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走上领奖台,这两位年轻的华人瞬间轰动世界,这也是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写进诺贝尔奖的历史。
杨振宁和李政道凭借“宇称不守恒”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在其中贡献巨大的吴健雄却没能上台分享荣誉,她从不追求名望声誉,我却认为她大名鼎鼎。
今天,向大家分享吴健雄的故事。
吴家有女初长成、飘洋过海觅新知1912年,吴健雄出生在苏州太仓,那是社会格外动荡的年月,但幸运的是,父亲吴仲裔是思想进步人士。在蔡元培新思想的洗礼熏陶下,吴仲裔创办明德小学发展新式教育,吴健雄就在这里学习。
在当时的社会思想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能够接受教育的更是极为少数。在这里必须要提起吴健雄的名字寓意,吴仲裔希望女儿“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胡适当时在明德小学任教,教授《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吴健雄便是他的学生,在期末考试阅卷时,胡适看完吴健雄的答卷,兴奋地告诉杨鸿烈老师和马君武老师,从来遇到学生对清朝思想史有这么深刻的见解。
胡适毫不犹豫地给吴健雄满分,就在这时,杨鸿烈和马君武说到自己也有满分答卷,由于学科不同,他们分别报出学生姓名,发现都是吴健雄,三位老师欣慰大笑,多年之后,胡适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但是,吴健雄最感兴趣的是物理学,在家人的支持下,成功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为了有更大的突破,吴健雄辞去大学助教的工作,飘洋过海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习,从此之后,吴健雄在兴趣和勤奋的加持下,在物理学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博士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重磅论文。
在上世纪40年代,女性因性别歧视受到的限制很多,在顶尖领域更是如此,比如在顶级大学里面,女性教授的比例只有5%,就连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也难以避免。
吴健雄经过多番辗转,终于获得普林斯顿的讲师职位,相比那些学术能力相当的男同学,他们的职位更高、条件待遇更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吴健雄选择用实力证明自己。
突遇瓶颈曼哈顿、核弹女王出妙招1941年底,狂妄的日本派遣飞机和微型潜艇,以奇袭方式轰炸美国珍珠港,引燃了二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国宣布加入二战。
早在1937年,纳粹德国就着手研究“铀能量”,自从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科学家们就纷纷提醒政府要比德国更早研制出原子弹,其中就有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1942年,曼哈顿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目标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制造原子弹,这是一项科学最前沿的探索,集中了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前后动用超过10万人,历时3年,花费20多亿美元。
前期,曼哈顿工程进展很快,很快就遇到瓶颈:引爆一次核爆炸很容易,但是第一次核爆炸引起的反应会阻止后面接连发生核爆炸,这意味着核爆炸不能连续发生,也就不能产生巨大能力。
面对这个难题,所有参与曼哈顿工程的核科学家都找不到突破办法。
奥本海默是曼哈顿工程的总负责人,他主动找到吴健雄,邀请她参加,因为吴健雄曾经发表过连续核爆炸的权威论文,是当时唯一可能破解难题的核科学家。
就这样,吴健雄成为曼哈顿工程12位核心科学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吴健雄在接受邀请后,立即开始相关试验研究,在失败中探索前进,最终不负众望,成功突破瓶颈。
至此,吴健雄成为世界上第1位解决连续核反应难题的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吴健雄解决这个问题后,后面很少有科学家再去探索,她是科学界公认的“最优解”。
1945年7月12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仅仅10天后,美国在太平洋一个无人岛上试爆原子弹,再次获得成功。
紧接着,美国在8月6日向日本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9日向长崎投放名为“胖子”的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虽然日本的败亡是必然的,但是原子弹的威力无疑加速了它的到来,由于吴健雄对原子弹研制的突出贡献,她被人称为“核弹女王”,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为她颁发国家科学勋章。
推翻真理勇气高、错失大奖惹人怜时间来到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研究中发现,原先受到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是错误的,但是两人绞尽脑汁也没能用实验来验证,就这样陷入两难境地。
由于没人相信他们提出的颠覆性理论,所以没有科学家愿意帮助他们,后来,两位年轻人找到年长10余岁的吴健雄。
当时,吴健雄和丈夫袁家骝已经买好回国探亲的船票,得知两位年轻后辈的来意,吴健雄直接退掉船票,延迟回家相聚,迅速投入实验中。
验证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幸福的。吴健雄秉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通过使用钴60极化核衰变实验,最终用严谨的试验过程和精确的实验结果,证明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3人推翻了世界公认的理论。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和吴健雄的研究成果刊发在权威期刊,立即引起科学界的轩然大波,哥伦比亚大学甚至专门为此召开记者会,介绍这石破天惊的研究结果。
同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却没有吴健雄的名字,很多人为她感到可惜,有人说组委会存在性别歧视,也有人说组委会欠她一个诺贝尔奖。
1986年,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牵头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以此表达对吴健雄的敬佩感激之情。
然而,吴健雄得知消息后多次婉拒,她说“研究是我的本分,我只是运气好,碰巧取得不错的成绩,请不要以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吴健雄24岁便离开祖国,前往大洋彼岸求学深造,起初她也不曾想到,自己会离家这么长时间,漂泊半生无法回家的背后是种种无奈。
当吴健雄学成毕业时,她本打算回国,但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阶段,只能作罢。1946年,中央大学曾经发出邀请,聘请吴健雄担任教授,她欣然应允,结果因三年战争再次推迟回国。
即便身处美国多年,吴健雄仍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保留着在中国的生活习惯,她多年都是吃中餐,最爱糍饭团和海棠糕,在美国多次搬家却始终悬挂中国字画,在她的客厅茶几上,永远摆放着南京的雨花石。
此外,吴健雄格外喜欢中国旗袍,从吴健雄的照片中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她都是旗袍装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解冻,开始正常交流。吴健雄也终于等来了回国的机会,1973年9月,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共同踏上回国之旅。
当吴健雄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她的父母兄弟早已去世,战争阻断她与亲人的最后一面,如今家乡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因为吴健雄的父亲当年创办明德小学,她带着对父亲的思念故地重游,当她走到一棵紫薇树下,陪伴在身边的侄子看到吴健雄哽咽落泪。这棵紫薇树是吴健雄出生那年,父亲亲手为她种下的,当年的小树已经长成枝繁叶茂,唯独不见种树人。
吴健雄晚年拿出多年积攒的100万美元,以父亲名义设立“吴仲裔奖学金”,用来帮助和奖励优秀师生,此外还新建了科技楼和计算机中心。后来,为了纪念吴健雄这位杰出的校友,明德学校将这栋科技楼改名为“吴健雄楼”。
从此之后,吴健雄毫不吝啬地将知识传授给国内学者,在大学、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多次举办讲座,用知识帮助新中国快速赶上世界步伐。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年近八旬的吴健雄眼含热泪,从王佛松副院长手中郑重接过命名证书,这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在活着的时候,获得这种殊荣的科学家。
1993年,在吴健雄的建议和全程参与下,被誉为“科学神灯”的第3代同步辐射加速器开始使用,这一项技术让中国站在亚洲第一,与最先进的美国并驾齐驱。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1997年,吴健雄在美国纽约因脑溢血病逝,享年85岁。对于她的去世,在中国和美国都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吴健雄的事迹,沉痛送别这位物理学界的杰出女性。
按照吴健雄生前遗愿,她的丈夫袁家骝护送骨灰落叶归根,就安葬在苏州明德学校的那棵紫薇树下,生前不能与父母相聚,死后长眠在父爱树下。
吴健雄的墓园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亲自修改审定,杨振宁题写了墓园名,李政道亲自撰写墓志铭。
在吴健雄黑色花岗岩的墓碑上,写着丈夫袁家骝的一句话: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时至今日,吴健雄先生已离世20余年,再也看不到那个穿着中国旗袍穿梭在洋人中间的她,但是她论证的宇宙规律还依然存在,那颗被命名为“吴健雄星“的小行星,仍然以每秒20米的速度在环绕,她对中国物理学发展进步的贡献依然被铭记,并且在不断创造和突破。
爱因斯坦曾经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当这样伟大的一个人在她生命终结时,不能只看到她对人类贡献的成果,她的力量,她的坚忍不拔,这些每个优秀品格都极为可贵。”
对于吴健雄先生,她的贡献自然极大,但与此同时,她身上仍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品格值得学习,面对性别歧视的不公待遇,面对取得成功时的淡泊名利,她都以坦然的心态对待,只专注于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