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看见彼此#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是非常平衡的,除了某些民族以外,无论什么人群,对猪肉的消费量,从平均量来看,要高于其它的动物肉类。
我国消费者除了西北地区、西部地区,主要以牛肉羊肉为主,其它的地区主要肉类食物消费都是以猪肉为主体的消费习惯,消费量是极其巨大的。
据媒体报道,我国消费者,对猪肉消费的比重,过去占65%以上,近年来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比重从65%下降到60%以下,对禽肉消费占25~30%,对牛肉和羊肉的消费是15%左右。
由此看来,我国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与世界各国有所不同,是情有独钟的消费群体,据媒体报道,我国是猪肉消费最大的国家,每年消费世界猪肉总产量中,占去一半,我国也是世界进口猪肉最多的国家。
近几年来,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比过去有所下降,现在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消费状态。
但从微观上来看,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量,将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逐年的下降,并且去今两年来,生猪的供给量逐年递增,便总体上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
因此,猪肉消费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如以下五个方面,现分析如下,可以用来帮助大家了解为什么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量会逐年下降?
①,从市场总的需求量自然下降。从近年来市场的基本情况来看,各地消费者对猪肉消费量的减少,因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影响,造成猪肉供给量的减少,导致猪肉价的攀升高涨,让消费者消费不起,另外市场猪肉的缺少,猪肉需求量下降。
另外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社会老龄化的影响,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方面,使猪肉需求量的下降。
猪肉需求量还属季节性和节假日的影响,比较严重,猪肉销售旺季的到来和重大传统节假日的来临,猪肉市场需求量剧增,一但需求量高峰期过去,市场快速恢复得风平浪静,处于正常状态。
②,疫情防控影响需求量下降。自从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我国普遍流行开来近三年时间,因全国各地基础上每时每刻,都有很多地方出现静态管理,封控楼栋、封控村庄、封控社区街道、封控城市,时有发生,成为一种常态。
因此,这些被封控的区域,人们的生活物资全靠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由于管控人员数量有限,人手过少,物资供给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只能保证基本生活物资,所以,导致猪肉的需求量过少。
另外,很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都不愿意进菜场和超市人员密集的地方去,避免疫情的感染,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使市场上的猪肉需求量下降。
在新冠疫情期间,猪肉的消费,大约60%的是家庭消费,而各地餐饮行情基本上处于关门状态,只有一些指定的餐饮行业开门为防疫人员提供饮食服务,一般的堂食都处于歇业状态,因此,猪肉消费低于40%。
③,人口老龄化使需求量下降。现在无论是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有“三高症状”,既使没有这种症状的人,他们在生活上非常注重饮食方面的健康,对油腻食物的量非常少,必然导致,消费者对猪肉需求量的减少。
④,改变生活习惯使需求量下降。过去很多人都喜欢在进入冬腊月的时候,气温非常低,便大量购新鲜猪肉,腌制腊肉,灌制腊肠,做各种风味的腊制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猪肉。
而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腌制腊肉数量逐渐减少,原因是消费者都知道,在腌制腊肉和灌制腊肠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多的亚硝酸盐,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自觉地,理性地减少腊制品的量,必然会造成猪肉需求量的大幅度下降。
⑤,家庭经济紧缩需求量下降。由于三年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各地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大打折扣,有非常多的农民工朋友,挣钱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影响到每一个工薪族人员的切身经济利益,必然会导致家庭经济收入的下降。
一旦每个家庭经济收入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他们为了保证基本家庭生活的正常化运转,不得不节衣缩食,减少对猪肉的消费,使整个猪肉市场的猪肉需求量大幅度的下降。
据媒体报道,我国2021年二季度,生猪养殖,才从非洲猪瘟疫情的困境中走出来,生猪产能才正式恢复正常状态,我国人均对猪肉的消费量恢复到40.1公斤左右,并且非常难于达到2014年42.6公斤的历史最高点的水平。目前,全国猪肉需求量维持在5500~5600万吨之间,估计每年将会有小幅度的下降。
总而言之,全国各地猪肉消费量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需求量相比会逐年下降,猪肉供给大于需求,现已成为总的趋势,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很难发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