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男宠风云
在野史记载中,武则天的感情生活可是充满了故事,尤其是她豢养男宠这一情况,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其中,薛怀义算是知名度颇高的一位。他原名冯小宝,本是洛阳街头卖药的小商贩,凭借帅气的外表吸引了千金公主的注意。公主觉得武则天或许会喜欢,便将他送进了宫。武则天见到后十分欢喜,为掩人耳目,让他出家为僧,改名薛怀义,还安排其做了白马寺的主持。薛怀义很是聪明机智,他翻阅佛经时发现《大云经》上有女帝成佛的记载,便大力向武则天推荐,宣称武则天是弥勒佛投胎转世,权力乃上天授予,为武则天登基找到了一个 “绝佳” 的理由。武则天因此对他愈发宠爱,不断给他加官进爵,封其为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等。然而,得势后的薛怀义开始变得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仅肆意殴打朝廷重臣,甚至放火烧毁了象征武则天权力的明堂,最终触怒武则天,落得个被秘密处死的下场。
继薛怀义之后,御医沈南璆走进了武则天的生活。他医术精湛,行事低调,凭借着对养生的独到本领以及温和儒雅的性格,深得武则天的喜爱和赏识。不过,那时的沈南璆已年逾四十,为了让武则天满意,据说只能不停进食补药,结果却因此猝死,实在令人唏嘘。
而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他们出身有权势的家庭,凭借家族背景和出众的个人魅力、英俊的相貌得以入宫,并迅速获得武则天的宠信。这兄弟俩不仅在宫内外为武则天排忧解难,还参与朝政,影响着国家大事的决策。随着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开始利用影响力干预政治,甚至被指控滥用权力,引起了朝中其他官员的诸多不满和忌惮。公元 705 年,武则天病重,张氏兄弟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在 “神龙革命” 这场政变中,他们被捕后被迫自尽,政治生涯戛然而止。
这些男宠们,或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或靠着出众的外貌、不凡的背景,在武则天身边获得了宠爱。但他们大多没能善终,在享受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后,或因自己的张狂,或因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最终都走向了覆灭。而且,他们在受宠期间,凭借着武则天的宠溺,在朝堂上也搅起了不少风云,使得当时的朝政变得复杂起来,武氏子孙专权的同时,男宠们也跟着狐假虎威,干扰朝政,种种事端不断上演,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野史话题。
上官婉儿与男宠的纠葛在野史记载中,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之间,有着一段香艳且复杂的故事。
张昌宗原本是太平公主养的男宠,容貌昳丽,能说会道,深得太平公主喜爱,后被引荐给了武则天。他不仅模样清秀,堪称绝色,还很懂得察言观色,把握人的心理,极善谄媚,惯以甜言蜜语哄人开心,因此迅速获得了武则天的宠信。他还向武则天推荐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兄弟二人一时风光无限,权倾朝野。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大,张昌宗的欲望也越发膨胀。武则天毕竟已年老色衰,正值壮年的张昌宗心中渐渐不忿却又无可奈何。而当时在武则天身边常伴君侧的上官婉儿,出身官宦世家,虽因家族遭遇政治斗争没入掖庭为奴,但凭借自己的才华与美貌,逐渐得到武则天重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手,不仅文学成就卓越,在政治上也展现出非凡才能,有着 “巾帼宰相” 之称。
也许是在日常的相处中,张昌宗看上了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便依靠自己讨女人欢心的本事,与上官婉儿厮混在了一起。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次,武则天竟察觉了张昌宗与上官婉儿私通之事,还正巧在二人行乐时将他们抓个正着。张昌宗与上官婉儿吓得立刻求饶,武则天见状怒不可遏,在盛怒之下,举起玉簪,直接刺破了上官婉儿的眉心。
虽说事后太医用了最好的药来医治,可上官婉儿的额头上还是留下了疤痕。不过,上官婉儿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她十分冷静地想出了解决之策,在自己的额前画了一朵梅花,这一招可谓巧妙至极,不仅遮盖住了疤痕,还让梅花成为她妆容的一部分,衬得她更加楚楚动人。她的这一处理方式让世人皆惊叹其才情,就连武则天也暗自赞赏她的机灵。
再加上武则天考虑到上官婉儿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多年来感情深厚,也是自己处理朝政等事务的得力助手,最终便没有继续追究二人私通之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野史故事,让上官婉儿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多面,后人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赞赏她的才情和政治才干,觉得她能在那样复杂的宫廷环境中崭露头角,成为 “巾帼宰相”,着实了不起;但也有人诟病她在感情方面的 “不检点”,认为她身为武则天身边的近侍,却与武则天的男宠有染,实在有失体统。而这诸多争议,其实也从侧面展现出了宫廷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在权力、情感等诸多因素交织下,人性的多面和世事的难测呀。
毛主席对武则天野史的别样看法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对历史人物也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对于武则天,他同样颇为关注且有过诸多研究。
大家都知道,在野史记载中,武则天的私生活常被描述得放纵不堪,尤其是她豢养男宠这件事,更是被大书特书,似乎成了她荒淫无度的 “铁证”。然而,毛主席对此却有着别样的看法,他曾说:“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 为何毛主席会这样讲呢?
在封建时代,女性本就地位低下,而武则天却能冲破重重阻碍,登上皇帝的宝座,这已然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她在位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既有容人之量,能接纳各路贤才为己所用;又有识人之智,看得出谁是真正有能力、可堪重用之人;更有着用人之术,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让朝堂得以有序运转。她确实提拔过不少人,可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出于稳固统治等原因,也杀了不少人,甚至刚刚提拔又杀了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就拿她豢养男宠来说,表面上看,这好像只是她个人私生活方面的放纵,是效仿男性皇帝充盈后宫、满足私欲的做法。但实际上,恐怕没那么简单,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谋略和考量。当时的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有李唐皇室旧族势力,有支持武氏的力量,还有众多传统的贵族集团以及众多文臣武将等等。武则天虽已称帝,可面临的反对声和潜在威胁依旧不小。
而她所豢养的那些男宠,比如薛怀义,出身低微却凭借武则天的宠爱而平步青云,他不仅帮忙伪造《大云经》,为武则天登基称帝找到了所谓的 “佛意” 依据,还能领兵作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边境安稳;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凭借家族背景和个人魅力受宠后,也参与到朝政之中,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这些男宠大多都不是平庸之辈,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能力和作用。
武则天或许正是利用这些男宠,来转移各方势力的注意力和仇恨。男宠们仗着武则天的宠信,在朝堂上活动,与各方势力产生纠葛和争斗,其他势力为了扳倒他们、削弱武则天的力量,就会把目光聚焦到男宠身上。如此一来,各方相互制衡、争斗不休,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反而对武则天的直接威胁就降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武则天兵不血刃地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
所以呀,看待武则天的这些野史记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思考,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值得好好 “商量” 一番呢。
武则天早期野史轶事在野史记载中,武则天刚入宫时,那可有着不少轶事呢,这些事儿呀,也从侧面反映出她早期在宫中的生活状态以及所面临的处境,同时也一步步激发着她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促使她最终走向称帝之路。
就说她第一次侍寝吧,那场面可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当时的武则天不过才 14 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刚入宫就被皇帝李世民选中侍寝。侍寝前按规矩得先沐浴呀,可这对于未经人事的小姑娘来说,实在是难为情。只见宫殿里太监宫女们各司其职,热汤早就准备好,就等着武则天脱衣进去了。武则天看着这阵仗,心里别提多害羞了,双手紧紧握着衣服,站在那儿不知该如何是好,心脏紧张得砰砰直跳,热气一熏,脸颊更是红扑扑的。
这时候,管事的太监不耐烦了,忍不住出声道:“还请武才人快点,宫里比不得您自己家,这里都是没根的人,用不着扭捏害羞,这副模样还是一会留给皇上看吧。” 那阴阳怪气的嘲讽,让武则天瞬间清醒过来,脸一下子褪去血色,她这才明白,在这后宫之中,自己没宠爱没靠山,连个太监都能看不起自己呢。
没办法呀,武则天也不好违抗,只能硬着头皮让太监服侍着褪去衣衫进入浴池沐浴了。毕竟在当时,太监被净了身,说自己不是男人倒也是实话,武则天也只能心态平和地接受了。
而这还不算完呢,武则天被裹在被子里抬进李世民的寝宫后,原本该是柔情蜜意的时刻,外面却突然雷雨交加。一道闪电劈下来,宫殿都跟着晃了晃,书架竟也倒了下来,朝着李世民的方向砸去。武则天见状,顾不上别的,一下子推开了李世民,这可把李世民给弄懵了,还觉得被女子推开挺难堪的。等反应过来是武则天为了保护他时,李世民大为感动,立马加封了武则天,还赐给她 “武媚” 的称号呢。武则天也算是创下了纪录,成了史上头一个还没正式侍过寝就得到赐封的女子,这记录后来可一直没人打破呀。
不过呢,李世民虽然一开始对武则天有过欣赏,但后来听闻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天下” 的传言,又鉴于武则天的武姓,心里便对她有了忌惮,不再宠爱她了。武则天在后宫的日子就变得不好过,就像个透明人一样,宫人们也都跟着懈怠她。
可武则天哪是轻易认命的人呀,最初心里虽然不满,后来索性看开了,把心思都扑到读书上,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从书中汲取了更多的见识。后来李世民逝世,她和其他后宫嫔妃一起被送入了感业寺。但命运似乎还是眷顾她的,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和李治相遇了,李治本就对她有几分兴趣,这下更是被她的美色与智慧征服,直接将她带回了宫中。
回到宫中的武则天可没闲着,凭借着这么长时间磨炼出来的智慧和计谋,她一步步干掉了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妃子,成功坐上了后位,还开始帮着李治处理政务。李治身体不好,对朝政力不从心,武则天便慢慢接触到了前朝的权力,而且越干越得心应手。
李治去世后,太子登基,武则天开启了垂帘听政的生涯。可年轻的帝王哪愿意和母亲分享权力呀,母子俩常因朝事起争执。而武则天本就不满足于手中的权力,又有着自己的追随者,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李显废黜,把那些不服自己的臣子铲除干净,最终在公元 690 年,武则天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称帝了,开启了属于她的女皇时代。
可以说,武则天早期这些经历,无论是尴尬的、受冷落的,还是后来抓住机会重新崛起的,都如同一块块基石,铺垫出了她通往皇位的道路,也让她内心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最终造就了这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