孙伟强 来源:《爱周之家》】

0 阅读:2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