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特朗普宣布要搞“对等关税”之后,国际上喊着要反击的国家是不少,但真正硬刚美国的目前只有中国一个。

特朗普这次对中国关税加码到34%叠加之前的20%,总税率高达54%,对此我国迅速展开了反击。4月4日,也就是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后的第二天,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就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还不算完,中方商务部紧接着宣布,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海关总署也暂停了6家美国农产品企业的输华资质。这样的组合拳,既有全面覆盖的关税反制,又有针对性的产业打击,节奏之快、力度之大,堪称罕见。
而中方此次的反击可谓是直接达到了特朗普的“七寸”上。要知道,特朗普这次能重返白宫,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美国本土农业和制造业资本的支持,在竞选期间,他频频造访中西部农业州,向农民承诺要通过关税保护他们的利益,同时,他也向制造业资本家们抛出橄榄枝,声称要让工厂回流美国,然而,中方这次反制的重点恰恰是这两大领域。

对美国农产品加征34%关税,直接让美国大豆、玉米、猪肉等出口大户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而暂停6家农产品企业的输华资质,更是断了这些企业的生路,至于制造业,16家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美国实体,不少都涉及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供应链,这无疑会让美国本土制造业的成本飙升,利润缩水。
而美国这些资本家可不是善茬,他们投钱支持特朗普,不是为了看他打一场输掉的贸易战,如果特朗普不能迅速扭转局面,这些人很可能转而施压,甚至倒戈,毕竟,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不会陪着特朗普一条路走到黑。
不仅如此,中方这次再度对稀有金属出口进行了管控升级,这让美国十分难受。要知道,特朗普上台后一直高喊要振兴美国军工,让美国重新成为全球军事霸主,可稀土是高精尖武器的核心材料,从F-35战机到导弹制导系统,几乎都离不开这些稀有金属材料,如今中方这一手,不仅让美国军工企业叫苦不迭,也让特朗普的“军事复兴”计划打了个问号。.

对于中方如此突然并且“凶狠”的反击,特朗普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他的第一反应是抛出了八个字:“中国不应该这么做。”这话听起来像是责备,但细品之下,更像是一种无奈,甚至带点示弱的味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八个字既没有具体的威胁,也没有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反而像是在试探中方的底线,给自己争取喘息的空间。
中方的反击还暴露了特朗普政策的一个软肋——他高估了自己的筹码,低估了对手的韧性。他以为加征关税就能逼中国让步,就像当年第一任期时那样,可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经过多年贸易摩擦的洗礼,中国对美国商品的依赖早已大幅降低,供应链多元化、内部市场壮大,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底气,特朗普这次的关税大棒,非但没敲疼中国,反而让美国自己的农业和制造业先疼了起来。

而就在贸易战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特朗普的团队内部却传来了更坏的消息。特朗普的核心骨干——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突然公开表示,自己“无法忍受”特朗普政府“荒谬的关税算法”,打算辞去财政部长的工作。
要知道,贝森特可不是普通人物,他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大佬,有“索罗斯门徒”之称,特朗普当年提名他做财长,就是看中了他的金融才华和对关税政策的辩护能力,如今连他都不帮特朗普了,可想而知这个关税政策的失败。
在贝森特看来,关税算法过于激进,不仅会伤害美国经济,还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的连锁反应,与其跟着特朗普被骂,不如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保住自己的职业声誉。

贸易战打到这个份上,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财长来稳定市场信心,协调财政政策,可现在,特朗普连个靠谱的财长都留不住,这无疑会让投资者和盟友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更重要的是,贝森特的辞职可能会引发多米诺效应,如果其他核心成员也因为政策分歧而离去,特朗普的执政根基将进一步动摇,到时候特朗普可能就真的欲哭无泪了,你们认为呢?
信息来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特朗普回应中国反制:“中国玩错了,这是他们做不起的一件事!”》
央视新闻:《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极目新闻:《美财长被曝:受不了,想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