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中国水务60%被外资控股,美国如意算盘是如何落空的?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09 21:03:07
前言

当水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一种商品的时候,你能想象中国的水源完全被资本家控制的样子吗?

其实在2010年前后,外资企业就曾经控制了中国60%的城市水务市场,直接影响着超7000万人的用水问题。

在当时,他们的贪婪,不但让当地的水价接连上涨,还经常会因为设备问题导致居民们喝到被污染之后的水……

那么,中国的水务问题究竟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外资又为什么可以占据中国如此巨大的水务市场?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跑马圈地”的洋水务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国营自来水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供不应求。但当时的地方政府根本拿不出充沛的资金支持,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了向社会寻求资金支持。

1986年,外资开始成为中国供水企业的筹资渠道之一,六年后,世界水务巨头法国苏伊士集团则开启了外资直接投资建设并运营水厂的大门。

不过,这一时期的水务政策禁止外资进入城市管网,城市水价的定价权依旧掌握在政府手中,而外资企业只能通过向国营自来水公司“卖水”来获取收益。

2001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美国对我们提出了放宽水务领域外资准入标准的要求,考虑到我国的发展需要,中国政府最终答应了这一条件。

彼时,在中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座常年面临着供水不足的问题,年度缺水量高达60亿立方米,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允许那些愿意外资企业进入,是利大于弊的。

2002年12月,中国开始了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允许外资企业全面进入中国的水务行业,自此之后,国际水务公司在中国迎来了迅速扩张。

而在这场改革开始后,威立雅和苏伊士等国际巨头直接采用“高溢价”收购策略参与水务竞标,在中国企业把10%利润当底线的时候,威立雅等国际巨头直接把利润率打到了5%。

2002年,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计划以7.4亿的价格出售50%的公司股权,但威立雅直接开出了三倍溢价,而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获取实际运营权。

看着这些“阔佬”的爽快付钱,穷到眼睛冒绿光的国营供水企业,也都将这些国际巨头当成“财神爷”,纷纷抢着和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水务交易。

截至2008年底,包含法国、美国在内的六家外资水务公司与中国签约了50多个供水项目,供水能力达到了全国供水总能力的8%,青岛等城市的自来水供应更是完全被外资企业掌握。

在经历了数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已经逐渐控制了中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外资企业开始逐渐露出了獠牙,他们仰仗着自己的垄断地位,开始与地方政府讨价还价。

以威立雅集团为例,他们通过将污水处理管道接入自来水管道,迫使青岛政府同意将水价从1元/立方米提升到1.25元/立方米。而在天津,从他们建厂开始,水价在十年间出现了近5倍的上升幅度。

水价虽然不断上涨,但水质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外资企业的控制下,各地的水质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这些只考虑利润,不顾及国民健康、安全的贪婪行径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与担忧。

在意识到外资控制水务带来的问题后,中国民众在舆论上对外资水务公司产生了日益高涨的质疑声,而中国政府也开始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重新审视水务领域的外资政策。

来自墨西哥的教训

事实上,中国能够及时意识到外资控制国家水务的危害,和墨西哥水资源危机的教训不无关系。这场国际巨头人为制造的水资源危机,给整个世界敲响了警钟。

1994年,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墨西哥建厂,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因此,当时的墨西哥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但十多年后,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原来,为了大规模生产可乐,工厂需要源源不断地抽取地下水资源,而在完成生产后,那些工厂废水又会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当地的水资源开始出现短缺。

而更为糟糕的是,在当初签订的水源供应合同上,墨西哥政府不但给予了可口可乐公司优惠的用水价格,还承诺工厂比当地的居民具有更优先的水资源使用权。

这直接导致了当地的“黑市水价”达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天价,很多居民只能转而开始通过饮用可乐来维持日常的饮水需求,长期大量地饮用含糖饮料,让当地民众的肥胖率和糖尿病发病率飙升。

此外,美国还通过水利工程、水务公司等多个手段,切断了墨西哥的“母亲河”科罗拉多河的水源,进一步加剧了墨西哥的水资源危机,导致了当地近3500万人面临极度缺水的困境。

这次教训让整个世界都看到了外资控制水资源的潜在危险,将关键资源交给外资,就等同于国家的命脉也一并转交到了对方手上,这让中国认识到,保护本国的水资源主权的重要性。

死里逃生的中国

幸运的是,比起墨西哥,中国的水务改革有着更加稳固的法律基础,在2002年的《水法》修订案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2007年,中国颁布的《城市供水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供水管理。

通过政策调整,政府逐步减少外资参与水务项目的机会。因为更多的本土企业在新的水务项目招标中获得了更多优先权,外资企业所掌控的水务份额不断缩水。

而与此同时,因为多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一些财政宽裕的地方政府开始回购外资控股的水务公司股份,逐步收回了水务控制权。

国有企业在水务领域也迎来了重大发展,中国水务集团、北控水务等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拥有了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实力。

为了兼顾民生与盈利,政府还推出了阶梯水价等措施,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的情况,也满足了企业的盈利需求。

而为了让民众能够“安全用水”,我国也建立起了严格的水质检测标准和监管机制,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水质信息,提高透明度,并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供水安全。

而诸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也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些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确保了国家对战略水资源的控制。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步扭转了外资主导水务市场的局面,重新掌握了水务领域的主导权。水务改革不仅保障了供水安全和质量,还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结语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警告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基本生存资源为代价,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和长远的考虑。

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弥补了中国国营资本不足的劣势,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因为过度放纵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这段发展历史值得我们不断钻研、改进。

参考文献

华夏时报——《洋水务中国受阻 水务市场化改革面临考验》

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44182.html

观察者网——《中法合资兰州威立雅回应“沉默的18小时”:应由政府发布消息》

https://www.guancha.cn/local/2014_04_14_221848.shtml

中国发展门户网——《外资水务公司参股兰州国有资产 水价可能被拉高》

http://cn.chinagate.cn/economics/2007-07/31/content_8605938.htm

中国甘肃网——《确保黄河枯水期饮水安全 兰州市对威立雅24小时驻厂监督》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6/11/29/011545563.shtml

新华社新媒体——《瞭望|谁来为墨西哥“解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840012864729075&wfr=spider&for=pc

0 阅读:5

回顾过往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