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书法教材”,这字比打印机还精准,专家看了无地自容

三余书社啥 2025-04-20 20:24:37

张彦远《法书要录》里面,曾记载过,笔法传承的谱系,“蔡邕授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千百年来,纯正且系统的笔法,一直都是“禁传秘籍”,仅在世家大族之间流传,外人无法窥得。

这一现象,也侧面反映出,古代书法乃是贵族爱好,普通的文人学子,难以掌握其中的精髓,而且名家传世真迹,大多存于收藏家的府内,以及皇宫之中,正因如此,虽然历朝的王宫贵族,不似专业书法家一样,日日练字,全身心投入其中,但是他们继承正统笔法,水平和眼界十分高妙。

尤其是皇子们,条件十分优越,自幼接受“精英教育”,琴棋书画,需得样样精通,聘用的书法老师,皆是当朝能手,甚至皇室所用的教材、资料,以及字帖,也命人专门编制,每个字必须标准、精到,优美和古法兼得,明代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就是经典代表。

此作乃是明代宗朱祁钰,命李淳编撰,李淳虽然名气不高,但是书法极为精妙,深谙古人技艺,总结“永字八法”,以及欧阳询、虞世南等“唐楷”笔法,由此编出这部“标准范本”,卷中对楷书的结字、用笔等,进行了示范和讲解,把古法剖析透彻,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在84法之前,李淳就写道:“盖闻字之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字之点画,有覆仰、向背、屈伸、变换。尝患其浩瀚纷纭,莫能尽其结构之道,所以定此八十四法为例,推广求之”,这一段话,点明此作的重要性,字形并非随意创作,而是要从每个笔画开始,细细进行把握。

比如“天覆”,意指带有“宝盖头”的字体,上方部件应覆盖下方部件,上部分结构需清晰疏朗,下部分则相对厚重,体现“上清下浊”的平衡,举例的字迹,包括宇、宙、宫、官等。

而“分疆”,则是左右结构平分空间,互不相让,如两人并立,就像“体”字,左右宽度相近,通过笔画粗细调和对称感,“三匀”可以理解为,整体具备3部分的字体,三部分结构中,中间需端正,左右呈拱揖之势,如谢、树等。

除了内容讲解明晰,带有实例,帮助我们掌握楷书的构造,全篇的字体也十分端正清晰,比打印机还精准,展现“中国字”端庄之象,但是并不似“印刷体”一样,僵硬且单调,而且动静结合,现代的网络专家们,看后无地自容,可惜原版流入日本,现藏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

您对《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418
三余书社啥

三余书社啥

感谢大家的关注