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收购竟然落价了,玉米一下傻眼了!几个意思?

银杏说国际 2025-02-07 20:11:08

就在玉米市场情绪兴奋不已的时候,突然打脸的事就来了。

春节长假过后,玉米涨势如虹,不仅山东上涨,东北也是涨声一片。

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涨和涨是不一样的。

哪儿不一样呢?

首先说山东的上涨,其实大家都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为啥呢?

因为山东玉米的涨跌全依赖一件事,那就是玉米上量的多少。

量多降价,量少涨价,这都是老套路了。

而春节长假刚过,玉米上量必然不多,所以为了刺激玉米上量,深加工开始了大涨价,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2厘不行5厘,5厘不分1分……

但是就像以往的规律一样,在这样的大涨价之下,玉米的上量不可能不涨,于是,门前的送粮车稍一增加,我们就能看到,玉米马上就有落价的了。

前面说了,这是老套路了,所以也没啥意外的。

然而意外的是,国储玉米收购也落价了。

确切来说,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储粮就先后发布了3次增储消息。

第一次是在去年12月份,第二次是1月份,而第三次就是大年初六,春节长假还没过完呢,就再次急着增储了。

所以也正是大年初六这次增储消息,给了玉米市场不小的信心,于是市场情绪一片沸腾。

但不好意思,当库点公布以后,大家意外地发现,国储收购竟然落价了,吉林落了20,辽宁落了10块。

好家伙,这就把市场给落懵了,咋回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落价没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门口的送粮车太多了。

也正是国储这么一落价,倒让玉米市场明朗了不少:

第一,增储的目的更明确了。

市场一直在拿增储说事,当然也确实是个事,但是现在市场对于增储的解读往往过于夸大了,这也是造成玉米市场情绪过度亢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现在国储这么一落价,也更加明确的增储的目的,即为了增加玉米的流动性,让玉米流通起来,另一方面是给玉米托底,而并不是给玉米助涨。

所以对于增储大要不必过分夸大,它就好比是增加了一个收购主体,而且这个主体也和其他主体一样,量多降价,量少提价。

第二,玉米并不短缺。

也许是年前玉米售粮进度偏快,使得玉米市场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年后玉米市场没粮了。

于是,也是在这种认知下,情绪变得激动起来。

但通过华北以及东北的这么一落价,就会发现,只要一涨价,玉米就会从四面八方全跑出来了,大门就会被送粮车包围,所以这是没粮了吗?

粗略估计,年后玉米还有约4到5成的余粮,也许部分持粮主体心里有疑虑,但是大部分主体卖粮的积极性并不低。

一是因为去年玉米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即便是今年有一些看涨的预期,也不会很大,更不会是眼前,所以落袋为安依然是首选。

二是因为天气多变。

别看现在大降温,但保不齐降温之后又给你来个大升温,那谁受得了?

这只会更加增加卖粮心理,甚至导致玉米有集中上量的风险。

第三,玉米需要时间,谁能等得起?

这是个问题。

如果从长期来看,玉米重心上移的概率并不低,但是谁能等得起,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一是玉米质量得过关,要不没等玉米上涨呢,一霉变那反要倒赔。

二是心态还得好,市场遍是喊涨之声的时候倒还好,但要是市场突然又喊跌呢?能不能扛得住,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说,玉米的问题远比小麦要复杂得多。

不仅是供需错配的复杂,还有市场情绪的复杂,这些都是令玉米行情反复震荡的主要原因。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0 阅读:21
银杏说国际

银杏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