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就是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都非常好听,而且富有中国的文化信息,大气儒雅,韵味十足。
黄埔第一期的蒋先云、陈明仁、邓文仪、王尔琢、贺衷寒、李默庵等,黄埔二期的邱清泉、卢德铭、周逸群等,黄埔三期的戴安澜、陈奇涵、方先觉、黄公略等,黄埔四期的赵尚志、胡琏、林祚大、刘玉章、张灵甫等,黄埔五期的廖运周、陈修和、张宗逊、宋时轮等。
几乎每一期的所有学生的名字,都非常好听,一点都不土。任选一个名字都朗朗上口,是一个经典的好名字。
比如:王尔琢这个名字,寓意着雕琢玉石,象征着修养德行、磨炼意志或对学问的研究;
又比如戴安澜,“等闲平地起波澜”,安澜,就是水波平静,比喻太平,形象地描述了水面平静无波澜的状态,也可以用来比喻社会或局势的稳定与和平;
还有陈修和,语出“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意即通过教化来达到和谐;
等等还有诸多名字,不一而足。
我们留意下我们周边人的名字,尤其在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会发现有一些名字很普遍:永才、交才、招财、进宝、美丽、美艳、春霞、春艳、春燕、春凤、春花、春英、春玲、春香、春娇、凤霞、凤玉、凤娇、凤莲等,因为那个时候,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中国60年代之前的人大多数都文化水平不高,给后一辈取名字,自然都比较随意,只要有个寓意就好,不讲究文雅。
但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总有人文化水平高,为什么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好听?那是因为在战争特殊年代,中国最有文化的那一批人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都跑去从军了。
考取黄埔军校,有两大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要国共两党的党员推荐,不是谁都能考取。我们要知道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其高层其实都是高文化阶层,国民党党员基本是政治精英;我党有实力握有推荐权的党员,也是高学历,毛主席是一师毕业、周总理是南开大学高材生,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可想而知,他们接触的人基本也是有一定文化的人,否则,是不可能推荐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能够考取黄埔军校的学生,其家庭大概率是书香门第。
二是黄埔军校入学考试本身就要考文化知识。即使有党员推荐的不学无术的人,也通不过黄埔军校的考试。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分初试、复试、总试三关,考试内容除了基础国学外,还有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几何、代数。没点文化,基本是没法考上黄埔军校。
因此,以上两大条件,基本上确定了所有黄埔学生的家庭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其本身也有相当的文化功底,他们是中国最有文化的一批人。自然而然,这样的家庭所取的名字,肯定好听,即使不那么好听,黄埔军校学生的文化水平,也有足够的能力给自己改一个更加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
用户10xxx85
陈奇涵是教员,黄公略不是三期的,是临时在高级班学习过。赵尚志五期的未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